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包括:顶盖、标尺、扰流器和密封圈,所述扰流器为一空心桶,所述扰流器的桶底为圆锥形凹槽,所述标尺包括第一阶梯管、第二阶梯管和V型接口,所述第一阶梯管通过V型接口与第二阶梯管连通,所述扰流器嵌入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内并与顶盖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外,所述标尺的第一阶梯管的端口扣压于顶盖的固定槽中,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包括油壶盖的密封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及汽车转向系统既能够保证油壶良好的透气性,转向系统完全正常工作,又能够防止油壶盖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系统中油壶盖的密封装置以及应用所述油壶盖的密封装置的汽车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至今,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四个发展阶段。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额外加装了一套液压助力系统,一般由油泵、V形带轮、油管、供油装置、助力装置和控制阀等组成。它以液压油为动力,通过液压泵产生的动力来推动机械转向器工作。目前市场上所有汽车使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面临的问题就是油壶经常漏油。首先由于油壶盖不能绝对的密封,因完全密封油壶盖,空气就无法进出油壶,如果不能及时排气,转向系统中就会产生噪音,给驾驶员带来痛苦;如果不能及时吸气,油壶内由于缺少必要的空气,压力就会下降,就会出现压力减少或者真空现象,油泵就会吸油不足,从而使转向系统产生噪音或者转向失灵。其次由于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不停的颠簸,使油液冲击到油壶盖上,而油壶由于留出了空气的进出口,所以很容易发生漏油,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现有技术广泛采用的油壶盖密封结构主要有密封垫密封、密封圈和密封垫组合式密封、弹簧和密封垫组合式密封三种 第一种,密封垫密封通常采用橡胶密封垫密封,密封方式为顶盖内镶嵌密封垫。当油壶盖与油壶连接时,密封垫起到密封作用,这种密封方式可以完全与转向油兼容且耐高温。但是该密封方式由于考虑到透气性,一般在油壶盖四周留有一定间隙以便进出气体,但间隙通常会出现漏油现象。为了杜绝透气发生,通常采用过盈配合,可在长时间使用中因为密封垫与油壶的摩擦,容易导致磨损,使橡胶密封垫寿命下降。第二种,密封圈和密封垫组合式密封,采用和密封垫密封相同的密封方式,在油壶盖与标尺连接处加一密封圈,可以保证油壶盖与油壶的密封,进一步保证了油壶的密封性能,但是不能满足气体的进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三种,弹簧和密封垫组合式密封,通过弹簧的紧缩力来控制油壶盖的密封,弹簧的形状为螺旋式结构,当油壶盖与油壶抒紧时,壶盖中的弹簧被压缩,壶盖就会与油壶密封,这种结构能够加紧壶盖的密封力,有效地密封壶盖,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气体的透气性。综上所述,当油壶盖密封的太紧时,就会影响油壶的进出气,乃至整个转向系统的透气性,导致经常出现噪音或倒吸等现象发生,若解决了透气问题而油壶盖又会出现漏油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在密封与透气之间选择最理想的密封效果,使油壶盖既能透气,又能防止油液泄漏的结构形式,成为现有技术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及汽车转向系统,既能够保证油壶良好的透气性,转向系统完全正常工作,又能够防止油壶盖漏油的密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包括顶盖、标尺、扰流器和密封圈,所述扰流器为一空心桶,所述扰流器的桶底为圆锥 形凹槽,所述标尺包括第一阶梯管、第二阶梯管和V型接口,所述第一阶梯管通过V型接口与第二阶梯管连通,所述扰流器嵌入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内并与顶盖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外,所述标尺第一阶梯管的端口扣压于顶盖的固定槽中。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器圆锥形凹槽的槽壁上分布有多个出油孔。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尺的第一阶梯管的管身外部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尺的第二阶梯管的管身外部设置有最大和最小极限油位标记。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管和第二阶梯管为相通连接,第一阶梯管直径大于第二阶梯管直径。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器空心桶的桶体高度大于第一阶梯管的内管体高度。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器为复合海绵材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包括油壶盖的密封装置,所述的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包括顶盖、标尺、扰流器和密封圈,所述扰流器为一空心桶,所述扰流器的桶底为圆锥形凹槽,所述标尺包括第一阶梯管、第二阶梯管和V型接口,所述第一阶梯管通过V型接口与第二阶梯管连通,所述扰流器嵌入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内并与顶盖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外,所述标尺的第一阶梯管的端口扣压于顶盖的固定槽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及汽车转向系统中,扰流器与标尺的配合为转向油提供了一条更长的流向途径,增加转向油到达油壶盖的距离,使油液流动具有方向性,减少甚至消除冲击到顶盖的油液,从根本上解决了油壶盖漏油的普遍现象,另外能够排除多余气体以及补充气体,使整个转向系统更好的运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及汽车转向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 图2是图I所示扰流器的剖面结构示意 图3是图I所示标尺的结构示意 图4是图2所示扰流器的A向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顶盖;2、标尺;3、扰流器;4、密封圈;21、第一阶梯管;22、第二阶梯管;23、V型接口 ;31、出油孔;32、圆锥形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I、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包括顶盖I、标尺2、扰流器3和密封圈4,扰流器3的结构为一空心桶,扰流器3的桶底采用圆锥形凹槽32,标尺2包括第一阶梯管21、第二阶梯管22和V型接口 23,第一阶梯管21通过V型接口 23与第二阶梯管22连通,扰流器3嵌入于标尺2的第一阶梯管21管内,密封圈4套装于标尺2的第一阶梯管21管外并与顶盖I紧密贴合,标尺2的第一阶梯管21的端口扣压于顶盖 I的固定槽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扰流器3的圆锥形凹槽32的槽壁上分布有多个出油孔31,另外扰流器3的整个空心桶体采用复合海绵材质,由于海绵是网状结构,油液在重力作用下会从海绵中向下流,不会影响扰流器3的透气性。扰流器3的空心桶的桶体高度大于第一阶梯管21的内管体高度,扰流器3嵌入于标尺2的第一阶梯管21管内时,采用过盈配合,这样扰流器3在第一阶梯管21的内管体中不会产生松动,并防止过多的油液流在第一阶梯管21的内管壁上。请参阅图3,所述标尺2的第一阶梯管21的管身外部开设有多个环形凹槽,以便于密封圈4套牢在第一阶梯管21的管身外部并与顶盖I的固定槽紧密贴合,当油壶盖与油壶连接时,起到密封作用。标尺2的第二阶梯管22的管身上设置有最大和最小极限油位标记,通过标记可以判断整个转向的油位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另外在第二阶梯管22的管身上也开有小孔,方便转向油及空气及时进出。进一步,所述第一阶梯管21和第二阶梯管22为相通连接,第一阶梯管21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管22的直径,转向油可以通过第二阶梯管22流入V型接口 23再进入第一阶梯管21,油液从下向上冲击时,可以加大流道。其中V型接口 23的大小与扰流器3的锥形凹槽的大小镜像对称,形成一个两头尖中间圆的密闭空腔,使油液的流向更具方向性。本专利技术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在汽车转向系统正常工作时,由于振动导致油壶内的油从标尺2的第二阶梯管22的底部端口或者侧部小孔冲击到标尺2内的第一阶梯管21,最后流至扰流器3的底部凹槽上,这样就加大了油路的长度,第一阶梯管2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标尺、扰流器和密封圈,所述扰流器为一空心桶,所述扰流器的桶底为圆锥形凹槽,所述标尺包括第一阶梯管、第二阶梯管和V型接口,所述第一阶梯管通过V型接口与第二阶梯管连通,所述扰流器嵌入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内并与顶盖紧密配合,所述密封圈套装于标尺的第一阶梯管外,所述标尺的第一阶梯管的端口扣压于顶盖的固定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圆锥形凹槽的槽壁上分布有多个出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壶盖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尺的第一阶梯管的管身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鹏,
申请(专利权)人: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