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2174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2:16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弯曲的、横断面呈V形的横梁,在横梁的两端分别对称连接一根纵臂,在各纵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轮边支架,在横梁与相应的纵臂的连接部位分别连接弹簧盘和衬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纵臂及横梁兼具了悬架的轻量化和高强度使整个总成更轻便,刚性更高,弯曲的、断面为V型的横梁使扭力梁具有足够的扭转刚度,无需另外装配横向稳定杆,在转向时能克服车身侧倾,发挥横向稳定杆的功能。与车身连接的衬套为各向异性的橡胶衬套,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产生变形实现其校正功能,从而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

技术介绍
汽车后扭力梁是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扭力梁本身可起到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提高车辆侧倾刚度。传统结构的扭力梁由横梁、纵臂、稳定杆、弹簧座、减振器座、轮边安装座、安装套管七个主要部分组成。传统结构的扭力梁各组成部件均为钣金冲压成型,横梁扭转刚度相对较小,因此增加一稳定杆提高其扭转刚性,而新结构扭力梁其采用管材液胀成型,截面为双重封闭结构,扭转刚性较高,因此取消了稳定杆。相对于新结构其制造工序较多,焊接变形稳定性较差,更重要的是其由于横梁两端成开口结构,其与纵臂搭接焊缝不能形成封闭结构,扭力梁工作时其焊缝处的受力不均勻,焊缝附近会出现应力集中,易产生疲劳破坏,为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其焊接工艺要求较高,且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克服与有技术缺陷的汽车后扭力梁。本专利技术包括弯曲的、横断面呈V形的横梁,在横梁的两端分别对称连接一根纵臂, 在各纵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轮边支架,在横梁与相应的纵臂的连接部位分别连接弹簧盘和衬套。本专利技术的纵臂及横梁均可采用中空管成形制作,兼具了悬架的轻量化和高强度使整个总成更轻便,刚性更高。弯曲的、断面为V型的横梁使扭力梁具有足够的扭转刚度,无需另外装配横向稳定杆,在转向时能克服车身侧倾,发挥横向稳定杆的功能。与车身连接的衬套为各向异性的橡胶衬套(径向和轴向弹性参数不同),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产生变形实现其校正功能,从而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稳性和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断面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设有一根弯曲的、横断面呈V形的横梁1,在横梁1的两端分别对称焊接纵臂2、3。在纵臂2的另一端焊接轮边支架4,在横梁1与纵臂2的连接部位分别焊接弹簧盘 6和衬套8。 在纵臂3的另一端焊接轮边支架5,在横梁1与纵臂3的连接部位分别焊接弹簧盘 7和衬套9。权利要求1.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的、横断面呈V形的横梁,在横梁的两端分别对称连接一根纵臂,在各纵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轮边支架,在横梁与相应的纵臂的连接部位分别连接弹簧盘和衬套。全文摘要一种汽车后扭力梁,涉及汽车生产
,包括弯曲的、横断面呈V形的横梁,在横梁的两端分别对称连接一根纵臂,在各纵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轮边支架,在横梁与相应的纵臂的连接部位分别连接弹簧盘和衬套。本专利技术的纵臂及横梁兼具了悬架的轻量化和高强度使整个总成更轻便,刚性更高,弯曲的、断面为V型的横梁使扭力梁具有足够的扭转刚度,无需另外装配横向稳定杆,在转向时能克服车身侧倾,发挥横向稳定杆的功能。与车身连接的衬套为各向异性的橡胶衬套,在车辆转弯时,衬套产生变形实现其校正功能,从而使车辆拥有良好的操稳性和乘坐舒适性。文档编号B60G21/05GK102529635SQ20121003369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专利技术者欧阳光 申请人: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