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扭剪防松螺栓成型的模具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885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8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扭剪防松螺栓成型的模具组合,属于紧固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一号模和二号模,分别由上模和下模组成;一号模上模的底部设有圆形开口,圆形开口上部设有锥形孔,锥形孔上部与锥形腔相衔接,该锥形腔向上收缩并延伸到上模的顶部;二号模上模的底部设有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上部设有锥形孔,锥形孔上部与与方腔相衔接,该方腔向上延伸到上模的顶部;下模的顶部均设有圆形开口,圆形开口下部均设有锥形孔,锥形孔下部均与圆形腔相衔接。利用本模具组合,可以对扭剪防松螺栓主体部分进行热镦成型,从而避免了传统车加工中成本高、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实现了扭剪防松螺栓高效、高速和高质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紧固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螺栓的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一种扭剪防松螺栓,广泛运用于水泥机械设备上,基本代替了常见的沉头螺栓。如附图I所示,这种扭剪防松螺栓,包括四角头、扭剪部、大圆头和杆部,上述各部分依次连接。螺栓的表面有二硫化钥涂层,主要用于润滑作用。螺栓的螺纹部位还涂有德国产的防松胶,主要用于防松、防滑,使螺栓螺母紧密配合。使用安装过程时,通过电动工具上紧该螺栓。当预紧力到达设计值时,螺栓的扭剪部断裂,四角头与螺栓分离,从而保证了可靠的预紧效果,实现了螺栓螺母永久性的紧密配合。由于这种螺栓外形复杂、性能要求又高,目前对这种螺栓的加工主要以车加工为主。但是车加工是一种加工效率很低的方法,生产出的产品精度也比较差、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扭剪防松螺栓的加工方法和一种用于扭剪防松螺栓成型的模具组合,主要利用热镦工艺,来实现这种扭剪防松螺栓的高效、高速和闻质量的生广。一种扭剪防松螺栓的加工方法,采用C22为原料,包含以下步骤A)热镦前工序,对原料进行酸洗、磷化处理,抽丝,下料,倒角,缩杆,得到待整形坯料;B)初整形,加热坯料,加热温度为80(Tl000°C,将加热后的坯料转移到一号模内进行挤压,得到初整形坯料;C)再整形,对一号模内的初整形坯料再次挤压,得到再整形坯料;D)镦四角,将再整形坯料转移到二号模内进行挤压,镦制出螺栓的四角头,完成螺栓的大圆头和杆部成型,得到待车削坯料;E)去毛刺飞边,切除待车削坯料的毛刺与飞边;F)车削,利用车床将螺栓的扭剪部精车到位,得到螺栓半成品;G)后续处理,对螺栓半成品进行滚丝,涂防松胶,涂二硫化钥,最终得到螺栓成品。上述步骤B中的初整形坯料,其螺栓大圆头以下部位的饱满程度是成品的80%。上述步骤C中的再整形坯料,除螺栓扭剪部和四角头外,其余部位的饱满程度为成品的95%。上述步骤G中的滚丝工序中,具体为利用20吨的滚丝压力机把螺纹挤压成型。一种用于扭剪防松螺栓成型的模具组合,包括上述步骤中提到的一号模和二号模,一号模、二号模分别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中一号模上模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上部设有一个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大孔端与圆形开口上部相衔接,该锥形孔的小孔端与一个锥形腔相衔接,该锥形腔向上收缩并延伸到上模的顶部。二号模上模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上部设有一个锥形孔,该锥形孔的大孔端与圆形开口上部相衔接,该锥形孔的小孔端与一个方腔相衔接,该方腔向上延伸到上模的顶部。一号模下模、二号模下模的顶部均设有一个圆形开口,圆形开口下部均设有一个锥形孔,锥形孔的大孔端与圆形开口下部相衔接,锥形孔的小孔端均与一个圆形腔相衔接, 圆形腔均向下延伸到下模的底部。其中,一号模上模圆形开口和一号模下模圆形开口,共同用于镦制出螺栓的大圆头雏形;一号模上模锥形腔用于镦制出螺栓的四角头雏形;一号模下模圆形腔,用于镦制出螺栓的杆部雏形;二号模上模圆形开口和二号模下模圆形开口,共同用于镦制出螺栓的大圆头;二号模上模方腔用于镦制出螺栓的四角头;二号模下模圆形腔,用于镦制出螺栓的杆部。本专利技术的扭剪防松螺栓的加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采用了热镦工艺,可以利用高速的热镦成型设备,进行高效、高速和高质量的生产。与以往的车加工方法相比, 本方法具有制的产品精度高、效率好的特点,同时能够大幅降低成品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扭剪防松螺栓成型的模具组合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模具组合, 可以对扭剪防松螺栓主体部分进行热镦成型,从而避免了传统车加工中成本高、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实现了扭剪防松螺栓高效、高速和高质量的生产。附图说明图I是扭剪防松螺栓示意图,其中I为四角头,2为扭剪部,3为大圆头,4为杆部。图2是扭剪防松螺栓的加工方法各工序示意图。图3是一号模上模不意图,其中11为一号模上模圆形开口,12为一号模上模锥形孔,13为一号模上模锥形腔,14为一号模上模。图4是一号模下模不意图,其中21为一号模下模圆形开口,22为一号模下模锥形孔,23为一号模下模圆形腔,24为一号模下模。图5是二号模上模示意图,其中31为二号模上模圆形开口,32为二号模上模锥形孔,33为二号模上模方腔,34为二号模上模。图6是二号模下模示意图,其中41为二号模下模圆形开口,42为二号模下模锥形孔,43为二号模下模圆形腔,44为二号模下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扭剪防松螺栓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按以下进行 首先,进行热镦前工序,对原料进行酸洗、磷化处理,抽丝,下料,倒角,缩杆,得到待整形坯料。其中,对原料进行酸洗、磷化处理,其目的是为缩杆工艺做准备;抽丝,即根据产品特性加工最佳尺寸;倒角,即车床去毛边使工料更好的入模;缩杆,则是为下面的滚丝工序做好准备。然后,进行初整形,加热坯料,加热温度为80(Tl00(TC,将加热后的坯料转移到一号模内进行挤压,得到初整形坯料。初整形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金属的流动性和一号模上模带锥度的模体的形状,通过对坯料往上挤压,形成带锥度的头部,从而为后续镦四角工序提供足够的胚料。在初整形时,坯料的下部也受到挤压,利用一号模下模的模形特点,完成螺栓大圆头以下部位雏形的成型。本实施例中,初整形后,初整形坯料除去螺栓杆部外,其外形类似葫芦造型,头部呈锥体,中间呈凹形,其螺栓大圆头以下部位的饱满程度是成品的 80%。接着,进行再整形,对一号模内的初整形坯料再次挤压,得到再整形坯料。再整形的目的主要是对螺栓的大圆头进行成型。本实施例中,再整形后,再整形坯料除螺栓扭剪部和四角头外,其余尺寸及外形基本完成、饱满程度为成品的95%。再接着,进行镦四角,将再整形坯料转移到二号模内进行挤压,镦制出螺栓的四角头,完成螺栓的大圆头和杆部成型,得到待车削坯料。再接着,进行去毛刺飞边,切除待车削坯料的毛刺与飞边。毛刺或飞边是由于在前序步骤中在压力的作用下有多余的料被模具挤压在模腔外而形成的,因此必须用去毛边工装切除。再接着,进行车削,利用车床将螺栓的扭剪部精车到位,得到螺栓半成品。由于螺栓的扭剪部的尺寸和螺栓承受扭力的设计值密切相关,因此车削尺寸一定要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如果尺寸过大,螺栓的承受扭力就越大,电动的扭力工具就容易损坏,甚至扭不断。 如果尺寸过小,螺栓承受的扭力就越小,螺栓与螺母还未锁紧,扭剪部就断裂,达不到锁紧的效果,会带来安全隐患。车削尺寸包括扭剪部的宽度尺寸、锥度尺寸和扭剪部外径。最后,进行后续处理,对螺栓半成品进行滚丝,涂防松胶,涂二硫化钥,最终得到螺栓成品。本实施例中,滚丝工序利用20吨的滚丝压力机把螺纹挤压成型。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扭剪防松螺栓成型的模具组合,包括一号模和二号模,一号模、二号模分别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中一号模上模14的底部设有一号模上模圆形开口 11,一号模上模圆形开口 11上部设有一号模上模锥形孔12,—号模上模锥形孔12的大孔端与一号模上模圆形开口 11的上部相衔接,一号模上模锥形孔12的小孔端与一号模上模锥形腔13相衔接,一号模上模锥形腔13 向上收缩并延伸到一号模上模14的顶部。—号模下模24的顶部设有一号模下模圆形开口 21,—号模下模圆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冯念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新华远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