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054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14:19
一种室内灯具,其包括:一个灯罩,其具有一个收容空间且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灯罩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凸缘,所述开口为弧形,所述凸缘沿弧形开口的两弧边形成;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灯罩的收容空间内;一个光学片,其设置在该灯罩的开口处并选择性地覆盖该开口的部分区域而使其它开口区域未被覆盖,所述光学片降低经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所述光学片可沿该弧边所在的方向移动;一个连接卡钩,其一端与该凸缘活动连接并可沿该凸缘滑动,另一端与光学片相接以固持该光学片。所述光学片通过选择性地覆盖灯罩的开口的部分区域而降低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可有效地防止眩光,以使室内灯具具有较佳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室内灯具。
技术介绍
灯具,如台灯、路灯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装置,其在人们的学习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灯具的研究可参阅G. Miguel Ereu等人在2006年IEEE系统、输电与配电研讨会暨展览会(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Latin America, 2006. TDC ’ 06. IEEE/PES)上发表的论文A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Street Lighting Systems。通常,人眼对灯具所发出的光线的亮度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当进入人眼的光线的亮度太低时,人眼不容易辨别物体,而当强光进入人眼时,其易于刺激人眼,使人眼产生“眩光”现象,并造成人眼的的辨别能力及视力下降。在现有技术中,如果光线的亮度太低,可通过调高灯具的发光强度来达成提升人眼辨别能力的效果,然而,眩光的产生除了跟灯具中发光体的发光强度相关外,还与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在现有技术中消除眩光成了一道技术难关。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室内灯具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室内灯具。—种室内灯具,其包括一个灯罩,其具有一个收容空间且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灯罩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凸缘,所述开口为弧形,所述凸缘沿弧形开口的两弧边形成;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灯罩的收容空间内;一个光学片,其设置在该灯罩的开口处并选择性地覆盖该开口的部分区域而使其它开口区域未被覆盖,所述光学片降低经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所述光学片可沿该弧边所在的方向移动;一个连接卡钩,其一端与该凸缘活动连接并可沿该凸缘滑动,另一端与光学片相接以固持该光学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光学片通过选择性地覆盖灯罩的开口的部分区域而降低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因而可有效地防止眩光,以使室内灯具具有较佳的照明效果O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应用于室内照明以防止眩光的原理示 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应用于室内照明以防止眩光的原理示 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灯具10,其具有防眩光功能,该室 内灯具10包括一个发光元件12、一个灯罩14及一个光学片16。该发光元件12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当然,其也可为其 它发光元件,如荧光灯、白炽灯、气体放电灯、卤素灯等。另外,该发光元件12的数目可为多 个。该灯罩14具有一个圆锥形轮廓,且其内具有一个收容空间140。该发光元件12位 于该收容空间140内。该灯罩14开设有一个圆形开口 142,该灯罩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 一个圆环状凸缘14A。该光学片16设置在开口 142上并覆盖该开口 142的部分区域,其中,定义被该光 学片16覆盖的部分区域为M,而未被该光学片16覆盖的其它区域为N。在本实施例,所述 光学片16为一个扩散片。该室内灯具10还包括有一个连接卡钩18。该连接卡钩18的一端180固持该光学 片16,另一端182与该凸缘14A活动连接并可沿该凸缘14A滑动。当该连接卡钩18沿该凸 缘14A滑动时,其所固持的光学片16可绕该开口 142的中心轴转动。该室内灯具10可被应用在室内照明中。如图2所示,由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线 I具有一出射角Θ (光线I与垂线的夹角)。当该光学片16未覆盖该部分区域M时,该光 线I可直接照射至桌面200上(如图2中虚线I所示)并在该桌面200上发生反射后进入人 目艮,此时,使用者感受到反射光所造成的眩光现象。而当该光学片16覆盖该部分区域M时, 该光线I照射到光学片16上并发生扩散状偏转,该光线I经由该光学片16出射后再朝远 离人眼的方向出射至外界(如图2中实线II所示)。由此,该光线I经部分区域M出射后的 亮度降低,并可防止反射光进入人眼,达到防眩光的目的。通常,所述光学片16对于入射角 Θ为30度 75度的光线具有较佳的防眩光效果。需要指明的是,对于未被光学片16所覆 盖的其它区域N,光线I可直接经由开口 142出射至外界,起到正常的照明功用。该光学片16可绕圆形开口 142的中心轴转动,使用者可根据其所在的位置选择性 地调整该光学片16所覆盖的部分区域M,使得该光学片16对其所达成的防眩光效果达到最 佳。为了使光学片16具有较佳的防眩光效果,该光学片16的透射率可选择小于或等于80%,优选地,该光学片16的透射率小于或等于60%。当然,该光学片16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扩散片,其也可为遮光片(anti dazzling screen),反射片(reflector)、滤光片(filter),如中性密度滤光片(neutral density filter)、带通滤波片(bandpass filter)等,或是其它类型的光学片,只要其可降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亮度即可。当该光学片16为带通滤波片时,其对于波长范围为 41Onm 780nm的可见光具有较佳的防眩光效果。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灯具30,其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灯具1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光学片36为一个光偏折片,其包括有多个阵列排布的锯齿状结构,发光元件32发出的光线经由该光偏折片36的锯齿状结构后发生偏折, 该偏折的方向同样可防止光线在桌面300上发生反射并进入人眼后所引发的眩光现象。同样地,该光学片36对于入射角Θ为30度 75度的光线具有较佳的防眩光效果。进一步,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灯具40,其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灯具10的差别在于,该灯罩40进一步包括有一个透光罩43,该透光罩43与灯罩44基本匹配以将开口 442密封,且该透光罩43位于发光元件42与光学片46之间,而光学片46通过位于其上的一粘贴面460选择性地贴附在该透光罩43上。该透光罩43为一个透明体,其用于通过光学调整发光元件42发出的光线的方向, 例如,光学发散或光学聚焦该光线,而调整该发光元件42的照明范围。该光学片46可根据使用者所在的位置选择性地贴附在透光罩43上,以达到最佳的防眩光效果。请参阅图5,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灯具50,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灯具10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灯罩54及发光元件52分别为长条状,而开口 542 为长方形,该灯罩54具有由该开口 542的两平行边延伸形成的凸缘54A,以及可沿该两凸缘 54A滑动的两连接卡钩58,通过移动该两连接卡钩58可带动光学片56沿该凸缘54A的延伸方向作直线运动。所述室内灯具50可进一步变更为本专利技术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灯具,其包括一个灯罩,其具有一个收容空间且开设有一个开口,所述灯罩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凸缘,所述开口为弧形,所述凸缘沿弧形开口的两弧边形成;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设置于该灯罩的收容空间内;一个光学片,其设置在该灯罩的开口处并选择性地覆盖该开口的部分区域而使其它开口区域未被覆盖,所述光学片降低经由该部分区域出射的光线的亮度,所述光学片可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铭韦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