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及塑料瓶灌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479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其包括前瓶夹、后瓶夹及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支架,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后部分别转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还设有使前瓶夹和后瓶夹前端钳口钳合的弹性机构,所述在支架上处于后瓶夹外侧壁一侧还设有刮瓶板,所述刮瓶板前端伸出所述前瓶夹形成导向面,该导向面用于与塑料瓶灌装机的外接输入轨道配合,使塑料瓶再在导向作用下自动卡入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的钳口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同容量的瓶子只要瓶口一样就都能通用,具有结构更加简洁、控制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前述带刮瓶板的进瓶定位装置的塑料瓶灌装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塑料瓶子灌装生产线上的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塑料瓶子的灌 装生产线上,塑料瓶从一个工位被输送到另一个工位,瓶子在处于某些工位时须有一个可靠的定位,比如在取抓瓶工位、灌装工位等。这样,为了方便瓶子的定位同时考虑不同瓶形更换时的通用性,在瓶子从输送线上进入机器内部时采用了风送同瓶夹定位相结合的办法。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带动力装置如气缸带动的机械手来实现,结构复杂、制造及安装麻烦,气路控制更加困难,费用高的不足;现有技术中也有无须带动力装置,而是采用纯机械式结构的机械手,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1年9月28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塑料吹瓶机送料机构的夹胚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201989314U,其相对传统的机械手具有较大的进步,但该夹胚装置应用在塑料中空瓶的生产过程如加热过程中,对夹胚装置的紧固稳定性和精度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另外该专利中由于左右钳片尾端转接在紧固件5上,受力不平衡,其受到的摩擦力及产生的噪音都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累积,进而影响设备正常工作,同时这样设计也是为了使钳片钳力较大,满足夹紧的稳定需要,否则不利于塑料瓶加工。上述公开的专利虽然也可适用在塑料瓶子的灌装生产线上对塑料瓶的紧固定位,但因其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以及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再考虑到所应用的功能设备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并不是塑料瓶子的灌装生产线上进瓶定位装置的上好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具有结构更加简洁、控制简单、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瓶夹、后瓶夹及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支架,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后部分别转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还设有使前瓶夹和后瓶夹前端钳口钳合的弹性机构。结构简单,完全满足塑料瓶灌装机上使用。改进的,所述在支架上处于后瓶夹外侧壁一侧还设有刮瓶板,所述刮瓶板前端伸出所述前瓶夹形成导向面,该导向面用于与塑料瓶灌装机的外接输入轨道配合,使塑料瓶再在导向作用下自动卡入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的钳口内。优选的,所述刮瓶板呈半环状包围住后瓶夹的L形,刮瓶板后端连接在支架上。改进的,所述前瓶夹的中部及后瓶夹中部分别设有一挡销,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挡销轨迹对应的限位导槽。利于弹簧定位及动作稳定。改进的,所述限位导槽为非贯通槽,所述挡销下端顶在限位导槽底壁,从而支撑前瓶夹和后瓶夹,前瓶夹和后瓶夹后部分别转接在所述支架上同时结合定位机构作用,受力平衡,磨损小,使用寿命长。优选的,所述限位导槽为两端封闭槽,可以对前瓶夹和后瓶夹两个方向的转动位置均进行限定。更利于弹簧定位及动作稳定。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为设在前瓶夹和后瓶夹尾端的压簧。占用空间小,安装更加方便,弹簧限位更加稳定,工作更加可靠,同时前瓶夹与后瓶夹之间的钳力只要保证塑料瓶不发生晃动或移位即可,这样较低的钳力能更加保证动作的灵活及工作的稳定性,因而其寿命更长,也降低了制造、装配等的难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应用有前述带刮瓶板的进瓶定位装置的塑料瓶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输入轨道及灌装机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包括直线段及环转段,若干进瓶定位装置等间距的设在环形轨道内由动力装置驱动运转,所述外接输入轨道包括由所述环转段前部逐渐靠近环形轨道的渐进段。所述进瓶定位装置由环形轨道的环转处切入渐进段,在进瓶定位装置刮瓶板的导向面与渐进段的作用下使塑料瓶自动卡入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的钳口内。改进的,所述渐近段前端连接有导出段,所述导出段与所述直线段平行,塑料瓶卡入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的钳口后由导出段平稳导出。改进的,所述刮瓶板外侧前端设有与后一进瓶定位装置的前瓶夹配合的后导向面,这样使得每个进瓶定位装置塑料瓶卡入其钳口的过程中,其前后位置均有导向面对塑料瓶起导向作用,优化了其工作性能,同时成本低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仅通过纯机械的方式控制进瓶定位装置的前瓶夹和后瓶夹自动打开,并在瓶子进入瓶夹后自动将瓶子抱紧,具有结构更加简洁、受力平衡、控制简单、动作少、结构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且不同容量的瓶子只要瓶口一样就都能通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定位装置应用在塑料瓶灌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塑料瓶灌装机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I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01包括前瓶夹11、后瓶夹12及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支架2,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后部分别通过转轴13转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还设有使前瓶夹和后瓶夹前端钳口钳合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为设在前瓶夹和后瓶夹尾端的压簧3,所述前瓶夹的中部及后瓶夹中部分别设有一挡销4,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挡销轨迹对应的限位导槽21。所述在支架2上处于后瓶夹外侧壁一侧还设有刮瓶板5,所述刮瓶板前端伸出所述前瓶夹形成导向面51,该导向面用于与塑料瓶灌装机的外接输入轨道配合,使塑料瓶再在导向作用下自动卡入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的钳口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刮瓶板呈半环状包围住后瓶夹的L形,刮瓶板后端连接在支架上。图中02为塑料瓶。上述限位导槽可以采用两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所述限位导槽21为贯通槽,同时限位导槽可设计为两端封闭槽,对前瓶夹和后瓶夹两个方向的转动位置均进行限定。实施方式二,所述限位导槽21为非贯通槽,所述挡销下端顶在限位导槽底壁,从而支撑前瓶夹和后瓶夹,同时限位导槽可设计为两端封闭槽,对前瓶夹和后瓶夹两个方向的转动位置均进行限定。另外还可在限位导槽内添加润滑油、滚珠或其组合。如图I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有前 述带刮瓶板的进瓶定位装置的塑料瓶灌装机的实施例,包括外接输入轨道及灌装机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包括直线段61及环转段62,若干进瓶定位装置等间距的设在环形轨道内由动力装置驱动运转,所述外接输入轨道包括由所述环转段62前部逐渐靠近环形轨道的渐进段71,渐近段前端连接有导出段72,所述导出段72与所述直线段61平行,所述进瓶定位装置由环形轨道的环转处切入渐进段71,在进瓶定位装置刮瓶板5的导向面51与渐进段71的作用下使塑料瓶自动卡入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的钳口内,然后由导出段平稳导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刮瓶板5外侧前端还设有与后一进瓶定位装置的前瓶夹配合的后导向面52,这样使得每个进瓶定位装置塑料瓶卡入其钳口的过程中,其前后位置均有导向面对塑料瓶起导向作用,优化了其工作性能,同时成本低廉。图中02为塑料瓶,03为抓瓶取瓶工位,04为风送进瓶通道。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瓶夹(11)、后瓶夹(12)及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支架(2),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后部分别转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前瓶夹和后瓶夹之间还设有使前瓶夹和后瓶夹前端钳口钳合的弹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瓶灌装机进瓶定位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正姜钰胡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