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111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18:32
一种挡板机构,包括控制装置、挡板和传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腔体上,且控制端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适于遮挡/打开所述腔体的观察窗;所述传动装置,联接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传动装置受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带动所述挡板沿所述腔体的内壁移动,以遮挡/打开所述观察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挡板机构,占用腔体空间较小、成本较低,不仅在遮挡/打开所述观察窗的过程中不影响腔体内实验效果,并且还可以保证很好的遮挡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遮挡实验腔或管道中观察窗的挡板机构
技术介绍
实验腔或管道(以下简称腔体)是实施科学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常用器材,在进行实验时其内部可与外界环境隔离。上述腔体通常设置有观察窗(通常为玻璃窗),用于观察其内部的实验情况。由于腔体内部进行的实验可能具有辐射、可能产生高温或者粉尘,为了防止辐射或高温透过观察窗、危害实验人员,或者为了防止粉尘污染观察窗、降低能见度、影响观察效果,通常会在腔体内部且靠近观察窗的位置设置挡板机构,在不需要观察时,利用挡板机构将观察窗遮挡住,防止辐射、高温透出观察窗,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并防止粉尘污染观察窗,从而保持观察窗的清洁,利于观察。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挡板机构如图I和2所示,所述挡板机构包括转轴I、直接连接轴17和挡板5。所述转轴I的上端设置在腔体外部,便于手动操作,其下端与所述直接连接轴17固定连接,所述转轴I和所述直接连接轴17的轴向平行于观察窗所在平面;所述挡板5固定在所述直接连接轴17的下端并在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所述挡板5所在平面与所述直接连接轴17平行。工作时,通过旋转所述转轴I带动所述挡板5转动,来遮挡/打开观察窗。上述挡板机构存在以下不足①所述挡板5刚性连接在所述转轴I的正下方,所述挡板5具有一定宽度且其宽度大小与观察窗的尺寸相关,为了使所述挡板5能在腔体内顺畅转动,必须使所述挡板5的外侧边缘与腔体内壁保持一定距离,导致所述转轴I的设置位置与腔体内壁的距离较远,整体挡板机构占用腔体空间较大,为了保证足够的实验空间,腔体不得不设计得很大,成本较高由于所述转轴I和所述直接连接轴17的轴向与观察窗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挡板5的平面无法贴近观察窗,遮挡效果比较差。为了解决上述挡板机构遮挡效果差的问题,现有技术出现了其他结构形式的挡板机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9873U中公开了一种整体式观察窗机构,包括观察窗和观察窗挡板,所述观察窗挡板通过挡板轴安装在所述观察窗内部,所述挡板轴穿过所述观察窗上开设的孔与所述观察窗相垂直。整套机构只有观察窗玻璃一处静密封点;不存在动密封点,整个挡板转动部分全部焊接封装在真空侧,利用磁耦合原理,通过旋转磁场驱动挡板转动部分旋转。上述挡板机构中挡板的一侧连接挡板轴,挡板轴竖直设置且平行于观察窗,工作时,挡板轴驱动挡板旋转来遮挡/打开观察窗。挡板的旋转半径为挡板的宽度,为了保证挡板顺畅转动必须预留较大转动空间,使得整体挡板机构占用腔体空间仍然很大,腔体的制造成本仍然很高。另外,这种挡板机构的挡板在旋转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的扰流,很可能影响腔体内的实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挡板机构占用腔体空间大、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扰流、影响腔体内实验效果,而提供一种占用腔体空间较小、成本较低,且不影响腔体内实验效果,遮挡效果好的挡板机构。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挡板机构,设置于腔体上,包括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腔体上,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端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外部;挡板,设置于所述腔体的内部,适于遮挡/打开所述腔体的观察窗;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挡板之间;所述传动装置受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带动所述挡板沿所述腔体的内壁移动,以遮挡/打开所述观察窗。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拨动部件、导柱和导板。所述导板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观察窗设置,所述导板上成型有形状与所述腔体内壁相适应的导槽;所述拨动部件与所述导板平行,所述拨动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导槽相适应的导向结构;所述导柱平行于所述观察窗,所述导柱的一端适于穿过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导槽,另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柱适于在所述拨动部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导槽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挡板沿所述腔体的内壁移动。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拨动部件为拨叉,所述拨叉的另一端为开口的叉形,所述导向结构为叉形开口,所述导柱适于穿过叉形开口。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导向结构为一长孔,所述导柱适于穿过所述长孔。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拨动部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腔体内壁为圆柱面,所述挡板为与所述腔体内壁同轴的弧形板。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腔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传动装置为四连杆结构,包括主动转轴、主动连杆、主动导柱、从动转轴、从动连杆和从动导柱。所述主动转轴平行于所述观察窗,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连杆垂直于所述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导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导柱平行于所述观察窗,所述主动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一侧连接,且主动侧连接点靠近所述挡板宽度方向的边沿,所述主动连杆与所述主动导柱的连接方式及所述主动导柱与所述挡板的连接方式其中至少一处为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导柱平行于所述主动导柱,所述从动导柱的一端与所述挡板的一侧连接,且从动侧连接点靠近所述挡板宽度方向的另一边沿并与所述主动侧连接点位置相对应,所述从动导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连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从动导柱与所述挡板的连接方式及所述从动导柱与所述从动连杆的连接方式其中至少一处为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杆垂直于所述从动导柱,所述从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转轴平行于所述主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内壁连接,且所述从动连杆与所述从动转轴的连接方式及所述从动转轴与所述腔体内壁的连接方式其中之一为可转动连接,另一为固定 连接;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从动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从动侧连接点与所述主动侧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主动连杆和所述从动连杆的长度适于所述挡板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沿所述腔体的内壁移动,以遮挡/打开所述观察窗。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腔体内壁为圆柱面,所述挡板为与所述腔体内壁同轴的弧形板。上述挡板机构中,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腔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技术的挡板机构,控制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使挡板沿腔体的内壁移动,减小了挡板在遮挡/打开观察窗过程中的移动距离,整体挡板机构所占用的腔体空间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腔体生产成本,而且挡板在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扰流很小,不会影响腔体内的实验效果,另外由于挡板是沿着腔体内壁进行移动,挡板能非常贴近观察窗,因此对于观察窗的遮挡效果也很好。」本技术的挡板机构,其传动装置包括拨动部件、导柱和导板,导板与腔体内壁固定连接且垂直于观察窗设置,导板上成型有形状与腔体内壁相适应的导槽;拨动部件与导板平行,拨动部件的一端与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成型有与导槽相适应的导向结构;导柱平行于观察窗,导柱的一端适于穿过导向结构和导槽,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导柱适于在拨动部件的带动下沿导槽移动,进而带动挡板沿腔体的内壁移动,上述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技术的挡板机构,其中拨动部件为拨叉,拨叉的另一端为开口的叉形,其导向结构为叉形开口,导柱适于穿过叉形开口,上述机构在设计时只需要着重考虑导板的固定位置和导槽的形状,降低了设计者在设计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桂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