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东北地区的紫薯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32633 阅读:5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0:34
适于东北地区的紫薯种植方法涉及蔬菜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东北地区的紫薯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法如下:1、选种;2、育苗;3、整地;4、地膜覆盖栽培;5、施肥;6、田间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农业种植技术研究了一套适于东北地区的紫薯种植方法,其经过试验后,每亩产量均达到2500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紫薯6元钱,反季节会每公斤18元钱,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方法,农民可以获得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种植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紫甘薯(学名=Solanum tuberdsm)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由于营养价值高,用途广,紫甘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已成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保健食品。同时,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州一些地方,种植紫色甘薯已成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但由于管理粗放,紫甘薯的一般栽培种植产量不高,尤其是在东北受其气候影响,其种植非常少,且产量非常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法如下 I、选种选择加工型品种,尤其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2、育苗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中种薯,用温度50°C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分钟左右预处理后,在温室苗床上排种育苗,其苗床宽I. 2m,深20 30cm,床温25-35°C,亩施农家底肥15担,苗床上每平方米用种薯18kg左右,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再亩施腐熟栏肥10担,均匀盖在种薯上面,上覆I. 5-2cm细土,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C,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C,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3、整地在春季解冻后深耕耙耱保墒,结合施肥防虫(土壤处理)、起垄,每667 IIf用47%的乐斯本O. 25-0. 5kg配 成1000倍液喷洒于地面后深翻,以防止地下害虫;作垄宜在晴天土壤干湿适度时进行,深沟大垄为好,作垄的方式有单垄单行(垄距60-70cm含沟,株距20-25cm)、单垄双行(垄距120cm含沟,株距25_30cm)等。4、地膜覆盖栽培采用先扦插薯苗后盖膜栽培方法,种植方式可采用窄垄单排,即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0厘米,也可采用双垄双排,即垄宽1-1. 2米,每垄扦插2排,株距30-35厘米,扦插方法以浅斜插为宜,结薯早,结薯多,薯块大小均匀,产量高,商品性好。5、施肥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助”的原则,甘薯生长期长,吸肥力强,需肥量大,需求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亩施750-1250公斤有机肥加优质硫酸钾复合肥30-40公斤,或亩施750-1250公斤有机肥加5_8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过磷酸钙,基肥采用破垄条施; 6、田间管理A前期管理重点是查苗补苗,防止缺株断垄,及时用大苗、大蔓补栽,保证密度。扦插后10 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追肥。在肥水条件较好,长势旺的地块将薯苗摘顶,以促进茎基部分枝,以利多结薯、结大薯。该品种需肥量大.在扦后30天左右,对于地力较瘠薄的地块,结合破垄晒白,每亩追施复合肥5-7kg。B中期管理 i注意除草在中后期一般小草生长受到抑制,主要危害是高杆杂草,要及时拔除。杂草太多不但和甘薯争养分,遮挡影响甘薯光合作用,藤蔓间通风透气差,呼吸加剧,养分积累少,产量严重降低,杂草多还会影响收获机械化。 ii 一般不要翻蔓翻蔓会严重打乱甘薯生长秩序,在翻动过程中容易折断藤蔓,容易造成减产。同时翻蔓还会消耗大量工时,提高种植成本。一般个别藤蔓接地生根不会影响产量,适当的提蔓就可以了。iii适当控制生长中后期藤蔓生长已经成形,如果太旺盛将会影响养分向地下部转移,进而影响块根产量,此时很难控制,可适当喷施缩节胺等调节剂控制,但不会起到根本性作用。理想的藤蔓结构是大部分分枝直立或半直立,尽量减少接地藤蔓比例,提高冠层高度,保证有良好透气,从上部观察能看到5%的地面。 iv合理追肥如果藤蔓生长缓慢,能看到10%以上地面,藤蔓短,叶片小,在收获前40-60天可用复合肥稀释浇根部,肥料用量每亩折合磷酸二铵3-5公斤,硫酸钾2公斤,注意稀释倍数要高,防止烧根。如遇茎叶徒长,可用15%多效唑喷施,控制地上部徒长,以利薯块膨大。巧施裂缝肥,促进薯块膨大。一般是在待垄面开裂时施裂缝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每亩用量为尿素5公斤和硫酸钾10公斤。在不同时期施用追肥,可利用雨后撒施,其施用量要根据土壤、基肥用量及茎叶长势,分别在苗期、茎叶旺长期、薯块膨大期用尿素加钾肥施用 V注意拔除病株近年来甘薯病害传播很快,造成严重减产,在中期要注意拔除具有明显症状的植株,如茎基部开裂、植株发黄、叶片表现异样颜色、藤蔓皱缩等,减少病害传播风险。C后期管理 重点是看苗补施根外追根,防止早衰。紫甘薯中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地上部茎叶旺长,应采用提蔓方法。折断茎节上发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块根膨大。切忌用翻蔓的方法,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并适当延迟收获。D病虫害防治 i薯黑斑病在甘薯育苗,大田生长和藏贮期均有危害,病斑多在伤口上发生,呈现黑色至褐色、园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临。病薯变苦,不能食用。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种10分钟,亦可用50%多菌灵500-700浸苗2_3分钟,效果良好。ii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贮藏期薯块上,软腐病菌首先从伤口侵入内部发展,破坏细胞的中介层,呈现软烂、多水、农民称“水烂”,受害薯肉呈现淡黄白色,并发出芳香酒味。防治方法可用5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薯块1_2次,效果良好。iii甘薯根腐病又称甘薯烂根病,根系染病形成黑褐色斑,后变成黑色腐烂,叶片染病呈现萎蔫状,枯黄、脱落,薯块染病,呈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形成畸型薯,防治方法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2次,效果良好。iv甘薯小象甲是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成虫啃食甘薯幼芽、茎蔓和叶柄皮层并咬食块根呈小孔,严重时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前期可用农地乐兑水淋薯头,或用600倍敌百虫加功夫的混合液喷薯头,直到滴水,让溶液流进薯头,喷苗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农业种植技术研究了一套,其经过试验后,每亩产量均达到2500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紫薯6元钱,反季节会每公斤18元钱,采用本专利技术种植方法,农民可以获得增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方案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I、选种选择加工型品种,尤其选择色素高、抗病性好、干率高的品种。2、育苗选择无伤痕、无病斑的薯块作中种薯,用温度50°C的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分钟左右预处理后,在温室苗床上排种育苗,其苗床宽I. 2m,深20 30cm,床温25-35°C,亩施农家底肥15担,苗床上每平方米用种薯18kg左右,背朝上,头部略高,尾部着泥,头尾方向一致,再亩施腐熟栏肥10担,均匀盖在种薯上面,上覆I. 5-2cm细土,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C,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C,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3、整地在春季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