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0576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包括:颅孔环,所述颅孔环包括用于将颅孔环固定在颅孔上的颅孔结合部,所述颅孔结合部的内壁形成用于穿过脑部电极导线的电极孔;颅孔塞,所述颅孔塞上具有用于穿过及固定脑部电极导线的至少一个槽,所述颅孔塞设置在所述电极孔内用于关闭所述电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当电极导线通过引线针到达指定靶点后,医生将引线针拔出,此时颅孔塞立即抱紧夹住电极导线使电极导线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无位移,将电极导线牢固且准确地定位在指定的靶点位置,避免了医生在封闭颅骨环操作过程中产生靶点偏移的现象。并且颅孔塞的高度不超出颅骨环的高度,避免病人感觉不适且不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入式医疗系统领域,尤其是植入式医疗系统的用于将脑部电极导线或其他导管等固定在颅骨上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植入式医疗系统通常包括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式心脏电刺激系统(俗称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其中,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脑深部电刺激DBS, 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SCS,植入式骶神经电刺激SN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VNS等。以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为例,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装置。其中,脉冲发生器与电极相连接,从而将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脉冲传输到电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由电极传输至心脏或特定神经部位进行电刺激,从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正常运作的状态。病人在植入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要通过三维立体定位装置确定病人脑部的靶点位置,医生根据靶点位置在病人的颅骨上开出小孔,将脑部电极导线经颅骨孔插入脑部靶点,医生使用测试刺激器对植入靶点进行测试,如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则将脑部电极导线使用固定装置可靠地固定在颅骨上。现有技术中,如美国专利US43^813中的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通常包括颅骨环和颅骨盖,脑部电极导线插入颅骨环后颅骨盖盖在颅骨环上关闭颅骨环,脑部电极导线被夹紧在颅骨盖与颅骨环之间,通过脑部电极导线与颅骨环和颅骨盖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将脑部电极导线固定在颅骨上。然而,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在插入引线针时以及在引线针取走后,由于脑部电极导线是悬空的没有被固定住,在取出导线内的导丝后直接用颅骨盖把导线压在颅骨环上,此时易导致导线产生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偏移,使电极插入的位置偏离靶点将手术变得复杂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由于在病人的头皮部又增加了一层颅骨盖,使得整个固定装置的高度过高,易导致病人不适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将脑部电极固定在预设靶点的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发生脑部电极导线的窜动且操作方便、整体厚度适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包括颅孔环,所述颅孔环包括用于将颅孔环固定在颅孔上的颅孔结合部,所述颅孔结合部的内壁形成用于穿过脑部电极导线的电极孔;颅孔塞,所述颅孔塞上具有用于穿过及固定脑部电极导线的至少一个槽,所述颅孔塞设置在所述电极孔内用于关闭所述电极孔。优选地,所述槽为通槽或浅/深槽。优选地,所述通槽及深/浅槽为直线槽、曲线槽或交叉线槽。优选地,所述通槽的一端或两端延伸至颅孔塞的外侧壁。优选地,所述颅孔塞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电极孔内壁相配合的槽、凸台或螺纹。优选地,所述颅孔塞的下底面为向内凹陷的弧面。优选地,所述颅孔塞的制作材料为有弹性的材料。优选地,所述颅骨环的电极孔内壁底部具有用于防止颅骨塞滑出电极孔的凸台或凹槽。优选地,所述颅骨环的颅孔结合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颅骨环的颅孔结合部具有缺口,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固定槽。优选地,所述颅骨塞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便于取放的取放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专利技术颅孔塞是设置在电极孔内部的,且颅孔塞上开设有具有用于穿过及固定脑部电极导线的至少一个槽,引线针穿过该槽由颅孔塞关闭电极孔。当电极导线通过引线针到达指定靶点后,医生将引线针拔出,此时颅孔塞立即抱紧夹住电极导线使电极导线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无位移,将电极导线牢固且准确地定位在指定的靶点位置,避免了医生在封闭颅骨环操作过程中产生靶点偏移的现象。并且,由于颅孔塞设置在电极孔的内部且颅孔塞的高度不超出颅骨环的高度,使得整体固定装置的高度较低,避免病人感觉不适且不影响美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一);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一);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一);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一);附图5为附图4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实施方式一);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中开浅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中开深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二);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二);附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二);附图11为附图4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实施方式二);附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三);附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的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四);附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的结构示意图一(实施方式五);附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颅骨塞的结构示意图二(实施方式五);其中10、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20、颅孔环;201、颅孔结合部;202电极孔;203、延伸部;204、缺口 ;205、电极固定槽;206、凸台;30、颅孔塞;301、槽;302、取放部;30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方式一如附图1至5所示,一种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10,包括颅孔环20,所述颅孔环 20包括用于将颅孔环固定在颅孔上的颅孔结合部201,所述颅孔结合部201的内壁形成用于穿过脑部电极导线的电极孔202 ;颅孔塞30,所述颅孔塞30上具有用于穿过及夹紧固定脑部电极导线的至少一个槽301,所述颅孔塞301设置在所述电极孔202内用于关闭所述电极孔20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槽301为通槽,医生将引线针穿过通槽插入病人脑部,便于使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槽也可以为不同的浅槽或深槽。如附图6及图7中所示,在使用时,医生只需用引线针刺穿不同的浅槽或深槽,将脑部电极导线从引线针的内孔中插入到预先计算好的深度。所述的通槽及深/浅槽可为直线槽、曲线槽或交叉线槽。本实施例中为一字型直线槽。所述颅孔塞30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电极孔内壁相配合的凹槽303,使颅孔塞30和电极孔202紧密牢固配合,医生向下压颅孔塞30到达指定位置后不会继续向下以防止颅孔塞滑出电极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颅孔塞30的外壁也可为与电极孔内壁相配合的凸台或螺纹。所述颅骨环20的颅孔结合部201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203,所述颅骨环20的颅孔结合部201具有缺口 204,缺口 204使得延伸部203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匹配医生钻出的多种尺寸的颅孔。所述延伸部20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固定槽205。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203上开有3个电极固定槽205,医生将电极插入到预设靶点后将电极导线夹紧固定在颅骨塞30上,然后将露出体外的电极导线弯折压紧在离其最近的一个电极固定槽内,操作使用方便。使用时,医生将颅骨塞30塞入颅骨环20内,直接将配合好的颅骨环20与颅骨塞 30插入病人颅骨开口处,配合牢固后医生将引线针从颅骨塞30中间的一字型直线槽301处插入到位后,再把脑部电极导线从引线针的内孔中插入到预先计算好的深度。若发现预先计算的刺激位置不在颅骨塞的中心及开槽线上时,便要通过调整颅骨塞30与颅骨环20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用专用固定辅助工具使得颅骨塞30沿着凹槽或凸台206轨道在平面上旋转,以便颅骨塞30上的电极固定槽205能正对着引线针。医生调整测试完成后沿着引线针的轴向方向取出引线针,而脑部电极导线由于被具有弹性的颅骨塞30紧紧固定住,且能有效的保持住这个状态,而不会产出平面或轴向的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