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前悬挂总成设有前横摆臂总成,前横摆臂总成包括前上横摆臂和前下横摆臂,后悬挂总成设有后横摆臂总成,后横摆臂总成包括后上横摆臂和后下横摆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上横摆臂和后上横摆臂分别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小于前下横摆臂和后下横摆臂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横向刚度大;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并且减小轮距变化,避免车轮侧向滑移,减少轮胎的磨损;并且也能自适应路面,轮胎接地面积大,贴地性好,能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悬挂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悬挂系统具有多种结构;对于微车来说,前悬一般是麦弗逊式悬挂, 后悬一般是整体式非独立悬挂,或者选用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麦弗逊式悬挂是由滑动立柱和横摆臂组成,优点是增大了两轮之间的空间,便于发动机及其它部件的布置;缺点是因为麦弗逊结构过于简单,造成悬挂的刚度有限。由于麦弗逊悬挂只能靠下托臂和减震器支柱来承受强大的车轮冲击力,所以较易发生几何变形。这种变形体现到驾驶感受上,就是驾驶者会明显的感觉到车身稳定性较差。无论是转弯侧倾,还是刹车点头现象,都非常明显。整体式非独立悬挂和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其优点是悬挂结构简单,传力可靠,后轮轮距、倾角不会改变,直线稳定性好;缺点是当一侧车轮跳动时,另一侧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会导致车身产生倾斜和震动,从而影响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由此可见,现有的悬挂系统用于微型车,并不能发挥较好的技术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悬挂系统,增加悬挂系统的刚度,不易发生几何变形,利于保持车身稳定;使用时,两侧车轮相互影响较小,保证车身的水平度并减小振动,从而保证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悬挂系统,并不能发挥较好的技术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悬挂系统,增加悬挂系统的刚度,不易发生几何变形,利于保持车身稳定;使用时,两侧车轮相互影响较小,保证车身的水平度并减小振动,从而保证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本技术的车辆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所述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分别为两个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前悬挂总成包括前减震器和前横摆臂总成,所述前横摆臂总成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前上横摆臂和前下横摆臂;所述后悬挂总成包括后减震器和后横摆臂总成,所述后横摆臂总成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的后上横摆臂和的后下横摆臂。进一步,前上横摆臂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小于前下横摆臂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后上横摆臂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小于后下横摆臂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形成不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挂,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进一步,所述前上横摆臂连接于车辆前转向节上部,前下横摆臂连接于车辆前转向节下部,后上横摆臂连接于车辆后转向节上部,后下横摆臂连接于车辆后转向节下部;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均设置于转向节,具有较好的平衡效果。进一步,左右前悬挂总成之间设有前稳定杆,左右后悬挂总成之间设有后稳定杆; 由于采用双横摆臂的结构,增加了安装面积,改变现有微型车只加装前稳定杆,而后悬挂系统由于结构限制而不加装稳定杆的结构;增强汽车抗侧倾的能力,提高行驶稳定性,大大增强了汽车的侧倾角刚度,减小了转弯时车身的侧倾,提高了行驶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前转向节、后转向节、前上横摆臂、前下横摆臂、后上横摆臂和后下横摆臂均由铝合金制成;提高了悬架系统的响应灵敏度,减小车身受到的冲击,改善汽车的橾控性和行驶平顺性,减小了簧下质量,并减小了车身受冲击时的载荷,提高了操控性和行驶平顺性。进一步,所述前上横摆臂、前下横摆臂、后上横摆臂和后下横摆臂均为形成向内延伸臂段和向后延伸并向内靠拢臂段的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的内延伸臂段和后延伸并向内靠拢臂段与车架的铰接端部之间纵向同轴;本结构使前上横摆臂、前下横摆臂、后上横摆臂和后下横摆臂形成跨度较大的三角形结构,使刚度及稳定性大大增加,并且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减震器和稳定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车辆悬挂系统,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横向力由两个摆臂同时吸收,横向刚度大;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并且减小轮距变化,避免车轮侧向滑移,减少轮胎的磨损;并且也能自适应路面,轮胎接地面积大, 贴地性好,能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前悬挂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悬挂系统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悬挂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悬挂系统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前悬挂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悬挂系统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悬挂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悬挂系统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悬挂系统,包括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所述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分别为两个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前悬挂总成包括前减震器5和前横摆臂总成,所述前横摆臂总成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前上横摆臂I和前下横摆臂3,前上横摆臂I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小于前下横摆臂3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也就是前上横摆臂与车架的铰接点相对于前下横摆臂与车架的铰接点来说更靠外,内外是相对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而言,横向两侧向中心线则属于向内;所述后悬挂总成包括后减震器10和后横摆臂总成,所述后横摆臂总成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的后上横摆臂6和的后下横摆臂7,后上横摆臂6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小于后下横摆臂7在横向水平线上的投影尺寸,也就是后上横摆臂6与车架的铰接点相对于后下横摆臂7与车架的铰接点来说更靠外;形成不等长双横臂式独立悬挂,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横摆臂I连接于车辆前转向节2上部,前下横摆臂3连接于车辆前转向节2下部,后上横摆臂6连接于车辆后转向节9上部,后下横摆臂7连接于车辆后转向节9下部;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均设置于转向节,具有较好的平衡效果。本实施例中,左右前悬挂总成之间设有前稳定杆4,左右后悬挂总成之间设有后稳定杆8,前稳定杆4和后稳定杆8与对应的悬挂总成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可行的连接方式;由于采用双横摆臂的结构,增加了安装面积,改变现有微型车只加装前稳定杆,而后悬挂系统由于结构限制而不加装稳定杆的结构;增强汽车抗侧倾的能力,提高行驶稳定性,大大增强了汽车的侧倾角刚度,减小了转弯时车身的侧倾,提高了行驶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转向节2、后转向节9、前上横摆臂I、前下横摆臂3、后上横摆臂6和后下横摆臂7均由铝合金制成;提高了悬架系统的响应灵敏度,减小车身受到的冲击,改善汽车的橾控性和行驶平顺性,减小了簧下质量,并减小了车身受冲击时的载荷,提高了操控性和行驶平顺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横摆臂I、前下横摆臂3、后上横摆臂6和后下横摆臂7均为形成向内延伸臂段和向后延伸并向内靠拢臂段的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的内延伸臂段和后延伸并向内靠拢臂段与车架的铰接端部之间纵向同轴;如图所示,向内延伸臂段基本处于横向水平,向后延伸并向内靠拢臂段由于向后延伸的原因,其长度相对较长,使前上横摆臂、 前下横摆臂、后上横摆臂和后下横摆臂形成跨度较大的三角形结构,使刚度及稳定性大大增加,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军,胡兴贵,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