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0054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21:35
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有辅助电源电路、升压电路、直流储能电路、逆变输出电路、二极管D1、D2、D3;辅助电源电路设有TX1和Q3;升压电路设有Q1、Q2、Q6、Q7、Q8、Q9、L1、L2、IGBT管Q4、IGBT管Q5、D4和D5;D1正极、Q8正极、Q9负极与三相电源L1端连接,D2、Q6的正极、Q7的负极与三相电源L2端连接,D3负极、Q1正极、Q2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3端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极性电容C2的正极、IGBT管Q4的发射极、IGBT管Q5的集电极、逆变输出电路的2端与三相电路的N端连接。能利用主电路的部分元件实现市电全波整流后为辅助电源供电,电路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间断电源(UPS)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在UPS电源中,为减小辅助电源输入输出端的储能滤波电容,通常市电都需经过全波整流电路为辅助电源供电。同时,辅助电源通常需要在主回路工作之前建立电源,所以辅助电源从市电的取电过程要实现全波整流通常单相需要4个二极管。如附图二所示,从三相市电到辅助电源通过4颗二极管(D1,D2,D4,D5,D5,D6)实现全波整流,所需要的元器件较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设置有辅助电源电路、升压电路、直流储能电路、 逆变输出电路、二极管Dl、D2、D3 ;所述辅助电源电路设置有变压器TXl和晶体管Q3,所述变压器TXl设置有1端、2端、3 端禾口 4端;所述升压电路设置有SCR晶闸管Ql、Q2、Q6、Q7、Q8、Q9、电感Li、电感L2、IGBT管Q4、 IGBT 管 Q5、二极管 D4 和 D5 ;所述直流储能电路设置有极性电容Cl和C2; 所述逆变输出电路设置有1端、2端和3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SCR晶闸管Q8的正极、SCR晶闸管Q9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l 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6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7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2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SCR晶闸管Ql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3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SCR晶闸管Q8的正极、SCR晶闸管Q9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l 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6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7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2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SCR晶闸管Ql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3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Xl的1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Xl的2端与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 Q3的源极、SCR晶闸管Q9的正极、SCR晶闸管Q7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正极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IGBT管Q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逆变输出电路的3端连接,SCR晶闸管Q8的负极、SCR晶闸管Q6的负极、SCR晶闸管Ql的负极与电感Ll的一端连接,电感Ll的另一端、IGBT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极性电容Cl的正极与逆变输出电路的1端连接,极性电容Cl的负极、极性电容C2的正极、IGBT管Q4的发射极、IGBT管Q5的集电极、 逆变输出电路的2端与三相电路的N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型号为1阳404 ;所述二极管D2的型号为1阳404 ;所述二极管D3 的型号为1阳404。所述SCR晶闸管Ql的型号为40TPS12,所述SCR晶闸管Q2的型号为40TPS12。所述SCR晶闸管Q6的型号为40TPS12,所述SCR晶闸管Q7的型号为40TPS12。所述SCR晶闸管Q8的型号为40TPS12,所述SCR晶闸管Q9的型号为40TPS12。 所述电感Ll为250uH,所述电感L2为250uH。所述IGBT 管 Q4 的型号为 IRG4PC50UD。所述IGBT 管 Q5 的型号为 IRG4PC50UD。所述二极管D4的型号为RHRP30120 ;所述二极管D5的型号为RHRP30120。所述极性电容Cl为5600uF、450V,所述极性电容C2为5600uF、450V。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设置有辅助电源电路、升压电路、直流储能电路、逆变输出电路、二极管D1、D2、D3;所述辅助电源电路设置有变压器TXl和晶体管Q3,所述变压器TXl设置有1端、2端、3端和4端;所述升压电路设置有SCR晶闸管Ql、Q2、Q6、 Q7、Q8、Q9、电感Li、电感L2、IGBT管Q4、IGBT管Q5、二极管D4和D5;所述直流储能电路设置有极性电容Cl和C2 ;所述逆变输出电路设置有1端、2端和3端;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 SCR晶闸管Q8的正极、SCR晶闸管Q9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l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6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7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2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SCR晶闸管Ql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3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变压器TXl的1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Xl的2端与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SCR晶闸管Q9的正极、SCR晶闸管Q7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正极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 IGBT管Q5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极性电容C2的负极与逆变输出电路的3端连接,SCR晶闸管Q8的负极、SCR晶闸管Q6的负极、SCR晶闸管Ql的负极与电感Ll的一端连接,电感Ll的另一端、IGBT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极性电容Cl的正极与逆变输出电路的1端连接,极性电容Cl的负极、极性电容C2的正极、IGBT管Q4的发射极、IGBT管Q5的集电极、逆变输出电路的2端与三相电路的N端连接。能够利用主电路的部分元件,以较少的元器件实现市电全波整流后为辅助电源供电,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现有技术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在图1中,包括辅助电源电路100、 升压电路200、 直流储能电路300、 逆变输出电路400。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辅助电源的输入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设置有辅助电源电路100、升压电路 200、直流储能电路300、逆变输出电路400、二极管Dl、D2和D3。辅助电源电路100设置有变压器TXl和晶体管Q3,变压器TXl设置有1端、2端、3 端禾口 4端。升压电路200设置有SCR晶闸管Ql、Q2、Q6、Q7、Q8、Q9、电感Li、电感L2、IGBT管 Q4、IGBT 管 Q5、二极管 D4 和 D5。直流储能电路300设置有极性电容Cl和C2,逆变输出电路400设置有1端、2端和3端。二极管Dl的正极、SCR晶闸管Q8的正极、SCR晶闸管Q9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l 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SCR晶闸管Q6的正极、SCR晶闸管Q7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2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SCR晶闸管Ql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3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SCR晶闸管Q8的正极、SCR晶闸管Q9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l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6的正极、所述SCR晶闸管Q7的负极与三相电源的L2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SCR晶闸管Ql的正极、SCR晶闸管Q2的负极与三相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华方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