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哺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374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哺瓶,由奶嘴(1)、瓶身(2)、旋合环(3)、导气环(4)、防水通气子(5)组成。该哺瓶在普通奶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组件,使哺喂过程中瓶内空气通过防水通气子导气组件得到及时补充,防止在连续吸吮时瓶内形成负压和产生气泡,避免负压造成的吸出困难和气泡被吸入体内导致的胀气、打嗝、呕奶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哺瓶采用防水通气子导气系统,彻底分开了气、液通道,克服了现有的蓄液管式导气奶瓶存在的低于半容积装奶、盖瓶加热时溢奶、奶温过高时盖瓶溢奶、摇瓶调奶时溢奶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奶瓶,具体地说是一种使用时瓶内不产生负压的奶瓶。
技术介绍
普通奶瓶在被连续吸吮时瓶内会形成负压,造成吸出困难,并且当空气从奶嘴压入时会使饮液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随着饮液被婴儿吸入,会增加胀气、打嗝、呕奶现象。目前,针对奶瓶在使用时的通气问题,国内外均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专利技术,其中较为成熟,已经生产面市的是1996年披露的一项由克雷格.I.布朗等人专利技术的美国专利,该专利采用蓄液管及延伸于蓄液管中心,并开口于奶瓶螺口部的通气装置,成功地解决了奶瓶在使用时产生负压和气泡的问题;且由于该专利技术采取了内置式导气系统设计,在卫生性及方便性方面均有很好的表现。该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奶瓶尚存在三个问题其一,该奶瓶当所盛装的饮液温度过高时如果把旋盖拧紧或在拧上旋盖后对饮液进行加热,均会发生瓶内压力过高使饮液从空气通道溢出的问题;其二,冲调奶粉时,用力摇晃奶瓶会使饮液过多流入导气管,造成饮液外溢;其三,该奶瓶盛装饮液量需控制在瓶体容积的一半以下,否则在一定角度时, 会发生饮液从空气通道溢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内置式导气系统的,在任何时候、任意角度气、液通道始终相隔离的哺瓶,在保有防负压性能及卫生方便性的同时,克服现有的蓄液管式导气奶瓶低于半容积盛奶、盖瓶加热时溢奶、奶温过高时盖瓶溢奶、摇瓶调奶时溢奶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哺瓶哺瓶由奶嘴、瓶身、旋合环、导气环、防水通气子组成。使用时,导气环置于瓶身口部上方,上接奶嘴,通过旋合环与瓶身口部的螺纹旋合,把奶嘴、导气环、瓶身固定在一起。所述旋合环,其螺纹齿高大于瓶身口部螺纹齿高约1mm。所述导气环,从上至下导气环外径由大至小形成三个阶梯,其中,上外位环阶外径与旋合环内径相近而略小;中位环阶外径与瓶身口外径相同;下内位环阶外径与瓶身口内径相近而略小。导气环环壁向内延伸出一根或两根导气管,导气管在环壁上开口于中位环阶外侧,导气管中部向下方延伸形成接口,下接防水通气子管部。所述防水通气子由位于上方的喇叭状的管部与位于下方的透气部组成;透气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多孔的壳状体,在该多孔壳状体外表面覆盖一层高透气性疏水膜;通气子的管部应有适宜的长度,使通气子安装就位后其透气部最低位处接近瓶底。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导气式奶瓶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采用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组件作为导气系统,所述哺瓶无论处于正立位、倒转位、横卧位、 斜俯位,气液通道始终相隔离,因此,所述哺瓶容许在拧紧旋合环的情况下对饮液进行加热,容许在瓶内液体温度较高时拧紧旋合环,容许近满容积盛装饮液,在这些情况下勻不会发生饮液外溢。其二,由于气液通道始终相隔离,采用摇瓶的方式调溶饮液或盛液携带过程中哺瓶晃动时均不发生饮液进入通气道或外溢的现象。其三,由于采用旋合环螺纹齿高度大于瓶身口部螺纹齿高度的设计,以及旋合环中位环阶外径与瓶身口外径相同而小于旋合环内径的设计,当旋合环旋合于瓶身上时在瓶身口螺纹顶与旋合环螺纹底之间,以及导气环中位环阶外侧与旋合环内壁间形成连续的通气道,保证了瓶内外空气的交换量。附图说明图1为哺瓶瓶体处于正立位情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哺瓶处于斜卧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气环沿纵中轴与一根导气管中轴的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三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一根导气管的导气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具两根导气管的导气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防水通气子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奶嘴,2,瓶身,3、旋合环,4、导气环,5、防水通气子,6、导气环上外位环阶,7、导气环中位环阶,8、导气环下内位环阶,9、导气管,10导气管接口,11、防水通气子管部,12、防水通气子透气部,13、多孔的壳状体,14、高透气性疏水膜,15、导气管气道。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哺瓶由奶嘴1、瓶身2、旋合环3、导气环4、防水通气子5组成。使用时,导气环4置于瓶身2 口部上方,上接奶嘴1, 通过旋合环3与瓶身2 口部的螺纹旋合,把奶嘴1、导气环4、瓶身2固定在一起。旋合环3螺纹齿高大于瓶身口部螺纹齿高约1mm。导气环4从上至下其外径由大至小形成三个阶梯,其中,上外位环阶6外径与旋合环内径相近而略小,中位环阶7外径与瓶身口外径相同,下内位环阶8外径与瓶身口内径相近而略小。导气环环壁向内延伸出一根或两根导气管9,导气管在环壁上开口于中位环阶外侧,导气管中部向下方延伸形成接口 10,下接防水通气子管部11。由于采用旋合环螺纹齿高度大于瓶身口部螺纹齿高度的设计,以及旋合环中位环阶外径与瓶身口外径相同而小于旋合环内径的设计,当旋合环旋合于瓶身上时在瓶身口螺纹顶与旋合环螺纹底之间,以及导气环中位环阶外侧与旋合环内壁间形成连续的通气道, 保证了瓶内外空气的交换量。防水通气子5由位于上方的喇叭状的管部11与位于下方的透气部12组成;透气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多孔的壳状体13作为透气部的支撑骨架,在该多孔壳状体外表面覆盖一层高透气性疏水膜14 ;通气子的管部11应有适宜的长度,使通气子安装就位后其透气部12最低位处接近瓶底,便于哺用时透气面完全露出液面。权利要求1.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哺瓶,由奶嘴(1)、瓶身O)、旋合环(3)、导气环G)、防水通气子(5)组成,使用时,导气环(4)置于瓶身O) 口部上方,上接奶嘴(1),通过旋合环(3)与瓶身O) 口部的螺纹旋合,把奶嘴(1)、导气环、瓶身( 固定在一起;所述导气环,环壁向内延伸出一根或两根导气管(9),导气管中部向下方延伸形成接口(10),下接防水通气子(5)管部(11);所述防水通气子(5)由位于上方的喇叭状的管部(11)与位于下方的透气部(1 组成,通气子的管部(11)长度适宜,使通气子安装就位后其透气部(1 最低位处接近瓶底。2.权利要求1所述哺瓶,其旋合环C3)螺纹齿高大于瓶身(2)口部螺纹齿高的设计。3.权利要求1所述哺瓶,所述导气环G),从上至下其外径由大至小形成三个阶梯,其中,上外位环阶(6)外径与旋合环内径相近而略小,中位环阶(7)外径与瓶身口外径相同, 下内位环阶(8)外径与瓶身口内径相近而略小;导气环环壁向内延伸出一根或两根导气管 (9),导气管在环壁上开口于中位环阶外侧,导气管中部向下方延伸形成接口(10)。4.权利要求1所述哺瓶,所述防水通气子(5)由位于上方的喇叭状的管部(11)与位于下方的透气部(1 组成;透气部为双层结构,内层为多孔的壳状体(13),在该多孔壳状体外表面覆盖一层高透气性疏水膜(14);通气子的管部(11)长度适宜,使通气子安装就位后其透气部(1 最低位处接近瓶底。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哺瓶,由奶嘴(1)、瓶身(2)、旋合环(3)、导气环(4)、防水通气子(5)组成。该哺瓶在普通奶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内置防水通气子导气组件,使哺喂过程中瓶内空气通过防水通气子导气组件得到及时补充,防止在连续吸吮时瓶内形成负压和产生气泡,避免负压造成的吸出困难和气泡被吸入体内导致的胀气、打嗝、呕奶现象。本专利技术所述哺瓶采用防水通气子导气系统,彻底分开了气、液通道,克服了现有的蓄液管式导气奶瓶存在的低于半容积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景彩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