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充气轮胎回收利用压力和惯性能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充气轮胎回收压力能惯能的利用装置,包括组合式轮体、轮主轴、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所述的组合式轮体内圈设有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所述的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由真空轮胎内设有若干个取能装置组成,所述的取能装置中设有取能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压力能惯能利用装置还包括回收压力传动整合装置、惯能回收利用装置、工况操纵装置、轮胎工况监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各取能装置的相互配合作用能够有效的利用轮胎的压力能及其惯性能并且能很好的适应如加速、制动、减速等各种情况。(*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轮胎回收压力能惯能的利用装置本技术专利涉及充气轮胎回收利用压力和惯性能量
,具体的说是一种充气轮胎回收压力能惯能的利用装置。如今,除了轨道车和履带车外,绝大数车轮上都有轮胎,这种轮胎由轮毂、胎体组成,由于车重力,充气弹性轮总成在承载滚动的过程时,轮胎接触路面处受挤压,向心收缩 变形,离开路面又恢复原状,该种形变是弹性形变,轮胎的变形起到了缓冲和平稳行驶的作用,这种形变是必须的,但是其着地的“变形区”中存在着可利用的地面对轮胎的反作用力和轮胎恢复原状时释放的能量,而一直未被很好的回收利用。国内专利CN101850698A公开了一种发电轮胎,该专利通过在轮毂上设置永磁环、电磁环和线圈,在轮胎转动时能够自行发电并且通过磁斥力防止瘪胎,但是其根据电磁原理进行充电与防瘪的设计使其需要在改造车体的情况下使用并且给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其磁斥力防瘪胎也只能是正常变形时的轻微回复。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少充气弹性轮胎在承载滚动时对车辆能源的消耗、能够很好回收利用压力能和惯能的充气轮胎压力能惯能利用装置和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充气轮胎回收压力能惯能利用装置,包括组合式轮体、轮主轴、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所述的组合式轮体内圈设有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所述的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由真空轮胎内设有若干个取能装置组成,所述的取能装置中设有取能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压力能惯能利用装置还包括回收压力传动整合装置、惯能回收利用装置、工况操纵装置、轮胎工况监控装置;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动整合装置采用机械传动机构或磁耦合传动机构与充气轮胎压力能量回收装置连接;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动整合装置包括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输出齿轮分度圆圆周线速度整合装置、回收压力均衡性整合装置;所述的惯能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惯能回收离合器装置、惯能回收连接装置、蓄能盘簧内轴单向超越离合器、大容量蓄能装置、蓄能盘簧外壳单向超越离合器、蓄能盘簧21、蓄能增速双向超越离合器;所述的轮体内、外设有工况操纵装置、轮体内设有工况执行装置惯能回收执行缸活塞杆组合;所述的轮胎工况监控装置设在轮体上的取能回收装置取能杆2中的至少之一的输出端,配以双径气缸体68、取能活塞连杆67、弹性报警活塞69、上进气阀73、下进气阀71溢流气阀70、外充气头74、超载低气压报警器75、惯能回收超载保护器57。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动整合装置采用机械传动机构时,所述的取能杆2顶部设有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用于连接回收压力能量整合利用装置的传动机构。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包括A轴传力装置、B轴传力装置、传动方向整合装置、输出齿轮分度圆圆 周线速度整合装置组成。所述的若干个取能杆2中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在轮轴44轴向左右各配置左自调距连轴板组12和右自调距连轴板组6构成取能杆2有连轴板组合结构;所述的若干个取能杆2中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不配置左自调距连轴板组12和右自调距连轴板组6构成取能杆2无连轴板组合结构;所述的取能杆2有连轴板组合结构和取能杆2无连轴板组合结构在轮辋中是间隔配置;是为了有效接受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传递来的双向力又确保相关零件之间相互不受干扰。所述的取能杆2顶部设有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双面齿条体制成装配在轮轴44轴心方向一侧的径向两面均有齿条、另一侧两面均无齿条或轮轴44轴心方向一侧的径向一面有齿条,径向另一面无齿条,轮轴44轴心方向另一侧正好相反;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双面齿条体各在一个面只与A轴或B轴上的各二组超离外壳齿轮中的一组相啮合。所述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配置在取能杆2有连轴板组合结构轮轴44的轴心方向左侧一面或二面有齿条,右侧的同一面无齿条;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配置在取能杆2无连轴板组合结构,轮轴44的轴心方向左侧一面或二面无齿条,右侧的同一面有齿条,依次在轮辋中是间隔配置;是为了确保双面齿条体20的双面齿条在接受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传递来的双向力时,在不同方向分别有效的传递给与其哨合的不同的超离外壳齿轮后继续传递。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包括A轴传力部件、B轴传力部件、左、右自调距连轴板组6和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 ;所述的A轴传力部件由A星轮轴59、A轴左超离外壳齿轮64、A轴左超离滚柱62、A轴左超离星轮60、;A轴右超离外壳齿轮63、A轴右超离滚柱61、A轴右超离星轮65、A过渡齿轮66组成;所述的各A星轮轴59上设有A轴左超离星轮60、A轴右超离星轮65、A过渡齿轮66 ;所述的B轴传力部件由B星轮轴22、B轴左超离外壳齿轮30、B轴左超离滚柱28、B轴左超离星轮24、B轴右超离外壳齿轮14、B轴右超离滚柱16、B轴右超离星轮18、B过渡齿轮8组成;所述的各B星轮轴22上设有B轴左超离星轮24、B轴右超离星轮18、B过渡齿轮8,至少其中一个B星轮轴22还设有固装首输出齿轮58。所述的所有A、B传力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外壳齿轮的配置必须是使其在同一顺时针方向带动同体的滚柱、星轮同步转动,另一方向只能超越同体的滚柱、星轮自行转动;所述的整合组终输出齿轮5的转动方向确定,以与车轮转向一致为准。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中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在轮主轴的径向两侧的轴向上,各设有二套A轴左、A轴右传力超越离合器或B轴左、B轴右传力超越离合器;所述的取能杆2无连轴板组合结构左侧的二套传力超越离合器是前一组取能杆2有连轴板组合结构的B轴上的二套传力超越离合器;右侧的二套传力超越离合器是后一组取能有连轴板组合结构的A轴上的二套传力超越离合器;是为了有效接受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传递来的双向力又确保相关零件之间相互不受干扰。所述的取能杆有连轴板组合结构进入“承载着地变形区”并趋向轮轴心时,B轴左超离把回收压力传递给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A轴左超离无输出4右超离外壳齿轮61不影响左侧前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B右超离外壳齿轮14不影响右侧后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所述的取能杆有连轴板组合结构进入“承载着地变形区”趋离轮轴心时,A轴左超离把回收压力传递给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B轴左超离无输出汸右超离外壳齿轮63不影响左侧前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B右超离外壳齿轮14不影响右侧后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所述的取能杆无连轴板组合结构进入“承载着地变形区”并趋向轮轴心时,下一个取能杆有连轴板组合结构的A轴右超离把回收压力传递给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A轴左超离外壳齿轮64不影响右侧后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上一个取能杆有连轴板组合结构B轴右超离无输出;B轴右超离外壳齿轮14不影响左侧前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所述的取能杆无连轴板组合结构进入“承载着地变形区”趋离轮轴心时,在前一个取能杆有连轴板组合结构中B轴右超离外壳齿轮14把回收压力传递给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B轴左超离无输出,不影响左侧前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在后一个取能杆有连轴板组合结构中A轴右超离外壳齿轮61、A轴右超离无输出;不影响右侧后一组取能杆双面齿条体20的运行。所述的回收压力传力及方向整合装置还包括传动方向整合零件A过渡齿轮66、中间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乃时,郑雯倩,郑朝晖,蔡体刚,
申请(专利权)人:郑乃时,郑雯倩,郑朝晖,蔡体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