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忠信专利>正文

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009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包括:风机、收水器、喷淋管、换热管组、水箱以及喷淋泵,所述的风机设置于闭式冷却塔壳体内顶部,所述的收水器设置在风机的下方,所述的喷淋管设置于收水器的下方,所述的换热管道设置于喷淋管的下方,所述的水箱设置于冷却塔壳体内底部,所述喷淋泵设置于水箱的外侧并分别与水箱以及喷淋管相连通;其中,还包括多个导水百叶,所述的多个导水百叶设置于冷却塔的底部,且相邻的导水百叶之间为进风口。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布风更均匀,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且更利于塔群的布置、节省工程用地。对于处理大水量工程时,单个风机下配置多排管组可以很好地解决大水量问题,更节省结构件成本,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底部进风的逆流闭式冷却塔,其适用于冶金、电力、化工、炼油等行业的循环冷却水和各种低温工艺介质的冷却、冷凝。
技术介绍
现有逆流形式的闭式冷却塔采用侧进风的进风形式,如图I所示,在换热管组91的上方设置一台或两台风机92,风由两侧的进风格栅93进入塔体,经换热管组91、收水器94,由风机91抽出。与此同时,喷淋泵95将水压入喷嘴96,由喷嘴96将水喷淋在换热管组91上,风在此过程中与水进行接触,通过喷淋水蒸发带走热量,实现换热管组91内介质的冷却。然而此种进风方式有以下缺点I、两侧进风会使塔体截面上布风不均造成靠近进风口处风量大,中心区域风量小,影响冷却塔的换热效率;2、现有逆流形式的闭式冷却塔在处理大水量时,单个管组构成的冷却塔就满足不了要求,常采用多格并联为一排,然后多排组成塔群才能满足大水量的要求;由于每排塔之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满足进风的要求,使得这种塔群设计方案的占地面积大。另外,该塔群设计的风机相对多,维护不便(请见图2和图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基于相关领域的研发,并经过不断测试及改良,进而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使得布风更均匀,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且更利于塔群的布置、节省工程用地。对于处理大水量工程时,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单个风机配置多排管组,更节省结构件成本,便于维护。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包括风机、收水器、喷淋管、换热管组、水箱以及喷淋泵,所述的风机设置于闭式冷却塔壳体内顶部,所述的收水器设置在风机的下方,所述的喷淋管设置于收水器的下方,所述的换热管道设置于喷淋管的下方,所述的水箱设置于冷却塔壳体内底部,所述喷淋泵设置于水箱的外侧并分别与水箱以及喷淋管相连通;其中,还包括多个导水百叶,所述的多个导水百叶设置于冷却塔的底部,且相邻的导水百叶之间为进风口。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冷却塔的底部呈方锥筒形并渐缩至水箱的上沿,冷却塔的所述方锥筒形外壁为进风斜面,所述的进风斜面上间隔安装有所述的多个导水百叶,所述导水百叶固定于进风斜面上的一端为固定端,导水百叶远离进风斜面的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闻于固定端,且所述的活动端向下弯折;其中,相邻两片叶片中,上方叶片的活动端与该叶片宽度方向的交点和相邻下方叶片的固定端的端点之间连接有虚拟连线,该虚拟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在0° 45°之间;每片导水百叶均具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冷却塔的底部呈方锥筒形并渐缩至水箱的上沿,冷却塔的所述方锥筒形外壁为进风斜面,所述的进风斜面上间隔安装有所述的多个导水百叶,所述导水百叶固定于进风斜面上的一端为固定端,导水百叶远离进风斜面的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与固定端平齐,且所述的活动端向下弯折;其中,相邻两片叶片中,上方叶片的活动端与该叶片宽度方向的交点和相邻下方叶片的固定端的端点之间连接有虚拟连线,该虚拟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在0° 45°之间;每片导水百叶均具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的进风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在0° 60°之间,所述导水百叶与进风斜面的夹角小于等于90°。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在闭式冷却塔内的中心设有隔风板,该隔风板与换热管组之间的管组隔板上下对齐,隔风板向下延伸至水箱液面以下,隔风板向上延伸至收水器。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每两组并列且相邻的导水百叶之间设有导流槽,导流槽的底端与水箱相连,所述的导水叶片在长度方向上均向导流槽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还包括侧进风口。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导水百叶上面铺设防溅层,防溅层与导水百叶上的液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还包括侧进风口和接水盘,该接水盘连接侧进风口下边与水箱边,接水盘上间隔设置有进风口和导流槽,导流槽上设有导水百叶,导水百叶远离导流槽的一端为活动端,导水百叶的活动端向下翻边,活动端的正下方为远离侧进风口一侧的导流槽,导流槽的底端与水箱相连。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其中,所述风机的数量为一个,换热管组的流体进、出口处安装有管组分水箱,定义沿着分水箱的长度方向设有的换热管组为一排换热管组,所述的冷却塔设有至少一排换热管组,每排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更利于均匀布风、提高效率,且更利于塔群的布置、节省工程用地。对于处理大水量工程时,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单个风机配置多排管组,更节省结构件成本,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侧进风的冷却塔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进风冷却塔群的其中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图3为侧进风冷却塔群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的剖视图;图4A为图4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B为图4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的侧面示意图;图6为导水百叶布置形式示意图;图7为导水百叶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8为导水百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A、图9B和图9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三种不同进风方式的结构简图;图10为大风机布置示意图; 图11为4X4换热管组分布的侧视图;图12为4X4换热管组分布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_风机;12-收水器;13-喷淋管;14-换热管组;141-管组隔板;142-管组分水箱;15_导水百叶;151-固定端;152-活动端;153_凹槽;154_虚拟连线;155-防溅层;156-凹槽液面;16-隔风板;17-导流槽;18_水箱;19-喷淋泵;20_进风斜面;21-进风口 ;91_换热管;92_风机;93_进风格栅;94_收水器;95_喷淋泵;96_喷嘴;97_接水盘;98_水箱。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详述如下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的剖视图和侧面示意图;所述的底部进风的闭式冷却塔包括风机11、收水器12、喷淋管13、换热管组14、导水百叶15、隔风板16、导流槽17、水箱18以及喷淋泵19。所述的风机11设置于闭式冷却塔壳体内顶部,所述的收水器12设置在风机11的下方,所述的喷淋管13设置于收水器12的下方,所述的换热管道14设置于喷淋管13的下方,所述的水箱18设置于冷却塔壳体内底部,所述喷淋泵19设置于水箱18的外侧并分别与水箱18以及喷淋管13相连通,用于为喷淋管13提供喷淋水。请见图4A,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塔的底部呈方锥筒形并渐缩至水箱18的上沿。冷却塔的所述方锥筒形外壁定义为进风斜面20,进风斜面20与水平面的夹角Y范围在0° 60°之间,其中30° 40°为最佳范围。所述进风斜面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导水百叶15,相邻的导水百叶15之间为进风口 21。所述导水百叶15固定于进风斜面20上的一端为固定端151,远离进风斜面20的一端为活动端152,活动端152高于固定端151,或者活动端152与固定端151平齐,且所述的活动端152向下弯折以便于导流。此外,所述的导水百叶15的每片叶片均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水百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信
申请(专利权)人:魏忠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