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596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组成:川芎583g、三七250g、独活333、醋元胡333g、白芷250g、合欢皮25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加7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1.30的稠膏;80℃减压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辅料制粒,混匀,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效,对于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属血瘀型等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能好,毒副作用小,同时工艺可行,质量可控,具有标本兼治使用方便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属血瘀型等症的药物。
技术介绍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偏头痛雷痛风的范畴,为临床急症、反复发作的重症,又为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颇为棘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也是有止痛、扩管,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方法,有一定疗效,但只是治标。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几千年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并具有标本兼治,疗效可靠的优点,为国内外同行业认可,国内目前市场上临床应用品种稀少,市场前景看好,本处方为中医临床几十年经验名医的临床经验方,疗效可靠,且本品由六味药组方,均为法定药材,不含毒性药物及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的药物,其组方合理,安全性能可靠,处方中中药材来源广泛,制剂工艺科学简便, 质量可控,便于扩大规模化生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扩大、工作压力增加,该病的患者逐渐增加,因此急需一个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的药品,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着手研究该品种,使之早日投放市场,为广大患者解决疾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齐 ,这种药物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效。本专利技术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川芎250 750g 三七100 400g 独活160 500g醋元胡160 500g 白芷100 400g 合欢皮100 400g本专利技术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是川芎;350 600g 三七 150 350g 独活 250 400g醋元胡250 400g 白芷150 350g 合欢皮150 350g本专利技术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川芎583g 三七250g 独活333g醋元胡333g 芷250g 合欢皮250g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加7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 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1.30的稠膏; 80°C减压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辅料制粒,混勻,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种或多种药用辅料,药用辅料可以是稀释剂、粘合齐 、矫味剂、赋形剂,如蔗糖、糊精、淀粉、乳糖、木糖醇、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阿斯巴坦、甜菊素。本专利技术按照现行的中药制剂工艺可以制成任何一种适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剂,包括固体制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分散片、软胶囊剂、滴丸、丸剂)、液体制剂(糖浆剂、煎膏剂、口服液、合剂)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本专利技术由川芎、三七等六味中药组方,方中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为君药;三七甘、微苦、温,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效,能够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可辅助川芎化瘀、止痛;独活辛、苦、微温,归归肝、膀胱经,有祛风湿、止阴寒头痛之功效,可辅助川芎止头痛;醋元胡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能够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能够辅助川芎行气活血止痛,且醋制后大大提高止痛的有效成分;三七、独活、醋元胡三位中药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共同完成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白主辛、温,归肺、胃经,用于阳明头痛,治疗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是为佐药;合欢皮甘、平,归心、肝经,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之功效,是为使药;方中六味中药合用共同发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效。本专利技术经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小鼠在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后出现腹部内凹, 躯干与四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此行为为扭体反应。治疗组腹腔注射醋酸溶液之后,扭体次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各组小鼠在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后出现腹部内凹,躯干与四肢伸张,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但给予本专利技术药物后的各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的阳性药组扭体疼痛状况也有所改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本专利技术具有镇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纯中药制剂,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西医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时是止痛、扩管,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疗效,但只是治标。本专利技术为中药制剂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同时,制成胶囊剂后,方便了患者的携带和服用,制剂工艺可行,便于大规模化生产,且质量可控、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实现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具体说明,但不应被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川芎583g 三七250g 独活333g醋元胡333g 白芷250g 合欢皮250g制备方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加7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I. 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I. 30的稠膏;80°C减压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辅料制粒,混匀,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川芎250 750g 三七100 400g 独活160 500g醋元胡160 500g 白芷100 400g 合欢皮100 400g。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份制成川芎350 600g 三七150 350g 独活250 400g醋元胡250 400g 白芷150 350g 合欢皮150 350g。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份制成川芎583g 三七250g 独活333g醋元胡333g 白芷250g 合欢皮250g。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是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加70 %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I. 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I. 30的稠膏;80°C减压干燥, 粉碎,加入适量辅料制粒,混匀,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中适量辅料为稀释剂、粘合剂、矫味剂、赋形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中辅料为蔗糖、糊精、淀粉、乳糖、木糖醇、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阿斯巴坦、甜菊素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其中制剂是颗粒剂、煎膏剂、合剂、糖浆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中的一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它由下述原料按重量组成川芎583g、三七250g、独活333、醋元胡333g、白芷250g、合欢皮25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加70%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1.30的稠膏;80℃减压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辅料制粒,混匀,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本专利技术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效,对于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属血瘀型等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能好,毒副作用小,同时工艺可行,质量可控,具有标本兼治使用方便特点。文档编号A61P25/06GK102526214SQ2012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军解利艳王璇吴宁顾承刚李杰王勋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药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