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清云专利>正文

空气压力润滑油注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9424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9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力润滑油注油器,注油器包括固定座、具有开口部的储油桶、中空第一导柱及活塞,固定座上设有空气进排气口、进油口和至少一个注油口,储油桶的开口部与固定座密封联接,第一导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有与其内孔相通的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导柱安装在储油桶内,其第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且第一端上的第一口与空气进排气口相通,活塞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柱上,活塞将储油桶的内腔分成油室和气室,该油室与进油口和注油口相通,该气室与第一导柱第二端的第二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压力推动活塞注油,取代了传统靠电机带动泵体供油的方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整体价格低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将润滑油供给机器或被润滑件之内或其上的装置,尤其是空气压力润滑油注油器
技术介绍
传统润滑油注油器依靠电机带动泵体供油,这种润滑油注油器的结构复杂,维修不方便,整体价格贵。有的润滑油注油器采用空气压カ注油,但是其结构较复杂,同样存在维修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廉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其包括固定座、具有开ロ部的储油桶、中空第一导柱及活塞,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空气进排气ロ、进油口和至少ー个注油ロ,所述储油桶的开ロ部与所述固定座密封联接,所述第一导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有与其内孔相通的第一口和第二 ロ,第一导柱安装在储油桶内,其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且第一端上的第一 ロ与所述空气进排气ロ相通,所述活塞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导柱上,活塞将所述储油桶的内腔分成油室和气室,该油室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注油ロ相通,该气室与所述第一导柱第二端的第二 ロ相通。优选的,所述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还包括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以及控制器,该第一接近开关和该第二接近开关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油室和所述气室内,并位于所述活塞的起始位置和終点位置,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一导柱的第二端上,且在所述活塞上安装有用于触发第二接近开关的感应片。优选的,所述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还包括进排气机构,其包括三通接头、单向阀和电磁阀,三通接头的其中两个接ロ分别与单向阀和电磁阀连接,三通接头的其余ー个接 ロ与所述空气进排气ロ连接,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还包括气压表,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油室相通的气压表接ロ,气压表安装在该气压表接口上,且所述控制器装于该气压表内。优选的,所述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还包括单向阀,该单向阀安装在所述注油ロ 与所述油室之间的通道上。优选的,所述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还包括单向阀,该单向阀安装在所述进油ロ 与所述油室之间的通道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柱位于所述储油桶的中心。优选的,所述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二导柱,所有第二导柱均与所述第一导柱平行,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导柱的周向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I)本技术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利用空气压カ推动活塞注油,取代了传统靠电机带动泵体供油的方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整体价格低廉;而且,压カ空气易得, 可以节约使用成本;(2)本技术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实现自动注油,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使用成本;(3)本技术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其通过进排气机构同时实现进气和排气功能,可以进ー步简化结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_固定座;101_空气进排气ロ ;102_进油ロ ;103_注油ロ ; 104-气压表接ロ ;105_盲孔;2_储油桶;3_活塞;4_第一导柱;4a-第一导柱4的内孔、 4b-第一导柱4的第一 ロ ;4c-第一导柱4的第二 ロ ;5_第二导柱;6-进排气机构;601_三通接头;602_单向阀;603-电磁阀;7_单向阀;8_气压表;9_第一接近开关;10-第二接近开关;IOa-第二接近开关10的触点;11_感应片;12_螺钉;13-高低唇Y型橡胶密封圈;14、15、16-0型密封圈;A-油室;B-气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所示为本技术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主要由金属固定座I、具有开ロ部的筒状储油桶2、活塞3、中空第一导柱4及第ニ 导柱5构成。固定座I与储油桶2的开ロ部通过多个螺钉12连接,并在联接面设有密封圈16。在固定座I上设有ー个空气进排气ロ101、一个进油ロ 102、ー个注油ロ 103和ー个气压表8接ロ 104,进油ロ 102和注油ロ 103均与储油桶2相通,在固定座I的几何中心设有盲孔105,空气进排气ロ 101和气压表8接ロ 104均与盲孔105相通。在空气进排气ロ 101 上安装有进排气机构6,进排气机构6包括三通接头601、单向阀602和电磁阀603,三通接头601的其中两个接ロ分别与单向阀602和电磁阀603连接,三通接头601的剩余ー个接 ロ与空气进排气ロ 101连接。在进油ロ 102上安装有单向阀(图上未示出),在注油ロ 103 上安装单向阀7。气压表8安装在该气压表8接ロ 104上,且在气压表8内装有控制器。第一导柱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有与其内孔4a相通的第一ロ 4b和第二ロ 4c, 第一导柱4安装在储油桶2内的中心,其第一端插入固定座I的盲孔105内,且在第一端与盲孔105的壁之间有0型密封圈15,其第二端固定在储油桶2的顶部上。在第一导柱4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三根第二导柱5,第二导柱5与第一导柱4平行,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座I和储油桶2的顶部上。活塞3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柱4和第二导柱5上,在活塞3与第一导柱4和第 ニ导柱5之间装有0型密封圈14,在活塞3与储油桶2的内壁之间均装有高低唇Y型橡胶密封圈13。活塞3将储油桶2的内腔分成底部的油室A和顶部的气室B,该油室A与进油ロ 102和注油ロ 103相通,该气室B与第一导柱4第二端的第二 ロ 4c相通。在油室A底部的固定座I上安装有第一接近开关9,在第一导柱4的第二端安装有第二接近开关10,且在活塞3的顶面上安装有与第二接近开关10的触点IOa相对应的感应片11。第一接近开关9和第二接近开关1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工作时,进油机构通过固定座I的进油ロ 102自动或手动把润滑油注入储油桶2 的油室A内,随着油位升高推升活塞3上升至储油桶2顶部,当感应片11与第二接近开关 10的触点IOa接触时,第二接近开关10向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器关闭进油机构,停止注油。同时,控制器打开进排气机构6的单向阀602,并关闭电磁阀603,进排气机构6通过空气进排气ロ、盲孔105、第一导柱4第一 ロ 4b、内孔4a把所须压カ空气进入储油桶2的气室B内,当气室B的压カ高于油室A的压カ吋,活塞3会往下移动,达到注油目的。当活塞3 从储油桶2顶部移动到底部且与第一接近开关9的触点接触时,储油桶2内的润滑油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第一接近开关9向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器打开进油机构给储油桶2 进油。同时,控制器打开电磁阀603对气室B进行排气。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取代了传统靠电机带动泵体供油的方式,结构简単,维修方便,整体价格低廉;而且,可以实现自动注油,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使用成本。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压カ润滑油注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具有开ロ部的储油桶、中空第一导柱及活塞,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空气进排气ロ、进油口和至少ー个注油ロ,所述储油桶的开ロ部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云
申请(专利权)人:周清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