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柏福专利>正文

粉末喷涂回收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35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粉末喷涂回收全循环装置,包括:气室(1)、高压发生器(2)、主机控制器(3)、供粉泵(9)、微孔板(10)、吸管(11)、振动电机(18),其特征在于:在喷粉棚(44)的一侧设置两个流化室(Ⅰ、Ⅱ);另一侧设置流化室(Ⅲ);流化室(Ⅰ)中,上部有二次回收槽(33)、门轴(34)、弹簧翻板(35),流化槽(36)、微孔板(37)、气室(38)、气管(39);流化室(Ⅱ)中,设有气室(25)、门轴(26)、弹簧翻板(27)、流化槽(28)、微孔板(29);流化室(Ⅰ)、(Ⅱ)通过气管(31)和粉泵(32)相连接;两者均置有气阀(30);流化室(Ⅱ)通过粉泵(24)和内吸管(23)与流化室(Ⅲ)的上部相连接;内吸管(23)的端部是折粉器(4),扩粉器(4)置于分样筛(19)的上部;在主机架(22)内,设置分样筛(19),其下部有活络翻板(17)。通过软连接管(8)与流化室(Ⅲ)相连接;在软连接管(8)的上部、分样筛(19)的下部,装有接料器(7),分样筛(19)的上端有分样筛上盖(20),分样筛(19)的上部设置软接管(21)与扩粉器(4)所在漏斗槽(45)相连接;微孔口(5)与连接板(6)置于漏斗槽(45)之端部;在分样筛(19)的一侧置有振动电机(18),其近处有支承架(15)、簧(16);软连接管(8)所连接的流化槽(12)之部端侧位有上盖(13)和料口(14),料口(14)的一端通入喷粉棚(44)。(*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喷涂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粉末回收全循环装置,属于涂料及其喷射装置,雾化装置的后处理系统。现有的粉末喷涂设备,由于仅设置一般的振动电机、气室、高压发生器、供粉泵及吸管,而无流化室及二次回收装置等,致使粉尘外漾,空气污染严重,回收时,需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且材料浪费多,以每公斤料23元计,每个班至少浪费200-300元;其振动电机,也只采用220V偏心电机,仅能使粉末呈上下振动,故导致外漾严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粉末喷涂回收全循环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无自动回收系统所造成的诸多弊端。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喷粉棚的一侧,设置两个流化室,另侧设一流化室;第一流化室上部有二次回收槽、门轴、弹簧翻板、流化槽、微孔板、气室、气管;在第二个流化室中,设有气室、门轴、弹簧翻板、流化槽、微孔板;两个流化室通过气管和粉泵相连接,两者均置有气阀,第二个流化室通过粉泵和内吸管与第三个流化室的上部相连接,内吸管的端部是扩粉器,扩粉器置于分样筛的上部;在主机架内,置分样筛,其下部有活络翻板,通过软连接管与第三流化室相连接,在软连接管的上部、分样筛的下部,装有接料器,分样筛的上端有分样筛上盖,分样筛的上部设置软接管,该软接管与扩粉器所在漏斗槽相连接;微孔口与连接板置于漏斗槽的端部;在分样筛的一侧,置有振动电机,其近处有支承架、簧及活络翻板;软连接管所连接的流化槽的端部侧位有上盖和料口,料口的一端通入喷粉棚。本技术的主要结构,根据附图及实施例描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粉末喷涂回收全循环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气动面板示意图。图3是流程框图,图4是流程走向示意图。由图1、2、3、4可见,本技术由三部分组成电器部分包括40、41、42、43气流部分包括1、2、3、9、10、11、44内封闭全循环部分主要有三个流化室I、II、III及其关配件;气动控制回路及电器控制线路。图中 1—气室 2—高压发生器3—主机控制器4—扩粉器 5—微孔气口 6—连接板7—接料器 8—软连接管 9—供粉泵10—微孔板 11—吸管 12—流化槽13—上盖14—料口 15—支承座16—簧 17—活络翻板 18—振动电机19—分样筛 20—分样筛上盖 21—软连接管22—主机架 23—内吸管 24—供粉泵25—气室26—门轴 27-弹簧翻板28—流化槽 29—微孔板 30—气阀31—内吸管 32—供粉泵 33—二级回收槽34—门轴35—弹簧翻板 36—流化槽37—微孔板 38—气室 39—气管40—按钮41—压力表 42—调压阀43—指示灯 44—喷粉棚 45—漏斗槽46—高压静电枪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由于本循环装置采用了流化室,二次回收槽为主要结构,可变人工回收操作为全封闭式内循环的自动回收程序,克服了粉尘外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改善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原材料也节省了工时;结构紧凑,可节约场地由于采用了380V半波振动电机,可使粉末呈旋转式振动,只沿一平面方向旋转,也可确保粉尘不会外漾。实施例1本技术的结构组装一,本装置的原有部件气室1、高压发生器2、主机控制器3、供粉泵9、微孔板10、吸管11可通过软连接管8与本循环装置相连接或脱卸。二,全循环装置的设置如下在喷粉棚44的一侧设置两个流化室I、II,另一侧设置流化室III;流化室I,上部有二次回收槽33、门轴34、弹簧翻板35、流化槽36、微孔板37、气室38、气管39。流化室II中,设有气室25、门轴26、弹簧翻板27、流化槽28、微孔板29。流化室I、II经内吸管31和供粉泵32连接,两者均置有气阀30流化室III经供粉泵24和内吸管23与流化室III的上部相连接。内吸管23的端部是扩粉器4,其置于分样筛19上部。在主机架22内,设置分样筛19,其下部有活络翻板17,通过软连接管18与流化室III相连接。在软连接管8的上部、分样筛19的下部,装有接料器7,分样筛19的上端有分样筛上盖20;分样筛19的上部设置软连接管21与扩粉器4所在的漏斗槽45相连接,微孔气口5与连接板6置于漏斗槽45之端部,在分样筛19的一侧置有380V半波振动电机18,其近处有支承座15、簧16;软连接管8所连接的流化槽12之端部侧位有上盖13和料口14,料口14的另一端通入喷粉棚44。三,循环装置的气动控制回路有按钮40、压力表41、调压阀42、指示灯43等。实施例2,本装置工作循环操作供粉泵9提供粉料给高压静电枪46喷涂,在喷粉棚44内进行,当工件吸涂部分后,所余粉料被二级回收槽33吸入并落在弹簧翻板35上,待积到一定量后,弹簧翻板35自动打开,粉料进入流化槽36;粉料有气阀30送气经气管39进入气室38,通过微孔板37对料进行雾化。另一部份粉料在喷涂时落入喷粉棚下的弹簧翻板27,待积到一定量后弹簧翻板27打开,粉料进入流化槽28,由气阀30进气入气室,25、通过微孔板29对进入的粉料进行雾化,在以上两个流化槽同时进行雾化后的粉料由调压阀42进行调压,开启粉泵32,把流化槽36内的粉料送入流化槽28,调压阀42控制开启供粉泵24把流化槽28内的粉送入扩粉器4经上盖20落入分样筛19,由380V半波振动电机18对落入粉料进行筛选后,进入活络翻板17,待积到一定量后,翻板17打开经接料器7,过软连接管8进入流化槽12,此时的余气经微孔气口5排放,由气室1进入气,在微孔板的作用下,对落入的粉料进行雾化,再由供粉泵9提供静电枪46喷涂,至次,完成一个循环。电器部分按钮40被按下后即通电,打开电磁阀。气流部分在电磁阀打开后,调整5只调压阀,气压大小由压力表显示。权利要求1.一种粉末喷涂回收全循环装置,包括气室(1)、高压发生器(2)、主机控制器(3)、供粉泵(9)、微孔板(10)、吸管(11)、振动电机(18),其特征在于在喷粉棚(44)的一侧设置两个流化室(I、II);另一侧设置流化室(III);流化室(I)中,上部有二次回收槽(33)、门轴(34),弹簧翻板(35),流化槽(36)、微孔板(37)、气室(38)、气管(39);流化室(II)中,设有气室(25)、门轴(26)、弹簧翻板(27)、流化槽(28)、微孔板(29);流化室(I)、(II)通过气管(31)和粉泵(32)相连接;两者均置有气阀(30);流化室(II)通过粉泵(24)和内吸管(23)与流化室(III)的上部相连接;内吸管(23)的端部是折粉器(4),扩粉器(4)置于分样筛(19)的上部;在主机架(22)内,设置分样筛(19),其下部有活络翻板(17)。通过软连接管(8)与流化室(III)相连接;在软连接管(8)的上部、分样筛(19)的下部,装有接料器(7),分样筛(19)的上端有分样筛上盖(20),分样筛(19)的上部设置软接管(21)与扩粉器(4)所在漏斗槽(45)相连接;微孔口(5)与连接板(6)置于漏斗槽(45)之端部;在分样筛(19)的一侧置有振动电机(18),其近处有支承架(15)、簧(16);软连接管(8)所连接的流化槽(12)之部端侧位有上盖(13)和料口(14),料口(14)的一端通入喷粉棚(44)。专利摘要一种粉末喷涂回收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柏福
申请(专利权)人:蔡柏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