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合并终板陷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的终板复位器。它的主臂、副臂的尾端分别带有与其为一体的环状手柄,主、副臂之间的上部连接有限位弹簧,下部卡接有限位销,主、副臂的头端横跨有与主臂为一体的臂裤,副臂的头部插在臂裤内;带有刻度的直行杆插入臂裤内,该直行杆的前、后端依次与前、后曲轴连接;前曲轴与器嘴连接,所述器嘴由上唇、下唇组成,上、下唇用前转轴连接;后曲轴与副臂连接,副臂的头部、臂裤通过后转轴铰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陷落终板复位时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椎体复位完美,再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压实,以支撑终板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后期“蛋壳”效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合并终板陷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的终板复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合并终板陷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用现有的器械对陷落终板的复位难以实现,导致间盘组织沿陷落终板处突入伤椎,影响骨折愈合,后期形成空腔,形成“蛋壳”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用现有的器械对陷落终板的复位难以实现,导致间盘组织沿陷落终板处突入伤椎,影响骨折愈合,后期形成空腔的缺陷,提供一种撑开并复位终板,使椎体复位完美,操作省力、安全、精确的终板复位器。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终板复位器,包括主臂、副臂,主臂、副臂的尾端分别带有与其为一体的环状手柄,主、副臂之间的上部连接有限位弹簧,主、副臂之间的下部卡接有限位销,主、副臂的头端横跨有与主臂为一体的臂裤,副臂的头部插在臂裤内;带有刻度的直行杆插入臂裤内,该直行杆的前、后端依次与前、后曲轴连接;前曲轴与器嘴连接,所述器嘴由上唇、下唇组成,上、下唇用前转轴连接;后曲轴与副臂连接,副臂的头部、臂裤通过后转轴铰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器嘴的上唇与前曲轴连接,器嘴的长度为1cm,截面为正方形, 该截面的对角线长度与直行杆的直径相同,所述上唇为“八”形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直行杆的直径为55mm或60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臂裤为筒状结构,其尾部开有轴孔。作为优选方案,副臂的头部开有与轴孔对应的孔,轴孔与孔上下贯通形成后轴孔, 后转轴从后轴孔中穿过将副臂、臂裤铰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限位销上带有卡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实施终板复位时,将复位器前端闭合经椎弓根置入,可经直行杆上的刻度读出进入的深度,避免过深,在“C”型臂透视使终板复位端达陷落终板下约0. 5cm处,避免直接撑开终板导致陷落终板的再次骨折,左手扶住复位器后轴处,稳定复位器,右手抓握手柄,逐渐用力撑起终板,使陷落终板复位。因此,本技术在陷落终板复位时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椎体复位完美,再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压实,以支撑终板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后期“蛋壳”效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柄1,限位销2,副臂3,臂裤4,直行杆5,前转轴6,下唇7,上唇8,前曲轴9,刻度10,后曲轴11,后转轴12,主臂13,限位弹簧14,卡柱1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1给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是一种合并终板陷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的终板复位器。该复位器由手柄1,限位销2,副臂3,臂裤4, 直行杆5,主臂13等组成。参见附图1,主臂13、副臂3形似剪刀柄,它们的尾端分别带有与其为一体的环状手柄1,主臂13、副臂3之间的上部连接限位弹簧14,限位弹簧14的作用是维持终板复位端即器嘴处于闭合状态,以利于复位器经椎弓根的放置。主臂13、副臂3 之间的下部对应开有卡接限位销2的卡槽,限位销2上带有卡柱15,限位销2从卡槽中穿过通过卡柱15与主臂13、副臂3相卡接。限位销2用于限制并维持器嘴的撑开幅度,使张开力量逐渐增大,避免复位过度,维持撑开位置下行“C”臂透视,减少操作者接受的辐射量。主、副臂13、3的头端横跨有与主臂13为一体的臂裤4,该臂裤4为筒状结构,其尾部开有轴孔。副臂3的头部插在臂裤4内;副臂3的头部开有与轴孔对应的孔,轴孔与孔上下贯通形成后轴孔,后转轴12从后轴孔中穿过将副臂 3、臂裤4铰接在一起。带有刻度10的直行杆5后部插入臂裤4内,直行杆5是管状直杆,其直径为55mm 或60mm,直行杆5的前端连接前曲轴9,后端连接后曲轴11。前曲轴9与器嘴连接,器嘴9 由上唇8、下唇7组成,器嘴的长度为1cm,截面为正方形,该截面的对角线长度与直行杆5 的直径相同,所述上唇8为“八”形结构。上、下唇8、7用前转轴6铰接。器嘴完全张开后形成一水平面,以利于最大面积的撑起终板,闭合后前端为斜面。后曲轴11与副臂3连接, 副臂3的头部、臂裤4通过后转轴12铰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利用曲轴连杆原理,当张开手柄1时,限位弹簧14张开,限位销2打开,在后转轴12的作用下,后曲轴11旋转向后拉直行杆5,前转轴6 驱动前曲轴9向后施力,器嘴闭合。反之手柄1闭合时,限位弹簧14收缩,限位销2收缩, 在后转轴12的作用下,后曲轴11旋转向前推直行杆5,前转轴6驱动,前曲轴9向前施力, 器嘴张开。依据上述原理,本技术的操作过程如下以合并终板陷落的腰1椎体爆裂骨折患者行腰椎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术为例患者俯卧位,常规后路显露胸12-腰2关节突。于胸12及腰3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上预弯纵连杆复位腰1椎体高度,取下终板陷落侧的纵连杆,于同侧腰1椎体内置入 60mm椎弓根钉扩孔,使钉子经过陷落终板下方约0. 5cm处,取下螺钉经椎弓根置入本技术,从直行杆5上的刻度10读出进入的深度(术前CT测量深度),在“C”型臂透视下确认器嘴达陷落终板下约0. 5cm处,左手扶住复位器后转轴12、后曲轴11处,右手抓握手柄1, 逐渐用力撑起终板,“C”型臂透视观察复位程度,必要时调整复位器位置,直到终板复位满意后退出本复位器,此时椎体内形成一空腔,可继续实施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及其它手术步马聚ο权利要求1.一种终板复位器,包括主臂、副臂,主臂、副臂的尾端分别带有与其为一体的环状手柄,其特征在于,主、副臂之间的上部连接有限位弹簧,主、副臂之间的下部卡接有限位销, 主、副臂的头端横跨有与主臂为一体的臂裤,副臂的头部插在臂裤内;带有刻度的直行杆插入臂裤内,该直行杆的前、后端依次与前、后曲轴连接;前曲轴与器嘴连接,所述器嘴由上唇、下唇组成,上、下唇用前转轴连接;后曲轴与副臂连接,副臂的头部、臂裤通过后转轴铰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板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嘴的上唇与前曲轴连接, 器嘴的长度为1cm,截面为正方形,该截面的对角线长度与直行杆的直径相同,所述上唇为 “丨’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板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行杆的直径为55mm或 60m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板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臂裤为筒状结构,其尾部开有轴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板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副臂的头部开有与轴孔对应的孔, 轴孔与孔上下贯通形成后轴孔,后转轴从后轴孔中穿过将副臂、臂裤铰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板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销上带有卡柱。专利摘要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合并终板陷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的终板复位器。它的主臂、副臂的尾端分别带有与其为一体的环状手柄,主、副臂之间的上部连接有限位弹簧,下部卡接有限位销,主、副臂的头端横跨有与主臂为一体的臂裤,副臂的头部插在臂裤内;带有刻度的直行杆插入臂裤内,该直行杆的前、后端依次与前、后曲轴连接;前曲轴与器嘴连接,所述器嘴由上唇、下唇组成,上、下唇用前转轴连接;后曲轴与副臂连接,副臂的头部、臂裤通过后转轴铰接在一起。本技术在陷落终板复位时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椎体复位完美,再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压实,以支撑终板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后期“蛋壳”效应。文档编号A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郭晓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