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354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设定活塞杆组件的中央型腔为主油室,活塞杆组件的下方部位设有径向通孔连通至油缸组件圆柱孔内表面与活塞杆组件外圆柱面的间隙型腔中,又该间隙型腔与球形顶帽之空穴连通,活塞杆组件下方之活塞头的中部开设的通孔与吸油管外圆柱面形成间隙配合,且以密封组件实施吸油管外圆柱与活塞头中央之通孔间的移动和转动密封,吸油管下端部设有扩口台阶。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通过开发利用千斤顶的型腔空间,使之成为储油室,有效地降低结构及工艺成本,二是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油压千斤顶,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汽车维修保养和汽车工具配套中对千斤顶的需求量猛增,同时表现出千斤顶工具产品从外观到性能方面的研发不断进步,尤其是该领域对千斤顶产品的低成本、高性能之性价比的追求更是倾注了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然而还会有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典型的一种传统设计反映了立式油压千斤顶的储油室通常布置在其高压油缸的外围,以经精加工的金属套管结合千斤顶本体顶部的顶帽及底座将一特定大小的空间封闭起来作为液压千斤顶的油箱。一般说来,这种设计很省心,但是细作考量,所述千斤顶的这种套管内油室的形成很是费材料、费工艺,在笔者看来,许多立式油压千斤顶的外套储油室结构最好能被取而代之,以较多地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将传统的外套管式储油筒取消,通过利用千斤顶活塞杆中央空间储油,以形成一新概念的立式油压千斤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泵体组件、泵芯组件、揿手机构、油缸组件、活塞杆组件、储油室、顶帽组件、吸油油路系统、压油油路系统、油压释放系统,其特征为设定活塞杆组件的中央型腔为主油室,活塞杆组件的下方部位设有径向通孔连通至油缸组件圆柱孔内表面与活塞杆组件外圆柱面的间隙型腔中,又该间隙型腔与球形顶帽之空穴连通,活塞杆组件下方之活塞头的中部开设的通孔与吸油管外圆柱面形成间隙配合,且以密封组件实施吸油管外圆柱与活塞头中央之通孔间的移动和转动密封,吸油管下端部设有扩口台阶。其中,在活塞杆顶部设有使主油室密封的顶头;其中,在吸油管下端之扩口台阶的上方设有径向密封;其中,在吸油管下端的扩口台阶下端面与底座上的封口螺钉之间设有支撑架;其中,在球形顶帽内端面与油缸组件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在活塞杆组件与球形顶帽的移动转动副内设有密封圈,并在油缸组件与球形顶帽之间以螺纹副联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通过开发利用千斤顶的型腔空间,使之成为储油室,有效地降低结构及工艺成本,二是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附图说明实施例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原理性地表征了中央储油室立式油压千斤顶的结构特点。附图各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如下1底座,2泵体组件,3泵芯组件,4揿手机构,5油缸组件,6活塞杆组件,7储油室, 8顶帽组件,9吸油油路系统,10压油油路系统,11油压释放系统,12主油室,13径向通孔, 14间隙型腔,15空穴,16通孔,17密封组件,18顶头,19径向密封,20扩口台阶,21封口螺钉,22支撑架,23内端面,24密封垫,25密封圈,26螺纹副,27吸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将有助于公众对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和效果的理解,但对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案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案技术方案的范畴。由附图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状况如下立式油压千斤顶的底座1内按实际相邻位置需求配置着吸油油路系统9、压油油路系统10、油压释放系统11,在底座1的底部向上穿越地设置了能与吸油管27外圆面及其扩口台阶20处外圆形成间隙配合的台阶孔, 其扩口台阶20的上方设置了径向密封19并将不影响相关油路沟通的具弹性的支撑架22 置于底座1上的封口螺钉21之上端面与吸油管27下端面之间作吸油管的轴向定位,而油缸组件5、泵体组件2分别通过螺纹副与底座1联结;活塞杆组件6与油缸组件5的油缸内壁形成移动转动副,活塞杆组件6下端部的活塞头之中央通孔16结合密封组件17与吸油管27之外圆柱面实施间隙配合而形成移动转动副,活塞杆组件6的下方部位设置了径向通孔13使已成为主油室12的活塞杆中央型腔与间隙型腔14沟通,而间隙型腔14又经油缸组件5上端面的环形通道连通至球形顶帽组件8的空穴15,使整体储油室7的空间得以扩充;油压千斤顶的顶头18既起承压作用又能将油缸组件5主油室的上端口予以密封,球形顶帽组件8通过螺纹副沈实施与油缸组件5的固定联结,且其内端面23处的密封垫M和密封圈25分别起到固定密封和运动密封的作用;泵芯组件3与揿手机构4以通过销轴实施转动联结,泵芯组件与泵体组件间形成间隙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使用的首先关闭油压释放系统11,通过配合在揿手机构4 内的操作手柄牵动泵芯组件2实施向上运动——吸油,之后向下运动——压油。所述吸油过程中储油室7中的液压油经吸油管27途经吸油油路系统9的单向阀进入泵芯组件下方的高压油室,当泵芯组件下压过程中,所述高压油室中的高压油就会经压油油路系统10中的单向阀进入油缸工作油腔从而引发活塞杆组件6之顶头18起升重物,在此循环过程中主油室12、间隙型腔14乃至空穴15中的液压油就会按需要通过被吸和被压过程顺利地转入油缸工作油腔以顶升重物。反之,松开油压释放系统11中的阀门钢球,油缸工作油腔中的压力油就能经油压释放系统11中的相关油路途经吸油管27回入储油室7而使顶头18所承载的重物下降至所需要的高度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泵体组件、泵芯组件、揿手机构、 油缸组件、活塞杆组件、储油室、顶帽组件、吸油油路系统、压油油路系统、油压释放系统,其特征为设定活塞杆组件(6)的中央型腔为主油室(12),活塞杆组件的下方部位设有径向通孔(1 连通至油缸组件圆柱孔内表面与活塞杆组件外圆柱面的间隙型腔(14)中,又该间隙型腔(14)与球形顶帽之空穴(1 连通,活塞杆组件下方之活塞头的中部开设的通孔 (16)与吸油管(XT)外圆柱面形成间隙配合,且以密封组件(17)实施吸油管外圆柱与活塞头中央之通孔(16)间的移动和转动密封,吸油管(XT)下端部设有扩口台阶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其特征还在于在活塞杆顶部设有使主油室密封的顶头(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其特征还在于在吸油管(XT)下端之扩口台阶的上方设有径向密封(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其特征还在于在吸油管(XT)下端的扩口台阶00)下端面与底座上的封口螺钉之间设有支撑架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其特征还在于在球形顶帽内端面与油缸组件( 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M),在活塞杆组件(6)与球形顶帽的移动转动副内设有密封圈(25),并在油缸组件与球形顶帽之间以螺纹副06)联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央储油室的立式油压千斤顶,设定活塞杆组件的中央型腔为主油室,活塞杆组件的下方部位设有径向通孔连通至油缸组件圆柱孔内表面与活塞杆组件外圆柱面的间隙型腔中,又该间隙型腔与球形顶帽之空穴连通,活塞杆组件下方之活塞头的中部开设的通孔与吸油管外圆柱面形成间隙配合,且以密封组件实施吸油管外圆柱与活塞头中央之通孔间的移动和转动密封,吸油管下端部设有扩口台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是通过开发利用千斤顶的型腔空间,使之成为储油室,有效地降低结构及工艺成本,二是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文档编号B66F3/25G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源徐俊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藕渠针织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