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光记录介质和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7292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7:04
为了能以比在采用传统空隙记录方法中的情况更低功率来执行稳定的空隙记录。提供了一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记录层,其中形成了树脂层的多个边界面,这些边界面的间隔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记录光的聚焦深度。在树脂层的边界面提高了空孔标记的记录灵敏度。因此,通过提供如上所述地将边界面以等于或小于记录光的聚焦深度来设置的记录层,即,记录层几乎充满了边界面,可整体上提升记录层的空孔标记记录灵敏度。因此,可将记录所需激光功率抑制到低于传统方法的激光功率并且解决了传统空隙记录法的问题。结果,还能提高作为体型记录介质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的可实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光的照射而记录信号以及再生信号的光记录介质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通过光的照射记录信号以及再生信号的光记录介质,诸如CD(激光唱片)、 DVD (数字式激光视盘)以及BD (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的所谓光盘被广泛使用。关于目前已普及的诸如⑶、DVD以及BD的光记录介质之后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 申请人:已提出了以下专利文献1和2中所公开的体记录型(bulk-recording-type,大容量记录型)光记录介质。这里,体记录是用于通过连续改变聚焦位置的同时照射激光而对如图13中所示的至少包括覆盖层101和体层(记录层)102的光记录介质在体层(bulk layer,大容量层)102内执行多层记录、从而实现大记录容量的技术。关于上述体记录,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称为微全息图技术的记录技术。微全息图技术大体上分成如图14所示的正型微全息图技术和负型微全息图技术。在微全息图技术中,所谓的全息图记录材料用作体层102的记录材料。作为全息图记录材料,例如,光聚作用型光聚合物是众所周知的。正型微全息图技术是如图14(a)所示用于通过将两个相向光束(光束A、光束B) 的光会聚在一个位置并且形成微小的干涉条纹(全息图)来形成记录标记的技术。此外,图14(b)所示的负型微全息图技术是这样一种形成记录标记的技术基于与正型微全息图技术相反的构思,通过照射激光去除预先形成的干涉条纹并且使用该去除部分作为记录标记。图15是用于说明负型微全息图技术的示图。在负型微全息图技术中,在执行记录操作之前执行如图15(a)中所示的用于预先在体层102上形成干涉条纹的初始化处理。具体地,如图中所示,相对地照射作为平行光的光束C和D,使得在整个体层102上形成干涉条纹。在通过如上所述的初始化处理预先形成干涉条纹之后,通过形成如图15(b)中所示的去除标记来执行信息记录。具体地,通过在将聚焦位置设置在任意层位置的同时根据记录信息来照射激光,执行使用去除标记的信息记录。然而,在正型和负型微全息图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为了实现正型微全息图,存在的问题是在激光照射位置的控制上要求极高的准确性。换言之,尽管在如图14(a)中所示的正型微全息图技术中通过将相向的光束A 和B会聚在一个位置来形成记录标记(全息图),但在控制两个光照射位置上要求极高的准确性。由于如上所述要求极高的位置控制准确性,所以用于实现正型微全息图技术的技术难度较高,即使该技术能实现,但装置制造成本增加。因此,正型微全息图并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此外,在负型微全息图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在记录前的初始化处理。另外,尤其在使用如图15中所示的平行光来执行初始化处理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作为初始化光要求极高的功率,这使得难以形成微小的记录标记(去除标记)。具体地讲,基于参照图14(a)描述的正型微全息图的原理,在初始化处理中两个光束应最初被会聚在相同的位置,但当如上所述通过会聚两光束来执行初始化处理时,初始化处理需要对应于所设置的层数而执行多次,但这是不现实的。在这一点上,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平行光来缩短处理时间,但为了如上所述使用平行光来形成干涉条纹,与如上所述采用将光会聚的技术的情况相比需要极高的功率。应对此问题,也可增强体层102的记录灵敏性,但在这种情况下,将变得极难形成微小标记。由以上几点可以了解到,极难实现负型微全息图技术。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使用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空隙记录(空孔记录)技术的记录方法作为代替存在上述问题的微全息图技术的新体记录方法。空隙记录方法是通过以较高的功率将激光照射在体层102上而在由诸如光聚作用型光聚合物的记录材料形成的体层102中记录空孔(空隙)的方法。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因此形成的空孔部分的折射率不同于体层102内的其他部分的折射率,并且在边界部分处的光反射率提高。因此,空孔部分用作记录标记,因此实现了使用空孔标记的信息记录。由于这种空隙记录方法不是用于形成全息图,所以在记录中仅需从一侧执行光照。换言之,无需通过如在正型微全息图技术的情况中一样将两个光束会聚在同一位置来形成记录标记,从而不需要将两个光束会聚在同一位置所需的高度的位置控制准确性。此外,与负型微全息图技术相比,初始化处理变得不必要,因此,可以解决上述的关于初始化处理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35144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176902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如上所述的空隙记录方法存在下列问题。由于空隙记录方法是用于形成空孔,所以为了记录需要极高的功率。具体地讲,为了形成空孔标记,使用能在短时间内会聚极高功率的特殊激光器(所谓的短脉冲激光器)。或者,可使用在现有光盘系统中使用的商用CW激光器(CW 连续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以几乎在最大输出值的功率来照射激光并且以低记录速度执行记录,否则很难稳定地形成空孔标记。换言之,存在形成空孔的记录灵敏度极差的问题。图16示出了在通过传统空隙记录方法执行信息记录时的再生信号波形。从该图可看出,在传统的空隙记录方法中不能获得足够的SNR(S/N)。应当注意,在图16中,记录标记长度被统一设定为0. 17 μ m。如上所述,目前,在传统空隙记录方法中还存在关于记录灵敏度的问题,因此,解决上述问题以实现所述技术是很重要的。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专利技术,一个目标是使空孔标记能够通过照射低于传统空隙记录方法的功率的激光来形成,从而提高作为体型记录介质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的可实现性。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光记录介质被构造如下。具体地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包括记录层,其中形成了多个树脂层并且在树脂层之间形成多个边界面,边界面以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照射在记录层上的记录光的聚焦深度的间隔来设置。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包括记录层,其中形成了多个树脂层的边界面。边界面的间隔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记录光的聚焦深度。换言之,可表达为,在这种情况下的记录层几乎被边界面填满。这里,申请人已根据实验结果确认,在树脂层的边界面处提高了空孔标记的记录灵敏度。因此,由于记录层的边界面被因此以等于或小于记录光的聚焦深度的相当小间隔来设置,所以可在深度方向上在记录层的任意位置获得高记录灵敏度。结果,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介质,可通过照射比传统空隙记录方法中更低的功率的激光来形成空孔标记。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获得整体增强作为体层的记录层中空孔标记记录灵敏度的等价效果,并且可将形成空孔标记所需激光功率抑制至低于在采用传统空隙记录方法中所使用的功率。因此,不需要使用诸如在传统空隙记录方法中所使用的短脉冲激光的特殊激光器,并且即使使用这种特殊激光器,可降低使用输出。另外,在将现有光盘系统等使用的商用CW激光器(CW 连续波)代替特殊激光器时,无需如在传统技术中一样牺牲记录速度,而可以实现高速记录。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解决传统空隙记录方法的问题,因此,可进一步提高作为体型记录介质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的可实现性。附图说明图1是适合执行界面记录的光记录介质(界面记录型介质)的截面结构示图。图2是示出在形成空孔标记时激光功率与距离界面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3是示出在执行界面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哲洋宫本浩孝竹本祯广山津久行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