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叶片模态测试结果修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5773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叶片模态测试结果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定固定在试验台架上静止叶片的模态参数;模拟试验环境,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进行叶片模态评估;对比试验与计算,完善计算结果;考虑叶片在实际运行情况下多种载荷对动态频率的影响,进行频率计算修正,获得静止与运行两种情况频率数值的比例关系;利用该比例关系对叶片模态测试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叶片运行情况下的固有频率。通过以上方法可达到不必直接对运行机组叶片进行模态测量,就能够实现得到运行状况下叶片动态结构频率参数的目的,为叶片的设计、研发与检测提供了一条有效、经济的动力性能评定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行业风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模态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未来能源供应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丰富,从宏观上看,我国具备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的资源条件。风电叶片的动力特性是风电叶片设计、制造、运行中所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风电叶片设计中,一般都要求风电叶片能满足20年的使用寿命。风电机组在长期的运行情况下,承受各种复杂的载荷,尤其是各种定常或非定常动态载荷,严重影响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准确评估叶片实际运行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叶片动态下的结构频率,是保证叶片安全运行的一项前提,因此在叶片的设计阶段和检测过程中,合理有效的预测叶片运行情况下的结构频率就十分重要。然而恶劣的工作环境,特殊的材料性质,以及结构与工艺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给叶片现场运行环境下的频率测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叶片的固有频率测定主要是通过将叶片固定在试验台架上,通过对这种静态环境下的叶片进行模态测试来获得。为了实现风能的规模利用,降低风能利用成本,风电机组正向着大尺寸、大功率的方向发展。由于大尺寸叶片质量也往往很大,在运行状态下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惯性载荷, 在这种大的离心力惯性载荷作用下,叶片有可能会发生非线性变形,同时其它各种运行载荷也都有可能产生非线性变形,这些非线性因素会造成叶片结构刚度相对静止状态下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静态环境下的结构固有频率,与运行情况下实际的固有频率会有所不同。因此,单纯依靠试验台架上的试验,不能准确预估叶片的实际固有频率。由于叶片固有频率是影响叶片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不能准确评估叶片运行下的固有频率,所设计出的叶片将会有可能无法满足叶片及机组的安全运行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台架试验所测得的风力机叶片固有频率的修正方法,使得在叶片挂机运行之前,能够比较准确地考虑各种载荷对固有频率的影响,从而保证叶片在运行情况下,处于安全合理的固有频率范围,保障叶片及机组的安全运行。本专利所提供方法,就是针对这一目标所专利技术的,可通过对叶片静态条件下的模态测试结果进行相关修正,以达到模拟和评估叶片运行环境下的结构动态频率的目的。该方法可利用现有国内外叶片检测设施,采用比较经济的检测方法,获得比较精准的检测效果,具有十分重要与现实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风力机叶片在试验台架上所开展的模态测试难以真实反映叶片实际运行情况下的结构频率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对试验台架模态检测结果进行修正,获得实3际运行环境下叶片结构频率的方法,依据该方法进行风力机叶片测试,可在保障检测成本较低的前提下,提高对叶片实际结构频率的评判精度。(二)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对叶片静态情况下的模态测试结果进行修正,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叶片动力性能参数的测试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现有通用的环境激励模态试验方法,对固定在试验台架上的叶片进行挥舞、摆振与扭转方向的模态测试,获取不同方向下的叶片固有频率;2)采用数值仿真方法,模拟1)中的试验环境,分别对叶片挥舞、摆振与扭转方向进行模态数值分析,计算叶片在不同方向下的固有频率;3)对步骤1)的测试结果和步骤2~)的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对试验与计算中叶片的尺寸结构、材料性能等参数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数值计算准确度的因素,进而完善数值计算中的相关尺寸结构、材料性能等参数;4)利用步骤3)中经过完善的尺寸结构、材料性能等参数重新进行步骤2)中的数值计算过程,以获得良好的数值仿真结果;5)根据叶片实际运行转速范围计算叶片的离心惯性载荷,并将离心惯性载荷施加于叶片上,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技术,通过非线性迭代修正过程,可获得结构在该载荷作用下刚度矩阵的改变量,与叶片静止状态下的刚度矩阵相叠加,即得到在相应载荷作用下叶片的刚度矩阵。采用同样的技术计算出叶片在重力、气动等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影响,得到叶片运行工况下的结构刚度矩阵。将该矩阵导入到叶片模态计算中,计算出以上所述载荷作用下的叶片固有频率,即叶片动态频率;6)分析比较步骤4)、5)中的频率计算结果,获得二者之间的数值比例关系;7)将步骤6)中所得到的数值比例关系,引入到步骤1)中,对步骤1)中获得的叶片各方向的频率值进行修正,模拟得到叶片真实运行情况下的结构频率值。优选的,采用该方法进行叶片模态分析,其前提在于对固定在试验台架上的静止叶片进行挥舞、摆振与扭转方向的模态测试,获取各自方向下的固有频率。优选的,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建立叶片在静态与动态情况下结构固有频率的数值比例关系。优选的,通过进行测试与计算的相关性分析,用以完善数值仿真过程及结果。优选的,将数值仿真所获得的叶片静态与动态情况下结构固有频率的数值比例关系应用于叶片静态条件下测试结果的修正,模拟出叶片动态测试的结果。优选的,为了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采用有限元数值技术进行叶片结构的数值仿直ο优选的,为了反应叶片在实际运行情况下载荷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在数值仿真分析中,采用了非线性分析方法。(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实质特点和显著优点1)与现有单纯采用静态条件下的模态测试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可提高对运行情况下性能评估的精度。2)与直接在运行机组上安装测试设备,进行动态条件下的结构频率相比,采用该方法对检测设备与环境的要求较低,能满足当前大多数检测机构和叶片企业的条件要求, 且检测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可以在叶片试制之后、挂机运行之前就得到比较准确的性能数据,有利于设计的优化。附图说明图1是叶片一阶挥舞固有频率振型示意图,其中置,2为叶片在一阶挥舞固有频率时振型位置。图2是叶片二阶挥舞固有频率振型示意图,其中置,3为叶片在二阶挥舞固有频率时振型位置。图3是叶片一阶摆振固有频率振型示意图,其中置,4为叶片在一阶摆振固有频率时振型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对象为某1. 5MW风电机组,该机组运行工况下风轮转速在11 19rpm范围之间。由于该叶片扭转刚度较高,扭转频率处于安全范围,因此本实例仅对挥舞、摆振方向模态进行分析,采用以下步骤对叶片结构频率进行测试和结果修正,为便于描述,本实例中载荷对频率的影响仅就惯性载荷的影响进行分析1)将该叶片固定在试验台架上,根据叶片不同振型特点确定叶片表面传感器的布置方案,采用环境激励模态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数据采集,通过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可获得叶片在挥舞、摆振方向的模态信息,以上过程为目前叶片模态测试的通用技术;2)使用MSC. Patran/Nastran等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数值仿真方法,模拟1) 中的试验环境,分别对叶片挥舞、摆振方向进行模态数值计算,获得叶片在不同方向下的振型和固有频率;3)对步骤1)的测试结果和步骤2~)的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对试验与计算中叶片的尺寸结构、材料性能等参数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数值计算准确度的因素,进而完善数值计算中的相关尺寸结构、材料性能等参数;4)利用步骤3)中经过完善的尺寸结构、材料性能等参数重新进行步骤2)中的数值计算过程,以获得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可重徐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