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看长专利>正文

小麦的施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27380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的施药方法,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①、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井冈霉素20~30克、硝酸钙80~120克、25wt%三唑酮25~35克、98wt%助壮素4~8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②、抽穗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20~40克、20wt%井冈霉素20~30克、98wt%增产灵3~7克、21wt%硼酸10~2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③、灌浆期喷施: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30~50克、萘乙酸3~7克、磷酸二氢钾80~120克和水40~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施药方法将现有的农药和肥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再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施,能有效的防治了小麦的90%以上的病害,提高了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的
,尤其是。
技术介绍
目前小麦苗后种植,在防治疾病方面大都采取三唑酮配井R霉素进行喷施,或在灌浆期喷施普通的磷酸二氢钾,这样虽然对小麦的生长是有利的,但也有以下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I、防治的次数上不合理小麦各个生育期所发生的病害是不一样的,防治没有连续性,只能对小麦的部分病害有防治效果,达不到综合防治的目的。如在孕穗或抽穗期遇上高温高湿,纹枯病照样发生;又如在扬花期长时遇雨,小麦赤霉病就易发生,2010年在河南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造成小麦亩产减产300斤左右。2、在防治过程中喷施普通的磷酸二氢钾对抗干热风和增产都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不足,提出一种,能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①、拔节期喷施30wt%E唑醇水分散剂3 8克、20 丨%井冈霉素20 30克、硝酸钙80 120克、25wt%三唑酮25 35克、98wt%助壮素4 8克和水40 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②、抽穗期喷施30被%己唑醇水分散剂3 8克、50被%多菌灵水分散剂20 40克、2(^丨%井冈霉素20 30克、98wt%增产灵3 7克、21wt%硼酸10 20克和水40 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③、灌浆期喷施50被%多菌灵水分散剂30 50克、萘乙酸3 7克、磷酸二氢钾80 120克和水40 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优选的,步骤①中喷施的为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5克、20被%井冈霉素25克、硝酸钙100克、25wt%三唑酮30克、98wt%助壮素6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优选的,步骤②中喷施的为30被%己唑醇水分散剂5克、50被%多菌灵水分散剂30克、20 丨%井冈霉素25克、98wt%增产灵5克、21wt%硼酸15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优选的,步骤③中喷施的为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40克、萘乙酸5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根据目前小麦种植中的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会遭受到病虫害,拔节期为纹枯病;抽穗期为锈病、白粉病;灌浆期为赤霉病。在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其中的三唑酮井岗霉素、己唑醇主要是防治纹枯病的,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己唑醇与三唑酮混用有互相增效作用,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其中的缩节胺可控制小麦的株高,硝酸钙可增强小麦的抗倒春寒能力。在抽穗期是小麦锈病和白粉病防治最佳时期,其中多菌灵和己唑醇就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并兼治纹枯病。其中的硼肥是提高小麦花粉量和结实性。其中的增产灵是调节小麦生育功能,提高籽粒数,可増加小麦产量。 在灌浆期喷施多菌灵主要是防治小麦的赤霉病,其中磷酸ニ氢钾和萘こ酸钠有相互增效性,可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并可使小麦提早成熟,对秋粮播种有很大的帮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施药方法将现有的农药和肥料进行合理搭配使用,再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施,因此具有以下优点I、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期根据不同的发病规律配制不同药剂,能有效的防治了小麦的90%以上的病害。2、在小麦不同的生长期还配制了不同调节剂和微肥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品质和产量。3、在本配方中科学运用了药与药、药与肥的配合,它们不但有很好的互相增效作用,还减少了用药量,減少了农民的用药成本。4、大大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5、提高了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6、大幅提高小麦产量300斤/亩左右,在特殊年份病害发生严重时效果更突出,能增广500斤左右,并且小麦的品质也有很大的提闻。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实施例I小麦施药方法,包括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过程,其中是以每亩计I、拔节期喷施第一遍30%己唑醇水分散颗粒剂5克+20%井网霉素25克+硝酸钙100克+25%三唑酮30克+98%助壮素6克+水50公斤。2、抽穗期喷施第二遍30%己唑醇水分散颗粒剂5克+50%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30克+20%井网霉素25克+98%增产灵5克+21%硼酸15克+水50公斤。3、灌浆期喷施第三遍50%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40克+萘こ酸5克+国标级磷酸ニ氢钾100克+水50公斤。实施例2小麦施药方法,包括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过程,其中是以每亩计I、拔节期喷施第一遍30%己唑醇水分散颗粒剂3克+20%井网霉素30克+硝酸钙80克+25%三唑酮35克+98%助壮素4克+水60公斤。2、抽穗喷施第二遍30%己唑醇水分散颗粒剂3克+50%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40克+20%井网霉素20克+98%增产灵7克+21%硼酸10克+水60公斤。3、灌浆期喷施第三遍50%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30克+萘こ酸7克+国标级磷酸ニ氢钾80克+水60公斤。实施例3小麦施药方法,包括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过程,其中是以每亩计I、拔节期喷施第一遍30%己唑醇水分散颗粒剂8克+20%井网霉素20克+硝酸钙120克+25%三唑酮25克+98%助壮素8克+水40公斤。2、抽穗喷施第二遍30%己唑 醇水分散颗粒剂8克+50%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20克+20%井网霉素30克+98%增产灵3克+21%硼酸20克+水40公斤。3、灌浆期喷施第三遍50%多菌灵水分散颗粒剂50克+萘乙酸3克+国标级磷酸二氢钾120克+水40公斤。对比例I小麦施药方法,包括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过程,其中是以每亩计20%井R霉素25克+25%三唑酮30克,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对比例2小麦施药方法,在灌浆期喷施每亩计100克磷酸二氢钾。本专利技术施药方法与对比例在经过三年来上万亩的实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 ①、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 8克、20被%井同霉素20 30克、硝酸钙80 120克、25wt%三唑酮25 35克、98wt%助壮素4 8克和水40 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 ②、抽穗期喷施30被%己唑醇水分散剂3 8克、50被%多菌灵水分散剂20 40克、20界七%井冈霉素20 30克、98wt%增产灵3 7克、21wt%硼酸10 20克和水40 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 ③、灌浆期喷施50被%多菌灵水分散剂30 50克、萘乙酸3 7克、磷酸二氢钾80 120克和水40 6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喷施的为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5克、20 丨%井冈霉素25克、硝酸钙100克、25wt%三唑酮30克、98wt%助壮素6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喷施的为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5克、50 丨%多菌灵水分散剂30克、20 丨%井冈霉素25克、98wt%增产灵5克、21wt%硼酸15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施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喷施的为50wt%多菌灵水分散剂40克、萘乙酸5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和水50千克组成的混合液。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①、拔节期喷施30wt%己唑醇水分散剂3~8克、20wt%井冈霉素20~30克、硝酸钙80~120克、25wt%三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看长
申请(专利权)人:孙看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