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2193 阅读:4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31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包括双油腔的液压主油缸与副油缸,还包括储液罐;主油缸的双油腔A、B分别经油管与副油缸的两油腔a、b相联通;储液罐经油管联接于主油缸的两油腔A、B间,储液罐与两油腔A、B间的油管上还分别设有单向阀;副油缸的两油腔a、b上分别设有放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压将手柄上的力传递到变速器上,液压油管的布置不受整车空间的限制,布置灵活方便,液体压力传递动力不受液压油管形状和长度的影响,传递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手动挡汽车的手动变速器上,作为外部换挡机构与整车换挡器之间的拉线机构,实现手柄到变速器间的力的传递,从而完成选换挡动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换挡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手动变速器的外部换挡机构与整车换挡器之间一般通过软轴式拉索结构或直接使用拉杆式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手柄到变速器间的力的传递,从而完成选换挡动作。软轴式拉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整车的布置,但是拉索在弯曲时传递效率会降低,这样使换挡手柄上实际的力需要增大,直接影响到换挡的手感,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驾驶员易疲劳,使变速器到换挡手柄之间的力和行程的传递出现较大的偏差,并且拉索的长度也影响到传递效率;拉杆式结构受到整车布置的限制,在整车上不易实现,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布置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采用液压方式将手柄上的力传递到变速器上,液压油管的布置不受整车空间的限制,布置灵活方便,液体压力传递动力不受液压油管形状和长度的影响,传递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连接于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与整车换挡器之间,包括双油腔液压主油缸、双油腔液压副油缸、储液罐;主油缸的双油腔A、 B分别经油管与副油缸的两油腔a、b相联通;储液罐经油管联接于主油缸的两油腔A、B间, 储液罐与两油腔A、B间的油管上还分别设有单向阀;副油缸的两油腔a、b上分别设有放气阀。作为本技术结构的具体化,主油缸的活塞杆与整车换挡器通过铰接杆铰接。副油缸的活塞杆与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间通过铰接杆铰接。主油缸的双油腔A、B各有两个油口,副油缸的双腔a、b分别设有一个油口 ;油管联接于相应油口间。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中,应当保证主油缸A腔的面积与副油缸a腔的面积之比等于主油缸B腔的面积与副油缸b腔的面积之比,这个比值就是液压系统的杠杆比,即杠杆比i=SA /Sa=SB/Sbo液压系统的杠杆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由换挡器的杠杆比和变速器的杠杆比乘积即可得出总的杠杆比;副油缸的放气阀,用于加注液压油时通过按顺序旋松和拧紧放气阀将液压缸中的气体排出来;通过单向阀将主油缸与储液罐连接起来,单向阀防止液压油倒流,并能给主油缸补充液压油;主油缸和副油缸都为双油腔液压缸,可实现往复运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I)通过液体压力传递动力,液压油管的布置不受整车空间的限制,布置灵活方便,液体压力传递动力不受液压油管形状和长度的影响,避免了因拉索布置发生弯曲产生的效率损失;(2)液压缸的位置布置方便,通过改变液压缸方向可以省去摇臂换向机构;(3)结构简单,可通过液压缸直接驱动换挡轴实现选换挡动作;(4)通过改变液压缸的面积比,实现需要的换挡杆比。本技术适用于手动挡汽车的手动变速器上,作为外部换挡机构与整车换挡器之间的拉线机构,实现手柄到变速器间力的传递,从而完成选换挡动作。本技术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为图I所示实施例向前挂挡、向后挂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整车换挡器,2—主油缸,3—副油缸,4、5—油管,6—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7、8—放气阀,9、10—单向阀,11 16—油口,17—储液罐,18—铰接连杆;A、a、 B、b—油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图I所示为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连接于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6与整车换挡器I之间,包括双油腔液压主油缸2、双油腔液压副油缸3、储液罐 17。主油缸2的双油腔A、B各有两个油口 13、14、11、12,副油缸3的双腔a、b分别设有油口 15、16。主油缸2的每个腔上,油口 11和13通过油管各连接一个单向阀10和9,再与储液罐连接。油口 12通过油管5与油口 16连接,将主缸的B腔与副缸的b腔连接起来;油口 14 通过油管4与油口 15连接,油口 14、15间经油管4将主油缸2的油腔A与副油缸3的油腔 a相联通;油口 16、12间经油管5将主油缸2的油腔B与副油缸3的油腔b相联通。储液罐17经油管联接于主油缸2的两油口 11、13间,储液罐17与两油腔A、B间的油管上还分别设有单向阀9与10。副油缸3的两油腔a、b上分别设有放气阀7、8。主油缸2的活塞杆与整车换挡器I通过铰接杆18铰接,副油缸3的活塞杆与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I也通过铰接杆铰接。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中,应当保证主油缸A腔的面积与副油缸a腔的面积之比等于主油缸B腔的面积与副油缸b腔的面积之比,这个比值就是液压系统的杠杆比,即杠杆比 i=SA /Sa=SB/Sb。本实施例向前挂挡及向后挂挡的工作状态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I)挂挡时,驾驶员推动换挡器的手柄运动,整车换挡器I带动主油缸2的活塞杆运动,因为机构中设置了单向阀10,主油缸B腔中的液体不会倒流入储液罐中,活塞杆推动 B腔中的液压油流入b腔中,在液压的作用下,副油缸3的活塞杆运动,副油缸3的活塞杆带动变速器的摇臂或换挡轴6运动,完成挂挡过程;相应地副油缸3的活塞推动a腔中的液压油流入A腔中,在单向阀9的作用下主油缸A腔中的液体也不会倒流入储液罐17中;(2)摘挡时,驾驶员拉动换挡器的手柄,换挡器I带动主油缸2的活塞杆运动,在单向阀9的作用下,活塞杆推动A腔中的液压油流入a腔中,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副油缸 3的活塞杆运动,副油缸3的活塞杆带动变速器的摇臂或换挡轴6运动,完成摘挡过程;相应地副油缸3的活塞推动b腔中的液压油流入B腔中,在单向阀10的作用下,B腔中液压油不会倒流入储液罐17中。(3)同样的工作过程,选挡动作也可以通过此结构实现。注(I)液压系统加油时,当主油缸A腔向副油缸a腔压油时,旋松放气阀8,拧紧放气阀7,在单向阀9和10的作用下,可以排出副油缸a腔中的气体,同时使储液罐17中的液压油流入主油缸B腔中;当主油缸B腔向副油缸b腔压油时,拧紧放气阀8,旋松放气阀 7,在单向阀9和10的作用下,可以排出副油缸b腔中的气体,同时使储液罐17中的液压油流入A腔中。依次作用,直到有液压油从放气阀中流出,即可完成加油过程。(2)当液压系统长时间工作或密封不好等原因造成少量液压油泄漏时,可以通过单向阀的作用由储液罐17向主油缸的两油腔自动补充液压油,单向阀无开启压力。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连接于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与整车换挡器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油腔液压主油缸、双油腔液压副油缸、储液罐;主油缸的双油腔A、B分别经油管与副油缸的两油腔a、b相联通;储液罐经油管联接于主油缸的两油腔A、B间,储液罐与两油腔A、B间的油管上还分别设有单向阀;副油缸的两油腔a、b 上分别设有放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油缸的活塞杆与整车换挡器通过铰接杆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副油缸的活塞杆与变速器选换挡摇臂或换挡轴间通过铰接杆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手动变速器液压式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油缸的双油腔A、B各有两个油口,副油缸的双腔a、b分别设有一个油口 ;油管联接于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峥光徐海山武红超夏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