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325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内机本体(1)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2),所述底座(2)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3),所述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1)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1)内,离心风扇(6)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离心风扇(6)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室内机本体(1)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后侧进风口(4)。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空调主要进风由空调底部1进入,进风气流始终沿同一方向流动,使得流动效率提高,流动噪音降低;辅助进风由空调后板2进入,进风气流噪音低,增加了进风量。空调底部与后侧混合进风方式,即保证了进风量,也提高了气流流动效率,降低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O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用柜式空调器(以下简称空调)的进风方式主要有前进风、侧进风、前面与侧面混合进风,这三种进风方式也空调的传统技术。前进风是指空调由前面进风,空气水平流动进入机体,经过扇叶垂直向上流动。由于气流方向改变大,产生了较大的流动损失,降低了气流流动效率,并由于进风口在正面, 进风噪音较大。侧进风是指空调由侧面进风,空气水平流动进入机体,到达扇叶抽吸区时,由于扇叶的抽吸作用改变方向进入扇叶,再经过扇叶压送作用垂直向上流动。由于气流方向改变大、次数多,产生了更大的流动损失,且进风量不足。前面与侧面混合进风,是指空调同时具有上面两种进风方式,提高了进风量,但是不能提高气流流动效率与降低流动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家用柜式空调器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代替了原有的前面或侧面混合进风方式,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进风气流效率低与噪音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结构特点在于室内机本体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所述底座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所述底座与室内机本体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内,离心风扇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离心风扇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室内机本体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后侧进风口。本专利技术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积为0. 01-0. 5m2。所述换热器在室内机本体内呈水平单层或多层设置。所述空腔底座与室内机本体为相联的通道式分体结构。所述空腔底座与室内机本体内部贯通处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所述离心风扇在室内机本体内的高度高于后侧进风口的高度。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进风方位不在正面和侧面而在空调底部及背面,进风口与气流的摩擦也不在正面或侧面而在空调底部和后面,易于屏蔽,有效地降低进风噪音,减少噪音污染;而目前空调正面进风或侧面进风方式中,进风口与气流的摩擦在空调正面或侧面,易于传播噪音。32、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主要进风气流始终沿同一方向流动,减少了改变流向的气流损失,使得流动效率提高,流动噪音降低;而前进风和侧进风气流方向改变大,产生了较大的流动损失,降低了流动效率,气流流动噪音较大。3、本专利技术底座设置为楔形,楔形底座可以增加与室内机本体的进风面积。4、本专利技术将换热器水平设置,由于气流直接垂直通过,热交换效率高;换热器水平设置后,可以设置成双层或多层,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量和增加能效。5、本专利技术底部进风还有如下优点由于自由空气在同一压强下,温度高,密度小, 因此,空调在冬天制暖时从空调出风口吹出的暖空气温度高,密度相对小,在现有前面进风技术下容易形成空气循环短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制暖效果,而本专利技术底部进风,恰好可以将处于室内最底部的冷空气吸入机体内,从而形成冷暖空气的充分循环流动,使得制暖效果更好。6、本专利技术底部过滤网从大口径底部进风口中可方便拆卸,拿出清洗。7、本专利技术空调底座的尺寸远大于目前空调底座,其空调的稳定性增强。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空调室内机侧视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后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前视图。图中标号1室内机本体、2空腔底座、3底部进风口、4后侧进风口、5过滤网、6离心风扇、7换热器、8出风口、9后侧板。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室内机本体1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2,底座2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 3,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1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1内,离心风扇6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离心风扇6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在室内机本体1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辅助进风的后侧进风口 4。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口 3的总进风面积为0. 01-0. 5m2,使其达到相应技术的要求;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7在室内机本体1内呈水平单层或多层设置,以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量和增加能效。具体实施时,空腔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空腔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内部贯通处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5,过滤网可以从大口径底部进风口中可方便拆卸,拿出清洗。本专利技术在空调底部及后侧形成进风口,以垂直进风为主,后侧进风为辅,进风气流在机体3内混合,产生风量大、噪音低的空调所需的进风气流,并经由扇叶垂直向上送至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其中,主要进风由空调底部进入,进风气流始终沿同一方向流动,使得流动效率提高,流动噪音降低;辅助进风由空调后板进入,进风气流噪音低,增加了进风量。空调底部与后侧混合进风方式,既保证了进风量,也提高了气流流动效率,降低了噪音。权利要求1.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内机本体(1)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O),所述底座( 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3),所述底座( 与室内机本体(1)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1)内,离心风扇(6)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离心风扇(6)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室内机本体(1)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后侧进风口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的进风面积为0.01-0. 5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在室内机本体(1)内呈水平单层或多层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1)为相联的通道式分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内部贯通处设置有可拆卸过滤网(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扇(6)在室内机本体(1)内的高度高于后侧进风口(4)的高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部及后侧混合进风结构家用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内机本体(1)底部设置楔块式空腔底座(2),所述底座(2)在其左右两侧及后侧均设置大口径底部进风口(3),所述底座(2)与室内机本体(1)内部垂直贯通形成底部进风通道;在室内机本体(1)内,离心风扇(6)的引风口垂直向下设置,所述离心风扇(6)在垂直转轴旋转带动下将风吸入并通过风道流入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在所述室内机本体(1)的后侧板上还设置有后侧进风口(4)。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主要进风由空调底部1进入,进风气流始终沿同一方向流动,使得流动效率提高,流动噪音降低;辅助进风由空调后板2进入,进风气流噪音低,增加了进风量。空调底部与后侧混合进风方式,即保证了进风量,也提高了气流流动效率,降低了噪音。文档编号F24F13/30GK102563760SQ20121003455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倪进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程牛斌倪进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