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电加热方法以及通电加热装置,且以提供使用通电加热而对异型形状的坯料均匀地进行加热的技术为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电加热工序(S1)为,通过在坯料(1)的两个不同的端部上连接一对电极(10、10),并向电极对(10、10)通电,从而对坯料(1)进行加热的方法,坯料(1)具有空隙部(切口(4、4)、孔(5)),所述空隙部被设置于与在电极对(10、10)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坯料(1)中的、通过空隙部(4、4、5)而间隔开的区域内,与在电极对(10、10)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配置电流路径(电流路径(20、20))。切口(4、4)将坯料(1)的端部作为开放部而形成,孔(5)被设置在坯料(1)的内部,被配置在切口(4、4)中的电流路径(20、20)的、与坯料(1)连接一侧的相反一侧,与电极(10、10)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向坯料通电,从而对该坯料进行加热的通电加热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压所使用的、对坯料进行通电加热的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如下的热压加工,S卩,在向由钢板等构成的板状坯料实施了通电加热的基础上,实施通过金属模具而进行的冲压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处,通过对成形之前的坯料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坯料的成形性。此外,公知如下的模具淬火制造方法,即,通过在通电加热时将坯料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出现奥氏体组织的温度)以上,并使之与冷却了的金属模具接触,从而在热压加工的同时实施淬火处理。近年来,出于对环境和安全等的考虑,促进了对汽车用钢板等进行成形而得到的成形品的高强度化。但是,随着高强度化,在对多个成形品进行接合时的精度保证的要求也增大。而且,以生产性提高为目的,为了减少零件数量而使多个零件一体化的要求有所提尚ο为了应对这些要求而实施了各种办法。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即,为了使多个零件一体化,而准备具有所需形状(H形、T形以及开孔形等异型形状)的高强度的坯料,并对该异型形状的坯料进行加热而实施冲压加工。作为对异型形状的坯料均勻地进行加热的方作,虽然可考虑通过加热炉来实施长时间的加热的方法,但从加热炉所花费的设备费和使用能量等观点出发,并不为优选。此外,当对于上述异型形状的坯料的冲压加工,而使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通过通电加热而对坯料进行加热时,由于成为从坯料的一端朝向对置的另一端进行通电的通电方式,因此由于存在于电极对之间的空隙部等的截面面积变化部而使电流的流通产生分布, 从而在坯料内流通的电流密度变得不固定,进而导致加热不均勻。因此,需要准备多个构成异型形状的坯料的各个部位的矩形形状的坯料零件,并向每个该坯料零件进行通电,实施冲压加工后再进行接合。此外,作为向非矩形的异型形状的坯料进行通电加热的技术的一个示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S卩,通过在坯料的对置的两端部上设置多对电极,并通过进行通电控制,从而实现均勻的加热的技术。但是,即使使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由于在与连结通电状态下的电极的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的变化较大的部位(例如,当坯料具有H形形状时,以平行的方式延伸的两边与对这两边进行连接的一边之间的连接部位),电流密度较大地发生变化,因此使坯料内的电流密度均勻的情况较为困难。如上文所述,使用通电加热对考虑到了目前的趋势的异型形状的坯料均勻地进行加热的方法并不存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870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2485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使用通电加热对异型形状的坯料均勻地进行加热的技术为课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通电加热方法为,通过在坯料的两个不同的端部上连接一对电极,并向所述电极对通电,从而对所述坯料进行加热的方法,其中,所述坯料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被设置于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坯料中的、通过所述空隙部而间隔开的部位的两端部之间配置电流路径,所述两端部为,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通电加热方法为,通过在坯料的两个不同的端部上连接一对电极,并向所述电极对通电,从而对所述坯料进行加热的方法,其中,所述坯料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被设置于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该坯料的空隙部包括第一空隙部,其被设置于该坯料的端部,并且将该端部作为开放部而形成;第二空隙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坯料的内部,在所述坯料中的、通过所述第一空隙部以及所述第二空隙部而间隔开的部位的两端部之间配置电流路径,所述两端部为,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且被配置在通过所述第一空隙部而间隔开的部位上的电流路径的、与所述坯料连接一侧的相反一侧,与所述电极相连接。在所述通电加热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所述电极对为,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棒电极,并且该棒电极被连接于所述坯料的对置的两个端部上,所述电流路径被设置在与所述电极对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通电加热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所述电流路径的原料为,与所述坯料的原料相比电阻值较低的材料。 在所述通电加热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为,与所述电流路径相连接的、通过所述坯料的空隙部而间隔开的部位的端部,作为相对于所述电流路径倾斜或弯曲的端部而被形成,所述电流路径通过延伸原料,而与所述坯料的倾斜或弯曲了的端部相连接,所述延伸原料由与所述坯料相同的原料构成,且被配置在与所述电极对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所述通电加热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所述坯料通过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三延伸部而被构成,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坯料的对置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而以直线状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坯料的对置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而以曲线状延伸设置,且在所述另一个端部侧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对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中途部进行连接,所述电极对中,与所述坯料的所述一个端部相连接的电极被构成为,长于与所述坯料的所述另一个端部相连接的电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电加热装置为,用于通过在坯料的对置的两个端部上连接一对电极,并向所述电极对通电,从而对所述坯料进行加热的装置,其中,所述坯料具有空隙部,所述空隙部被设置于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所述通电加热装置具备电流路径,所述电流路径被设置在通过所述空隙部而间隔开的部位的两端部之间,所述两端部为,与在所述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所述电极对为,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的棒电极,并且该棒电极被连接于所述坯料的对置的两个端部上,所述电流路径被设置在与所述电极对的配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向于电极对之间具有空隙部等的截面面积变化部的异型形状的坯料进行通电加热时,对所述空隙部进行旁通,而使在坯料内流通的电流密度均勻化,因此即使对于异型形状的坯料,也能够使用通电加热而均勻地进行加热。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坯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电加热工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3为表示电极对的一个实施方式、以及在该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的图。图4为表示现有的通电加热工序的图。图5为表示由现有的通电加热工序产生的电流密度的分布的图。图6为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通电加热工序产生的电流密度的分布的图。图7为表示电极对的另一实施方式、以及在该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的图。图8为表示坯料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电加热工序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0为表示电极对的一个实施方式、以及在该电极对之间产生的等势线的图。符号说明1 坯料10 电极20电流路径(电流路径)50 坯料60电极对70电流路径组(电流路径)80延伸原料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通电加热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通电加热方法为,通过向坯料通电从而进行加热的工序。此外,作为通电加热的后续工序,实施对坯料进行淬火且进行冲压成形的热压工序、或不包括淬火的温压工序等。在上述热压工序中,使用冲压用金属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慎一郎,山西一臣,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