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导叶,它包括一由上部直管体(11)而下部喇叭体(12)所共同构成的本体(1);一组叶片(2),间布在本体(1)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位于本体(1)外的外连接圈(3),该外连接圈(3)上延设有裙边突缘(31),裙边突缘(31)与叶片(2)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导叶,用于钢铁企业如球团厂、焦化厂、烧结厂等对烟气除尘的旋风分离除尘设备上,属于对烟气除尘的环保设施
技术介绍
由于离心导叶和旋流筒体还通常分别被称为导向器和旋风子,因此由离心导叶、旋流筒体组成的离心器也通常称之为旋风器。关于离心器,可由中国专利ZL98226235.3见诸,该专利是基于已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将置于作为外筒的旋流筒体(专利称旋风子)容腔上端部的离心导叶(专利称导向器)与离心导管(又称内筒)制作为一体,造成对旋流筒体的维护与检修及清理灰圬带来不便的状况,从而构思了将离心导叶与离心导管进行分离式组合的结构。因为若将离心导叶与离心导管制作为一体,那么当要对由若干个离心器(通常一套除尘设备排布有数十至成千个数量不等的离心器)所集合而构成的离心器群的全部或某些旋流筒体进行检修、更换、清圬时,因为无法直接通过拔除离心导管以供检修人员出入由上下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对旋流筒体进行检修、更换、清圬,除非打开上托板,从而增加作业量。所以上述专利技术的推出,可以无需打开除尘设备的上托板而只需针对性的拔除离心导管供检修人员出入上下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对旋流筒体进行维检,有利于缩短作业周期,保障除尘设备运行的效率最大化。而且上述专利技术还对旋流筒体作了改进,增设了旋流筒体凸台,使旋流筒体安装到除尘设备的下托板上时无需另用填料辅助,对减轻整套除尘设备的重量及保障旋流筒体与离心导管的同心度均有建树。因此,上述专利方案对离心导叶的改进所带来的技术方案效果应当是肯定的。又,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76634.6和200610096206.4中也涉及了离心导叶,即增加了离心导叶的叶片数量并且将叶片的形状设计为瓦形,使含尘空气经离心导叶的叶片时能以回旋状态地进入旋流筒体,无直流风存在,增加含尘空气在旋流筒体内的回旋圈数,使空气中的颗粒更多地在旋流筒体内沉降进入过灰斗中,方案由离心导叶结构所产生的除尘效果也是功不可抹的。关于对离心导叶的结构在中国专利文献中还可见诸,特别是本申请人鉴于所有公开的离心导叶本体为直筒形状,叶片之间空间上下一致,当烟气经过叶片作用后流速变为平稳,无法逐步加快流速来产生更大的离心力使更多的粉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在旋流筒体内沉降进入过灰斗,因此导致较多的粉尘夹杂在烟气中从离心导管中排出,净化后的空气含尘量仍较多,即除尘效率低。因此申请人在2007年3月22日向专利局提出了一种离心器的专利申请(号200720035640.1),该方案所推荐的结构能使烟气经过离心导叶后产生更快的流速而获得更大的离心力,使粉尘颗粒充分地在旋流筒体内沉降。离心导叶的本体的上端为直筒体,而直筒体下端扩设成喇叭体。经实际试用表明除尘效率与已有技术相比可提高7%,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此外,申请人还于2007年3月22日提出了离心器的专利申请(号200720035639.9),同样对离心导叶作了改进,能增大离心作用后产生的外切回旋气流的强度,使细小的粉尘颗粒在回流中获得足够的分离力而从烟气中分离,对离心导叶的叶片设计有后倾角,由后倾角保障回旋气流的强度,提高除尘效果。经申请人进一步探索而发现上述离心导叶存在通弊,那就是由于含尘空气进入旋流筒体中的角度单一,含尘空气经过离心导叶的通道面积小,阻力损失大,从而降低了含尘空气在旋流筒体内的旋转强度,不能使细小粉尘颗粒在回旋气流中受到足够的分离力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即难于使细小粉尘颗粒在旋流筒体内沉降进入锥形过灰斗,导致净化后的空气含细微粉尘量仍较高,因此除尘效率仍不足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使含尘空气在进入到旋流筒体的过程中的角度发生改变并且能增大通道面积而藉以减小阻力损失的离心导叶。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离心导叶,它包括一由上部直管体而下部喇叭体所共同构成的本体;一组叶片,间布在本体的外壁上,特点是还包括有一位于本体外的外连接圈,该外连接圈上延设有裙边突缘,裙边突缘与叶片连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叶片的数量为6-12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叶片的数量为8-10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叶片的形状呈瓦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裙边突缘呈波浪形。本专利技术所推存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优点由于在本体外增设了延设有裙边突缘的外连接圈,因此在含尘空气经各叶片之间的通道进入旋流筒体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由裙边突缘的壁体使含尘空气的进入角发生改变,而且能使含尘空气由原来的自叶片的表面的平面进入变为立体进入,从而增大了进入面积,以及有效地防止了含尘空气从叶片的下侧部逃逸,确保了进入到旋流筒体中的含尘空气的端急程度,延长在旋流筒体内打转的时间,使更多的尘杂落向旋流筒体的锥形过灰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离心导叶配置于成套旋风分离除尘设备上的应用实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及有益效果,申请人以具体的实施例方式详细描述如下,但不能视实施例为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限制。请参阅图1,作为离心导叶的本体1,上部设计成直筒体11,而下部形成向外扩设的喇叭体12,由直筒体11与喇叭体12而使体体1的外壁构成为一个抛物面,该抛物面也有助于改善(变)含尘空气进入到旋流筒体中的进入角或称切入角。在本体1的外壁即直管体11、喇叭体12所共同构成的外壁间设一组形状趋于瓦片形的叶片2,本实施例中推荐的叶片数量为8片,但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它可以是6片或7片或9片或10片或11片或12片,超过12片则有失合理,因为反而会影响含尘空气的流通面积。由前述,由于体体1的外壁形成有抛物面,因此叶片2之间的上部距离与下部距离是不相等的,即,使得叶片2之间的空间距表现为上大下小,有利于含尘空气的集聚,当含尘空气即烟气经过叶片2后流速会逐步加快藉以获得理想的离心力,使更多的粉尘颗粒从烟气中分离也来在旋流筒体5内沉降进入过灰斗51(图2示)。但仅此结构尚不足以体现使含尘空气具有良好的通道面积。因此,本专利技术方案在本体1的外面安排有一外连接圈3,在外连接圈3上延设波浪形的裙边突缘31,裙边突缘31与所有叶片2连结。因此通过增设外连接圈3,尤其是在外连接圈3上垂设与叶片2相连结的裙边突缘31,从而印证了申请人在前面的优点效果栏中所述的优点。敬请参阅图2,给出了并不限于的某一种形式的除尘设备,该设备应用于钢铁企业如球团厂或焦化厂或绕结厂,除尘设备包括上、下托板7、8,将旋流筒体5插置在下托板8上的旋流筒体座孔上,并使旋流筒体凸台52加密封圈搁置于下托板8上的旋流筒体座孔上,再将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导叶配置到旋流筒体5的旋流筒体通孔处,把离心导管6的下部自上托板7上的离心导管座孔插入并穿过本体1的离心导管配接孔13而伸展到旋流筒体通孔中,离心导管6的上部通过连接板62并加密封圈用螺帽与上托板7固定,从而不仅使离心导管6既充分地固定于上托板7上,又保证连接板62与上托板7之间的密封。由于一套除尘设备根据不同要求而由数十、上百乃至盈千累万个旋流筒体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导叶的数量亦然。由除尘设备的风机的作用,含尘空气即含烟气从上、下托板7、8所构成的空间的开口处进入,经各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导叶之间的通道21(图1示)进入旋流筒体5中作旋,使灰垢沉降至旋流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导叶,它包括一由上部直管体(11)而下部喇叭体(12)所共同构成的本体(1);一组叶片(2),间布在本体(1)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位于本体(1)外的外连接圈(3),该外连接圈(3)上延设有裙边突缘(31),裙边突缘(31)与叶片(2)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