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0209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冲刷腐蚀电化学监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设有金属旋转轴、绝缘套管、铜球I、弹簧、铜球II、绝缘层I、圆环电极、绝缘层II、绝缘电极套管,金属旋转轴为a部分和b部分构成,金属旋转轴的a部分固定在绝缘套管中,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与绝缘层I、绝缘层II一起嵌入并通过螺纹固定在绝缘电极套管中,圆环电极嵌入并固定在绝缘层和绝缘层之间,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通过铜球I、弹簧、铜球II与圆环电极的内表面顶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研究试样在冲刷腐蚀实验中仅受切线力的作用结构,利用与绝缘电极套管嵌入不同尺寸的绝缘密封层,实现对更换不同直径的旋转圆环电极的电化学参数实时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刷腐蚀电化学监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冲刷腐蚀电化学监测多使用旋转圆盘电极,改变旋转速率和圆盘电极直径可在圆盘电极上建立一系列不同的圆周速度,从而实现电极表面不同线速度下电化学参数的实时测量。此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测试用溶液量小,试验周期短等优点。尽管,旋转圆盘电极具有上述所说的种种优势,但是旋转圆盘电极技术不能有效实现转动的样品与静止的液体产生切向力结构,而在生产实践中,无论是泵、搅拌机械,还是各种流体的运输管道,切向力对冲刷腐蚀都将起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实现不同直径的转动样品与静止的液体产生切向力结构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设有金属旋转轴、绝缘套管、铜球 I、弹簧、铜球II、绝缘层I、圆环电极、绝缘层II、绝缘电极套管,金属旋转轴为a部分和b部分构成,金属旋转轴的a部分固定在绝缘套管中,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与绝缘层I、绝缘层 II 一起嵌入并通过螺纹固定在绝缘电极套管中,圆环电极嵌入并固定在绝缘层和绝缘层之间,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通过铜球I、弹簧、铜球II与圆环电极的内表面顶触连接,金属旋转轴顶端加工卡槽。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绝缘层I与绝缘层II插装配合,绝缘层I与绝缘层 II外侧形成的凹槽中设置圆环电极。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绝缘层I的侧面设有孔,孔内依次设置铜球I、弹簧、 铜球II,铜球I顶触于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铜球II顶触于圆环电极上。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绝缘层II的下端与绝缘电极套管插装配合,绝缘层 I的上端与绝缘套管插装配合。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a部分的直径大于b部分的直径。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采用不同直径的圆环电极,圆环电极内表面通过铜球II、弹簧、铜球I与金属旋转轴电连接。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圆环电极的外径为20彡Φ彡60毫米,圆环电极的壁厚为1. 5-2毫米,绝缘层I与绝缘层II的外径与圆环电极相匹配。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圆环电极代替传统的圆盘电极,使研究试样在冲刷腐蚀实验中仅受切线力的作用结构。2、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直径的旋转圆环电极,利用试样表面带有弹簧和铜球的装置与金属旋转轴实现电连接。3、本专利技术利用与绝缘电极套管嵌入不同尺寸的绝缘密封层实现对更换不同直径的旋转圆环电极的电化学参数实时测量。4、本专利技术用于冲刷腐蚀实验中模拟不同流速下管道表面切向力结构流型,解决管道直径变化的情况下电化学参数的实时测量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卡槽;2金属旋转轴;3绝缘套管;4铜球I ;5弹簧;6铜球II ;7绝缘层I ; 8圆环电极;9绝缘层II ;10绝缘电极套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作为冲刷腐蚀电化学实验电极,主要包括卡槽1、金属旋转轴2、绝缘套管3、铜球I 4、弹簧5、铜球II 6、绝缘层I 7、圆环电极8、 绝缘层119、绝缘电极套管10等,具体结构如下金属旋转轴2为a部分和b部分构成,a部分的直径大于b部分的直径,金属旋转轴2的a部分固定在绝缘套管3中,金属旋转轴2的b部分与绝缘层I 7、绝缘层II 9 一起嵌入并通过螺纹固定在绝缘电极套管10中,圆环电极8嵌入并固定在绝缘层I 7与绝缘层II 9之间,金属旋转轴2的b部分通过铜球I 4、弹簧5、铜球116与圆环电极8的内表面顶触连接,金属旋转轴2顶端加工卡槽1。绝缘层I 7与绝缘层II 9插装配合,绝缘层I 7与绝缘层II 9外侧形成的凹槽中设置圆环电极8,绝缘层I 7的侧面设有孔,孔内依次设置铜球I 4、弹簧5、铜球116,铜球I 4顶触于金属旋转轴2的b部分,铜球116顶触于圆环电极8上,绝缘层119的下端与绝缘电极套管10插装配合,绝缘层I 7的上端与绝缘套管3插装配合。安装时,首先将铜球I 4、弹簧5、铜球II 6安装于绝缘层I 7侧面的孔中,然后将圆环电极8套装于绝缘层I 7外侧,再将绝缘层I 7插装于绝缘层II 9,接着将绝缘层II 9插装于绝缘电极套管10,将绝缘套管3插装于绝缘层I 7。采用不同直径的圆环电极8,利用圆环电极8内表面通过铜球116、弹簧5、铜球 I 4与金属旋转轴2实现电连接;利用与绝缘电极套管10嵌入不同尺寸的绝缘密封层,实现对更换不同直径圆环电极8的电化学参数实时测量。所述的圆环电极8的外径优选为 20 ^ Φ ^ 60毫米,圆环电极的壁厚优选为1. 5-2毫米,绝缘层I 7与绝缘层II 9的外径与圆环电极8相匹配。工作时,在金属旋转轴2的带动下,圆环电极8随着旋转。本专利技术将圆盘电极用不同直径的圆环电极代替不仅可以准确的模拟研究试样在介质中仅受切线力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冲刷腐蚀条件下电化学参数的实时测量。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设有金属旋转轴、绝缘套管、铜球I、弹簧、铜球II、绝缘层I、圆环电极、绝缘层II、绝缘电极套管,金属旋转轴为 a部分和b部分构成,金属旋转轴的a部分固定在绝缘套管中,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与绝缘层I、绝缘层II 一起嵌入并通过螺纹固定在绝缘电极套管中,圆环电极嵌入并固定在绝缘层和绝缘层之间,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通过铜球I、弹簧、铜球II与圆环电极的内表面顶触连接,金属旋转轴顶端加工卡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绝缘层I与绝缘层II插装配合,绝缘层I与绝缘层II外侧形成的凹槽中设置圆环电极。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绝缘层I的侧面设有孔, 孔内依次设置铜球I、弹簧、铜球II,铜球I顶触于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铜球II顶触于圆环电极上。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绝缘层II的下端与绝缘电极套管插装配合,绝缘层I的上端与绝缘套管插装配合。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a部分的直径大于b部分的直径。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直径的圆环电极,圆环电极内表面通过铜球II、弹簧、铜球I与金属旋转轴电连接。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其特征在于圆环电极的外径为 20^ Φ <60毫米,圆环电极的壁厚为1. 5-2毫米,绝缘层I与绝缘层II的外径与圆环电极相匹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刷腐蚀电化学监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可变径旋转圆环电极设有金属旋转轴、绝缘套管、铜球I、弹簧、铜球II、绝缘层I、圆环电极、绝缘层II、绝缘电极套管,金属旋转轴为a部分和b部分构成,金属旋转轴的a部分固定在绝缘套管中,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与绝缘层I、绝缘层II一起嵌入并通过螺纹固定在绝缘电极套管中,圆环电极嵌入并固定在绝缘层和绝缘层之间,金属旋转轴的b部分通过铜球I、弹簧、铜球II与圆环电极的内表面顶触连接。本专利技术使研究试样在冲刷腐蚀实验中仅受切线力的作用结构,利用与绝缘电极套管嵌入不同尺寸的绝缘密封层,实现对更换不同直径的旋转圆环电极的电化学参数实时测量。文档编号G01N27/30GK102539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胜利蒋斌胡怀志郑玉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