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列扬专利>正文

一种溶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764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溶液分离装置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要求较高的复合式液体分离装置,包括电机、壳体、转鼓,转鼓置于壳体内的底座,转鼓内设杯状滤筒,滤筒通过转轴与底座密封连接,由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低成本、节能、分离精度高并且安全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溶液分离装置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分离要求较高的复合式液体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液体分离过滤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方式。物理方式又称机械方式,具有简便易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对液体进行物理分离过滤又有三种基本方式渗透式、沉淀式和离心式。液体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使大于过滤孔的物质被截留,而小于过滤孔的则通过,该过滤方式称为渗透式过滤。该方式看似简单,但涉及一个问题,即过滤精度与过滤介质使用寿命之间的矛盾,过滤精度越高,其过滤能力越弱,过滤介质的堵塞率越高。因此,对高精密过滤介质的使用条件的要求非常高,从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通常需要对滤液进行粗滤,否则高精密过滤介质根本无法使用。在渗透式过滤设备中,由于存在过滤介质的堵塞,通常需配备一个反冲洗系统。在实际中,过滤介质一旦被堵,由于其可逆性差,使得反冲洗的不完全性,使反冲洗系统的效率受到限制,因此,为了保证过滤效果,通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只好把过滤介质更换新的,这不仅给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过滤的材料成本。沉淀式过滤是液体在静态条件下,利用地球引力,经过一定时间后,使液体内比重大的物质和比重小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式。沉淀式过滤具有廉价的优点,但过滤效率极低,且过滤精度不高。当液体处在向同一方向作高速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液体内重相物向大径方向移动,轻相物向转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液体的分离,该方式称为离心式过滤。离心式过滤具有高精度的分离效果,所以广泛应用于化工液体的分离。在离心式分离方式中,液体的分离既要受到液体内被分离物间的比重差的影响,又要受到离心力的影响。因此,被分离物比重差越大,分离越容易,反之分离难度就加大;另一方面,离心力越大,其分离能力越强,但要求转鼓转速越高,而转鼓转速越高,所配置的电机的功率越大,导致电耗增大,直径为200毫米的转鼓其电机功率为7KW以上,其电能消耗相当大。同时,由于转鼓转速很高,转鼓容易发生爆裂或爆炸,这样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当转鼓转速为6000-8000转/分时,必须采用高强度的特殊钢材作转鼓材料,因此设计一种安全性、可靠性都较好的液体分离装置来解决上述传统过滤方式存在的问题成为市场所必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节能、分离精度高并且安全可靠的液体分离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溶液分离装置,包括电机、壳体、转鼓,转鼓置于壳体内的底座,转鼓内设杯状滤筒,滤筒通过转轴与底座密封连接,由电机驱动。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转鼓内壁衬一吸滤层,转鼓上口为拆卸式封闭,转鼓和滤筒同轴安装于底座。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滤筒四周布设非迷宫式结构的材料,滤筒上端面封闭,滤筒底面通过底座设L型出液孔。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转鼓的转速为2600-3000转/分。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转鼓的形状为圆柱形或圆台形。本技术综合了机械液体分离方式的优点,在离心式过滤装置内设计一个过滤介质,使转鼓以较低的转速即可达到原有转鼓较高转速才能达到的高精度分离效果。由于转鼓转速降低,对转鼓并不需要特殊的材料制作,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不会引起转鼓爆裂或爆炸的危险,使用安全;转鼓转速降低又可以配置较小功率的电机来驱动,从而使消耗电能减少,因此本技术同时具有节能的作用。本技术还具有反冲洗功能,把进液管关闭,启动电机即可对本装置进行自身反冲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示中,1-进液管、2-壳体、3-转鼓、4-底座、5-电机、6-L型出液口、7-电机座、8-滤筒、9-螺帽、10-液封件、11-吸滤层、12-滤筒螺栓、13-一级液腔、14-二级液腔、15-密封圈、16-垫片、17-转鼓螺栓、18-二级储液筒、19-骨架、20-二级液腔出液口、21-一级液腔出液口、22-一级储液筒。如图1所示,电机5与电机座7固定,壳体2设于电机座7之上,壳体2内的底座4与电机5的转轴固定连接,转鼓3与底座4通过转鼓螺栓17固定连接,转鼓螺栓17的螺帽9与转鼓3的接触处设一垫片16。进液管1通过一液封件10连通转鼓3内的一级液腔13;转鼓3的内壁衬一吸滤层11,转鼓3与底座4联接处设一密封圈15。滤筒螺栓12与底座4固定连接,滤筒8由一骨架19构成,滤筒8外侧贴一非迷宫式过滤材料,如反渗透膜或陶瓷材料等,滤筒螺栓12将滤筒8与底座4固定连接,滤筒8与底座4联接处设密封圈15。滤筒螺栓12顶端设螺帽9及垫片16,转鼓3与滤筒8同轴设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转鼓3、滤筒8、骨架19呈圆柱状,转鼓3的直径为200毫米,高度为150毫米;滤筒8以骨架19为框架,直径为150毫米,高度为90毫米,滤筒8外贴的材料采用非迷宫式结构,如孔径为0.22微米的反渗透膜;转鼓3、滤筒8的转速为2800转/分,电机功率为500W,吸滤层11为无纺布或牛皮纸。在液体分离装置运动过程中,通电后,电机5驱动底座4旋转,从而带动转鼓3与滤筒螺栓12,滤筒8随滤筒螺栓12旋转。原液从进液管1通过液封件10进入一级液腔13,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一级液腔13内的原液的重相物向转鼓3的内衬吸滤层11冲击,当吸滤层11积淀量增厚时,一级液腔13内的压力升高,使得轻相物向滤筒8的外侧冲击,使得小于滤筒8外侧贴附的过滤材料的滤孔的物质渗透过滤筒8进入二级液腔14,而大于滤筒8的滤孔的则挡在滤筒8的外侧的一级液腔内,随着离心分离的继续,使得重相物吸附于转鼓3的内衬吸滤层11之,而轻相物进入二液腔14。溶液被分离后,二级液腔14中储存的液体通过与底座相连的L型出液口6排至二级储液筒18,通过二级液腔出液口20向外排出;对转鼓3内的一级液腔13的清除通过旋开转鼓螺栓17,把转鼓3向上提起,一级液腔13内的剩液沿底座4的外壁向下流入一级储液筒22,并通过一级液腔出液口21向外排出。同时,对两个出液口排出的液体加以搜集,纳入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在吸滤层11上会吸附了一层粘稠物,使其离心过滤效率大大下降,这时打开转鼓螺栓17,将转鼓3向上提并将吸滤层11抽出,转换一层吸滤层11即可完成转鼓3的清理。本装置对滤筒8的反冲洗过程关闭进液管1,电机5驱动转鼓3与滤筒8的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吸附在滤筒8外层的物质被迫向转鼓3方向冲击并吸附于吸滤层11之上,从而使滤筒8滤孔畅通无阻。本技术的转鼓3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如圆台形。本技术可适用各种介质的溶液分离,也可用于固液分离,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溶液分离装置,包括电机、壳体、转鼓,转鼓置于壳体内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转鼓内设杯状滤筒,滤筒通过转轴与底座密封连接,由电机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转鼓内壁衬一吸滤层,转鼓上口为拆卸式封闭,转鼓和滤筒同轴安装于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筒四周布设非迷宫式结构的材料,滤筒上端面封闭,滤筒底面通过底座设L型出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转鼓的转速为2600-3000转/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转鼓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液分离装置,包括电机、壳体、转鼓,转鼓置于壳体内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转鼓内设杯状滤筒,滤筒通过转轴与底座密封连接,由电机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列扬邱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邱列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