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638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1:57
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对接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相连接的金属壳体、具有光纤且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对接端子的线缆,所述对接端子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的针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的收容槽,所述针部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陷且贯穿至所述对接端子后表面的中心孔,所述光纤收容于所述中心孔,所述对接端子还包括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且位于所述针部两侧的一对对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前延伸的一对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对接部、所述针部的两侧。相对于现有的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更加小型化、更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用于计算机数据传输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数据传输极为重要,为满足高速的计算机局域网络、 会议电视、视频点播等应用寻求速率更快、信息传输量更大的信息传输媒介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是以金属为介质的铜缆,以石英玻璃为介质的石英光纤以及以高分子材料为介质的塑料光纤。随着光纤在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速率不断发展,以及由塑料光纤组成的连接器所具有的安装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该类连接器越来越多应用于各个计算机网络。光纤连接器经过长期的发展,对光纤连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连接器的小型化与制造简单化是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有的光纤连接器一般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对接端子、安装于对接端子后端的金属外壳及收容于金属外壳与对接端子内的光纤线缆,对接端子包括圆柱形的针部、收容于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的壳体及具有自对接端子后表面贯穿至针部前表面的通孔,光纤线缆收容于通孔且其前端与针部前端面相平齐,壳体由四个壁围设而成。虽然壳体与金属外壳通过缺口与凸台互配来实现防呆,但由于结构所限,两者在安装时,不容易马上将缺口与凸台对齐,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配合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小型化且便于安装的光纤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对接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相连接的金属壳体、具有光纤且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对接端子的线缆,所述对接端子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的针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的收容槽,所述针部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陷且贯穿至所述对接端子后表面的中心孔,所述光纤收容于所述中心孔,所述对接端子还包括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且位于所述针部两侧的一对对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前延伸的一对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对接部、所述针部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相对于现有的光纤连接器, 该光纤连接器更加小型化、更方便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光纤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100包括对接端子1、与对接端子1相连接的金属壳体2、收容于金属壳体2内的线缆3及收容于金属壳体2内的内模块4。对接端子1为金属材质浇铸而成,本实施例的金属材质为铜合金。对接端子1具有呈“凸”字形的本体部11、自本体部11向前延伸的一对对接部12、位于对接部12之间呈圆柱形的针部13及自本体部11向后延伸呈圆柱形连接部14。本体部11包括位于其前部的第一段111及位于第一段111后方的第二段112,第二段112较小于第一段111,针部13 前端面超过对接部12的前端面,连接部14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凹槽141,针部 13具有自其前端面向后贯穿的中心孔131,中心孔131与凹槽141相贯通。对接部12的外表面具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凸柱121。金属壳体2为锌合金压铸而成,其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20、自主体部20前表面向前延伸的一对延伸部22、自主体部20前表面向后凹陷形成的收容槽21、自主体部20 后表面向后延伸的圆柱形保护部23及贯通保护部23后表面且与收容槽21相通的收容孔 231。延伸部22末端具有与对接方向相垂直的凸肋221。线缆3包括位于中心的光纤31、包覆光纤31的绝缘内皮32、包覆内皮32的绝缘外皮33,光纤31前段外露于绝缘内皮32与绝缘外皮33。内模块4为塑胶射出成型而成,其具有贯穿前后表面的通孔41。组装时,线缆3的光纤31自对接端子1后端向前安装,其穿过凹槽141与中心孔 131,一段光纤31外露于针部12前端面,裸露的光纤31收容与中心孔131,绝缘内皮32收容于凹槽141且与凹槽141相互挤压。对接端子1的连接部14与内模块4的通孔41过盈配合,对接端子1的本体部11后表面与内模块4的前表面相抵持,内模块4的通孔41与外绝缘皮33相互挤压。金属壳体2与对接端子1相连接,金属壳体2的收容槽21收容对接端子1的连接部14与本体部11的第二段112,金属壳体2的前表面抵持本体部11的第一段111的后表面,金属壳体2的收容槽21与第二段112过盈配合,金属壳体2的两个表面与第一段111的外表面相平齐,延伸部22位于针部13的两侧,对接部12与延伸部22分别位于筒状长方体的四个面且相互隔开。延伸部22与对接部12包围针部13,延伸部22不超出对接部12的前端面,针部13的前端面超出所述延伸部22前端面。金属壳体2内后表面与内模块4的后表面相抵持。切掉外露于针部13前端的光纤31,使光纤31的前表面与针部13前表面对齐。由于金属壳体2的延伸部22位于针部13、对接部12两侧,金属壳体2与对接端子 1相连接时,可以以对接部12与延伸部22的相对位置做参照,使主体部11对准收容槽21, 一次性使主体部11插入金属壳体2的收容槽21内相对接。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对接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相连接的金属壳体、具有光纤且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对接端子的线缆,所述对接端子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的针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接的收容槽,所述针部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陷且贯穿至所述对接端子后表面的中心孔,所述光纤收容于所述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子还包括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且位于所述针部两侧的一对对接部,所述金属壳体具有自其前表面向前延伸的一对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对接部、所述针部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不超出所述对接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延伸部分别位于筒状长方体的四个表面且相互隔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外表面具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凸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末端具有与对接方向相垂直的凸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具有位于其前部的第一段及位于所述第一段后方且较小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收容槽过盈配合相连接,所述金属壳体前表面抵持所述第一段的后表面,所述第一段的两个表面与所述金属壳体的两个外表面相平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具有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内模块,所述对接端子还具有自所述本体部向后延伸的连接部,所述内模块具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部过盈配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块的后表面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内后表面相抵持。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还包括包覆光纤的内绝缘皮及包覆所述内绝缘皮的外绝缘皮,所述内模块的通孔与所述外绝缘皮相互挤压。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的前端面与所述针部的前端面相平齐。全文摘要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对接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相连接的金属壳体、具有光纤且收容于所述金属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渊王学超苏聘胜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