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保健型六面牙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897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4:09
一种集约保健型六面牙刷包括牙刷杆(10)以及牙刷头(20),牙刷头(20)包括托架(30)以及该托架(30)上装配的可装拆活动刷毛部(40),托架(30)的端面呈“H”形,包括上槽(31)和下槽(32),刷毛部(40)分别设置在该“H”形托架的上槽(31)和下槽(32)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牙刷可以同时刷洗牙齿的六个暴露面,通过刷毛部底板和侧板厚度的合理选择,保证刷牙过程中不会损失牙龈部分,清刷牙齿上下面凸凹及内侧部位,牙刷毛长约3~5mm,保持一定硬度,达到清刷干净保健的目的。只需要更换刷毛部的结构设计,牙刷杆可以重复使用,将为人类避免很大的资源浪费,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特别涉及刷牙的牙刷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牙齿疾病大部分都是龋齿或牙龈疾病,而龋齿主要是牙齿受到食物残渣长时间的腐蚀,所以,能否将牙齿的咀嚼面、牙齿内侧以及牙缝中的残留物刷干净,就成为能否保护好牙齿的决定性因素,牙龈的疾病也多是因为刷牙时损伤了牙龈而造成的,所以,牙刷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牙齿保护的好坏。目前的牙刷都是单面刷毛的,在刷牙时,需要使用者不断拉动牙刷移动,并且不断变换位置,以便于对牙齿的三个面进行刷洗,这种单面牙刷不但使用不方便,而且,由于没有限位部分,经常会刷到牙龈上,造成刷坏牙齦,造成人体伤害。 虽然现在也有人设计了三面牙刷,但是这种三面牙刷部分解决了反复变换位置刷牙的问题,但是,由于这种牙刷的刷毛太长,在刷牙过程中刷毛倒伏现象严重,无法真正实现刷洗的目的,而且,过长的刷毛同样会造成牙龈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六面牙刷,采用六面的牙刷,并且合理设计刷毛长度和牙刷槽内的空间,解决现有技术中刷不干净以及容易损失牙龈的技术问题;同时采用可更换刷毛部, 节约资源。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这种ー种集约保健型六面牙刷,包括牙刷杆以及设置在该牙刷杆的牙刷头,所述牙刷头包括托架以及该托架上装配的可装拆活动刷毛部,所述托架的端面呈“H”形,包括呈对称布置的上槽和下槽,所述牙刷杆连接所述“H”形托架连接端的中间部位,所述刷毛部分别设置在该“H”形托架的上槽和下槽内。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槽和下槽沿其轴线方向均呈喇叭形开放结构, 其中靠近托架自由端的槽内开ロ宽度大于靠近连接端的槽内开ロ宽度。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槽和下槽两侧的槽内壁,沿其轴线方向上均呈弧面。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于在所述上槽和下槽两侧的槽内壁上均设有向槽内凸起的第一限位卡块,该第一限位卡块设置于所述上槽和下槽槽顶部开ロ的边缘,在所述上槽和下槽两侧的槽内壁上均设有向槽内凸起的第二限位卡块,该第二限位卡块设置于上槽和下槽两端开ロ的边缘。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于在所述上槽和下槽的槽底内壁上均设有向槽内凸起的第三限位卡块,该第三限位卡块设置于上槽和下槽两端开ロ的边缘。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于所述刷毛部包括底板以及由该底板两侧边延伸出来的侧板,刷毛栽植在上述底板以及两个侧板上。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于所述刷毛的长度为3 5 mm。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在干所述底板的厚度计算公式为S^H-h-L/2;其中S1—底板的厚度;H—上槽或下槽的槽深;h—牙齿高度山一刷毛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侧板的厚度计算公式为S2= (C-W-L) /2 ;其中 S2—侧板的厚度;c—上槽或下槽任意位置的槽宽;w—与槽宽测量位置对应部位的牙齿宽度;L一刷毛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牙刷杆的一端设有弯曲部,所述牙刷杆通过该弯曲部与所述“H”形托架连接端连接,使所述牙刷杆的中轴线与上槽两端开口处槽底中心的连线延长线相错。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这种新型牙刷可以同时刷洗牙齿的六个暴露面,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牙齿大小,合理更换刷毛部,通过刷毛部底板和侧板厚度的合理选择,保证刷牙过程中不会损失牙龈部分,进一步采用只需要更换刷毛部的结构设计, 牙刷杆可以重复使用,可以避免牙刷杆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虽然牙刷本身价值不高,但由于,牙刷是居家的最常用消耗品,使用群体广大,这部分的节约将为人类避免很大的资源浪费,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六面牙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六面牙刷的剖视示意图。图 3是本专利技术六面牙刷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图I至图3中可知,这种集约保健型六面牙刷包括牙刷杆10以及设置在该牙刷杆10的牙刷头20,所述牙刷头20包括托架30以及该托架30上装配的可装拆活动刷毛部 40,所述托架30的端面呈“H”形,包括呈对称布置的上槽31和下槽32,所述牙刷杆10连接所述“H”形托架连接端33的中间部位,所述刷毛部40分别设置在该“H”形托架的上槽31 和下槽32内。本专利技术中采用“H”形结构的托架,在牙刷头部形成上槽31和下槽32的两个刷牙部位,可以同时刷上牙和下牙,而刷毛部分采用可以更换的活动刷毛,牙刷杆可以反复使用,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由图3中可知,所述上槽31和下槽32沿其轴线方向均呈喇叭形开放结构,其中靠近托架自由端34的槽内开口宽度大于靠近连接端33的槽内开口宽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喇叭形开放式的结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对牙齿彻底刷洗,由于人类的槽牙和门牙宽度不一致, 多面牙刷不能像单面牙刷一样,由人控制刷牙的力度,所以,为保证能够对牙齿进行很好地刷洗,将牙刷的开槽部分设计为头宽根窄的结构非常重要。由图3中可知,同样为保证刷牙的良好效果,避免有刷洗不到位的问题出现,所述上槽31和下槽32两侧的槽内壁,沿其轴线方向上均呈弧面,该弧面的弧度与人体牙齿排列的弧度相近,从而可以保证清洗到牙齿的各个部位和每一个牙齿。由图2和图3中可知,在所述上槽31和下槽32两侧的槽内壁上均设有向槽内凸起的第一限位卡块35和第二限位卡块36,所述第一限位卡块35设置于所述上槽31和下槽32槽顶部开口的边缘,所述第二限位卡块36设置于上槽31和下槽32两端开口的边缘。 在所述上槽31和下槽32的槽底内壁上均设有向槽内凸起的第三限位卡块37,该第三限位卡块37设置于上槽31和下槽32两端开ロ的边缘。上述限位卡块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刷毛部可以在该各限位卡块内固定牢固,更换刷毛部40吋,将该刷毛部40撬起,脱离各限位卡块的限制,安装刷毛部40时,将刷毛部40卡入各限位卡块内,拆换非常方便,同时,由于有多个位置的固定,保证刷毛部安装牢固,防止儿童刷牙时,刷毛部脱离被儿童吞下,造成人身伤害,保证刷牙者的安全。由图2中可知,所述刷毛部40包括底板41以及由该底板41两侧边延伸出来的侧板42,刷毛43栽植在上述底板41以及两个侧板42上。不使用时,刷毛部为ー个片状物,便于存储,安装时,沿侧板和底板的结合部位折叠,放入上槽和下槽中固定,就可以使用,对于整体的刷毛部而言,其加工也比较简单,加工成本也大大降低。目前牙刷基本上是在三个月左右就要换一次,全国以十亿刷牙者来计的话,毎年牙刷的消耗量大约在四十亿支左右,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只更换刷毛的方式,毎年可以节约四十亿支左右的牙刷柄,不但节约了大量资源,避免浪费,而且,还极大的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安装也很方便。本专利技术设计刷毛43的长度为3 5 mm,该方案也是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重点,申请人通过多年的观察和使用中的体验,发现牙刷的刷毛长度不是越长越好,过长的刷毛不但容易刷坏牙龈A,而且,刷毛的刚性会因刷毛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对于多面牙刷而言,刷毛长度过长,在套在牙齿B上的时候,必然造成刷毛的倒伏,要么就无法刷到牙齿的根部, 更不要说刷到牙缝中,要么就是向内倒伏后刷到牙龈上,反复推拉牙刷,必然造成牙龈的损伤,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多年试验和总结,所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刷毛长度选择为3 5 mm左右,这种长度既能保证牙刷体部分不会戳伤牙齿和牙龈,同时,牙刷刷毛还可以刷到牙齿的根部和牙缝内,同吋,这个长度的刷毛还可以保持很好的刚性,可以充分起到刷洗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贤慈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诚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