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932 阅读:4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的具体结构是:它包括外形均呈柱形的连通锥体的外筒体、带切向进气口的内筒体,以及设于内筒体中心上部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筒体之间由自上而下排布在内筒体表面的支撑钢条连接,并由该支撑钢条将内、外筒体间的间隙分隔成自上而下的粉尘通道;所述的内筒体由柱形上筒体和锥形下筒体组成,并在所述的柱形上筒体及锥形下筒体表面上设有竖状切向槽孔;所述的外筒体、内筒体组成的夹层筒体中心设有一由内芯管组件、下阻旋板、外芯管、上阻旋板构成的芯管组件,该芯管组件上部穿于排气管中,下部则伸出除尘器主体下端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尤其是指一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背鱟技术旋风式除尘器主要用于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由于结构 简单,制造成本低,除尘效果好,故在工业设备中作为辅机而广泛被 使用。旋风式除尘器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除尘效率与阻力,效率的提 高与阻力的减低有着可观的环保与节能的效益。普通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 组成,气流有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的外涡旋,还有少量气体沿径 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形成内 涡旋,最后从排气管流出。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是利用旋转气流产 生的离心力将粒子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目前主要存在除尘效率不高, 内壁磨损、二次扬尘以及提高除尘效率带来的阻力损失增大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提高旋风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减轻内壁磨损、消 除二次扬尘、提高除尘效率而带来的阻力损失增大等问题,就成为旋 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攻关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 子,希望其既能从整体上提高旋风除尘效率、减轻内壁磨损,又能消除二次扬尘等缺陷。这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包括外形呈柱状连通锥体的外筒体3、上部带切向进气口 7的内筒体4,以及设于内筒体4中心上部的 排气管2,其特征在于A. 所述的内、外筒体之间由自上而下排布在内筒体4表面的支 撑钢条5连接,并由该支撑钢条将内、外筒体间的夹层分隔成自上而 下的粉尘通道6;B. 所述的内筒体4由柱形上筒体4-1和锥形下筒体4-2组成, 并在所述的柱形上筒体4-1及锥形下筒体4-2表面上设有沿筒体表面 竖向布置槽孔4-3;C. 所述的外筒体3、内筒体4组成的夹层筒体中心设有一由内 芯管l-l、下阻旋板l-2、外芯管l-3、上阻旋板1-4构成的芯管组件 1,该芯管组件1上部穿于排气管2中,下部则伸出除尘器主体下端 □。D. 所述的排气管2由内筒体2-1和下部带扩口的外筒体2-2组 成,并在内筒体上均布40度间隔的竖状槽孔2-3,内筒体2-l和外筒 体2-2之间通过连接体2-4相连并形成夹层结构。所述的芯管组合件1中,其外芯管1-3上设有螺旋槽1-5,两端 分别置有翼状上阻旋板1-2和下阻旋板1-4,管体表面设有切向竖状 槽孔1-7;所述的内芯管1-1则穿置在外芯管1-3的管腔中,并由端 部的倒锥部、带有通孔的外芯管壁通过定位螺钉固定悬置在外芯管 l-3的管腔中,将外芯管1-3分隔为两级分离腔。所述进风口 7所正对着的内筒体上构件4"1、分上下两层布置的沿气流旋转方向成60度夹角的坚状槽孔,上层以中心线为起始顺时 针80度角范围内设置着至少10个竖状槽孔4-3,其余部位的竖状槽 孔之间为40度布置,下层都是以40度均布竖状槽孔。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与目前多 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相比较,其优点是1、 上筒体上层旋转布置较密的狭长槽孔,使最初浓度高的气、 固两相流中较大固体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率先捕获到夹层结构内, 以减小进口周缘壁面的磨损;2、 均开的竖状槽孔的内筒表面与支撑钢条5和外钢板形成的新 型夹层结构,使旋转气流中的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竖状槽孔被 捕获在夹层结构内,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灰斗,减少内壁磨损, 除尘效率有效提高,并降低二次扬尘;3、 具有竖状槽孔排气管夹层结构,使将要流出排气管的细小粒 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重新捕获在夹层内,排气管下端采用锥形扩口, 能减少排气管阻力;4、 新型夹层由于通过支撑钢条自上而下将内、外筒体分隔成粉 尘通道结构,夹层内气体相对静止,对旋风子内气体流场影响不大;5、 进口加装的芯管装置,用于细小颗粒的除尘,小于分离直径 的细尘随内旋气流运动流向内旋中心涡核的低压区,采用带导引气流 且除微尘的芯管装置,通过二级筒体切向竖状槽孔和外芯管的螺旋槽 结构,使气流有序流动,可起到降低阻力与捕获细小颗粒的作用;6、 在芯管装置中,其上阻旋板起到固定上端芯管装置的作用, 并阻止气流进一步向上旋转,使排气管阻力有所降低;下阻旋板起到固定下端芯管装置的作用,同时阻止气流往下进一步旋转而产生巻吸 已降落到灰斗内细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l俯视示意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局部放大图B;附图5为内筒体上构件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剖视图A-A;附图7为附图6的局部放大图B;附图8为排气管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内筒体下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芯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ll为阻旋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芯管装置l-l、内芯管1-2、下阻旋板1-3、外芯管 l-4、上阻旋板1-5、螺旋槽1-7、槽孔2、排气管3、外筒体3-1 外筒体上构件;3-2外筒体下构件4、内筒体4-1内筒体上构件 4-2内筒体下构件4-3切向槽孔5、支撑钢条6、粉尘通道7、 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的这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它是对现有类似的旋风 式除尘器的旋风子的一种创造性改进,这些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其一,在带夹层筒体的中心加装芯管组件;其二,在内外筒体间通过设于内筒体上的支撑钢条既成为内外筒 体的连接构件,同时又形成了竖直向排布、贯通上下的集尘通道; 其三,在内筒体的表面柱状锥型体上、下开设竖状槽孔。 这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包括外形呈柱状连通锥体的外筒体 3、上部带切向进气口 7的内筒体4,以及设于内筒体4中心上部的 排气管2,其特征在于-A. 所述的内、外筒体之间由自上而下排布在内筒体4表面的支 撑钢条5连接,并由该支撑钢条将内、外筒体间的夹层分隔成自上而 下的粉尘通道6;B. 所述的内筒体4由柱形上筒体4-1和锥形下筒体4-2组成, 并在所述的柱形上筒体4-1及锥形下筒体4-2表面上设有沿筒体表面 竖向布置槽孔4-3;C. 所述的外筒体3、内筒体4组成的夹层筒体中心设有一由内 芯管组件l-l、下阻旋板l-2、外芯管l-3、上阻旋板l-4构成的芯管 组件l,该芯管组件1上部穿于排气管2中,下部则伸出除尘器主体 下端口。D. 所述的排气管2由内筒体2-1和下部带扩口的外筒体2-2组 成,并在内筒体上均布40度间隔的竖状槽孔2-3,内筒体2-l和外筒 体2-2之间通过连接体24相连并形成夹层结构。所述的芯管组件1中,其外芯管1-3上设有螺旋槽1-5,两端分 别置有翼状上阻旋板1-2和下阻旋板1-4,管体表面设有切向竖状槽 孔1-7;所述的内芯管1-1则穿置在外芯管1-3的管腔中,并由端部的倒锥部、带有通孔的外芯管壁通过定位螺钉固定悬置在外芯管1-3 的管腔中,将外芯管1-3分隔为两级分离腔。所述进风口 7所正对着的内筒体上构件4-l、分上下两层布置的 沿气流旋转方向成60度夹角的竖状槽孔,上层以中心线为起始顺时 针80度角范围内设置着至少10个竖状槽孔4-3,其余部位的竖状槽 孔之间为40度布置,下层都是以40度均布竖状槽孔。这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除尘的气流由进气口7进入内筒体4以后,由于进风口7 所正对着的内筒体上构件4-1上层布置的沿气流旋转方向成60度夹 角的竖状槽孔,上层以中心线为起始顺时针80度角范围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风式除尘器的旋风子,包括外形呈柱状连通锥体的外筒体(3)、上部带切向进气口(7)的内筒体(4),以及设于内筒体(4)中心上部的排气管(2),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内、外筒体之间由自上而下排布在内筒体(4)表面的支撑钢条(5)连接,并由该支撑钢条将内、外筒体间的夹层分隔成自上而下的粉尘通道(6);B.所述的内筒体(4)由柱形上筒体(4-1)和锥形下筒体(4-2)组成,并在所述的柱形上筒体(4-1)及锥形下筒体(4-2)表面上设有沿筒体表面竖向布置槽孔(4-3);C.所述的外筒体(3)、内筒体(4)组成的夹层筒体中心设有一由内芯管组件(1-1)、下阻旋板(1-2)、外芯管(1-3)、上阻旋板(1-4)构成的芯管组件(1),该芯管组件(1)上部穿于排气管(2)中,下部则伸出除尘器主体下端口。D.所述的排气管(2)由内筒体(2-1)和下部带扩口的外筒体(2-2)组成,并在内筒体上均布40度间隔的竖状槽孔(2-3),内筒体(2-1)和外筒体(2-2)之间通过连接体(2-4)相连并形成夹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培雷陈闵叶项阳杜坤杰王善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