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包括支撑球头、保险螺母、支撑杆、作动筒、支撑盘系统、移动轮系统、底板、操作轮、牵引杆、匝环、液压缸;底板为三角形,在其上面焊接有耳,支撑杆一端通过耳与底板销接,另一端通过匝环与作动筒销接,支撑杆、底板和作动筒共同组成刚体结构;作动筒的下部穿过底板中心孔,作动筒内部用来放置多级液压缸。飞机顶升设备在使用时为便于转场运输,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降低设备的总体高度、移动万向轮结构、千斤顶液压系统配备单独油箱等实现飞机顶升设备的快速移动、拆卸和安装,提高设备的移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飞机顶升设备由两台机翼千斤顶、一台尾部千斤顶和一台机头千斤顶组成,主要用于顶起飞机体以检查前、主起落架收放机构的工作情况,更换起落架,作飞机水平测量、 飞机维护、更换机轮等一系列工作,除了降低整体高度,方便对中外,还要求具有可靠性高、 移动性强、操作简便、结构简单、互换性好的特点。目前国内所用的飞机千斤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体型过于庞大,沉重。机翼千斤顶的最低高度为3800mm,每台重约73^g。为其使用、搬运及存放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结构繁杂,样式陈旧。3、由于机头、机翼、机尾处的四台千斤顶是相对独立使用的,很难实现控制方面的同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包括支撑球头、保险螺母、支撑杆、作动筒、支撑盘系统、 移动轮系统、底板、操作轮、牵引杆、匝环、液压缸;底板为三角形,在其上面焊接有‘耳’,支撑杆一端通过耳与底板销接,另一端通过匝环与作动筒销接,支撑杆、底板和作动筒共同组成刚体结构;作动筒的下部穿过底板中心孔,作动筒内部用来放置多级液压缸。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所述移动轮系统包括移动轮、弹簧、移动轮杆外套,其中移动杆外套通过底板上的通孔并固定在底板之上。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所述支撑盘系统包括操作轮、螺杆、固定包套、支撑盘底座、封盖;所述支撑盘底座装有凹面球头副;螺杆一端为一凸面球头副,凸面球头副与凹面球头副连接,固定包套将凸面球头副包住并固定。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所述螺杆为梯形螺纹;螺杆的另一端为小于螺杆直径的方形头,通过该方形头卡住支撑盘的操作轮。所述的机翼和机尾千斤顶,还包括一重锤,固定于作动筒之上。飞机顶升设备在使用时为便于转场运输,采用模块化组合结构、降低设备的总体高度、移动万向轮结构、千斤顶液压系统配备单独油箱等实现飞机顶升设备的快速移动、拆卸和安装,提高设备的移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机翼和机尾千斤顶结构图;图2为移动轮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轮系统工作示意图(a弹簧撑开状态b弹簧压缩状态);图4为支撑盘系统结构示意图(a支撑盘组合状态b支撑盘零件组成图);其中支撑球头101、保险螺母102、支撑杆103、作动筒104、支撑盘105、移动轮系统106、底板107、操作轮108、牵引杆109、油箱110、匝环111、液压缸112、螺杆113、固定包套114、支撑盘底座115、封盖116、紧固螺钉117、球头118、移动轮杆外套203、弹簧204、移动轮20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机翼千斤顶与机尾千斤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球头101、保险螺母102、支撑杆103、作动筒104、支撑盘系统105、移动轮系统106、底板107、操作轮108、牵引杆109、 油箱110、匝环111、液压缸112。底板107总体为三角形,它是整个千斤顶的基础,采用刚板切割而成,在其上面焊接有‘耳’,支撑杆103 —端通过耳与底板107销接,另一端通过匝环111与作动筒104销接,这样支撑杆103、底板107和作动筒104共同组成刚体结构;作动筒104的下部穿过底板107中心孔,作动筒104内部用来放置多级液压缸 112,同时也用来固定液压控制箱、重锤等零件。作动筒可采用铸造筒,也可采用机加工筒, 须采用无缝钢管,因为作动筒也容纳液压油,同时也承受一定的压力。为了使千斤顶不失稳,作动筒与底板、支撑盘、撑杆要共同组成刚体结构,在环境中存在一这下风力或是飞机顶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侧向力时,作动筒承受来自液压缸传递来的侧向压力,所以在上部加上匝环,一是为紧固作用,二也是为连接支撑杆。移动轮系统106包括移动轮205、弹簧204、移动轮杆外套203,其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移动杆外套203通过底板107上的通孔并固定在底板107之上,在承受千斤自重时弹簧204处于撑开状态,使千斤顶便于移动,在顶起飞机时,由于承重弹簧压缩,在地面至底板底面的距离等于支撑盘底面与底板底面距离相等时,支撑盘系统105开始起作用,移动轮系统106失去作用,如图3所示。支撑盘系统105的结构如图4所示,a为支撑盘系统组合状态,b为支撑盘系统零件组成图,包括操作轮108、螺杆113、固定包套114、支撑盘底座115、封盖116、紧固螺钉 117。支撑盘底座115采用钢制圆盘,上部装有凹面球头副,可于中心部沿一平面打开,两半用螺栓连接;螺杆113 —端为一凸面球头副,凸面球头副与凹面球头副连接,固定包套114 将凸面球头副包住并固定,封盖116与支撑盘底座115通过紧固螺钉117紧固;螺杆113为梯形螺纹,在承重时,与焊接在一端支撑杆103的梯形螺母配合,起到自销作用;螺杆113的另一端为小于螺杆113直径的方形头,于其上卡住支撑盘的操作轮 108,可以通过旋转操作轮108作用于螺杆113起到调整支撑盘系统位置的作用。还包括一重锤,固定于作动筒104之上,确定千斤顶的垂直性。液压系统设单独油箱110,容积为^L,工作油介质为15号航空液压油(YH-15)。 在支撑杆103下部装有液压操纵箱,在工作状态下在手摇泵的压力下,液压油从油箱110被抽出,经油滤及管路到达手摇泵,为提高千斤顶上升速度,两套手摇泵并联。经过增压的液压油,由手摇泵经管路、单向活门、增压开关到达作动筒104,由增压开关控制系统的使用。 在工作完毕后,打开卸压开关,液压油经另外回路流回油箱。在单向活门后,与增压开关回路相并联有安全活门管路,以使系统内油压过大时,液压油通过安全活门流至卸压回路,最终流至油箱。工作过程顶升过程千斤顶首先移动到工作位置,打开激光笔,观测激光点,移动千斤顶使激光点对准球窝中心;旋转支撑盘的操作轮,使支撑盘刚好触地,与地面间有较小的摩擦力;打开电源,使千斤顶快速升起,顶头快升至飞机球窝时停下电源,改为手动顶升;操作人员可站到梯子上,目测支撑球头是否与飞机球窝密切贴合,未密切贴合,可适当调整千斤顶位置;千斤顶开始承重,然后手动逐步顶升,同时分别将一、二、三级液压缸的保险螺母旋下来,随着顶升高度的上升,同步反旋保险螺母,用螺母与液压缸之间的梯形螺纹副自锁,防止千斤顶下行,到达预定高度后,用紧定螺钉锁死螺母。下降过程打开紧定螺钉,液压油增压,使保险螺母不再受力,正旋螺母使向上移动,然后打开低速放油阀,使千斤顶逐渐下降;至支撑球头与飞机球窝脱离时,打开高速放油阀,使千斤顶快速下降;待千斤顶下降至最低位置时打开,回旋支撑操作轮使操作盘逐渐离地,移动轮起作用;牵引千斤顶移动到指定位置。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机翼和机尾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球头、保险螺母、支撑杆、作动筒、支撑盘系统、移动轮系统、底板、操作轮、牵引杆、匝环、液压缸;底板为三角形,在其上面焊接有耳,支撑杆一端通过耳与底板销接,另一端通过匝环与作动筒销接,支撑杆、底板和作动筒共同组成刚体结构;作动筒的下部穿过底板中心孔,作动筒内部用来放置多级液压缸。2.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张俊,杨斌婷,薛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