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藻酸盐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42656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藻酸盐抗菌敷料以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将可溶性海藻酸盐、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或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制得纺丝原液,同时在凝固浴中加入银系抗菌剂,湿法纺丝得到共混纤维制品,进一步得到海藻酸盐抗菌敷料,可用于伤口敷料、止血材料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抗菌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气性和吸水性,能快速止血,镇痛和促进创面愈合,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再生细菌,具有持久、高效的杀菌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科学
,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医用敷料是指暂时性盖在伤口上,有保护作用的覆盖物。皮肤损伤时,选择合适的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可协助控制出血、防止感染并吸收分泌物,从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最佳敷料应该具备以下特性接触面能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加速上皮组织形成,减轻疼痛并分解坏死组织;可吸收多余的渗出物,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并且能够有效阻隔细菌和有害微粒;使伤口表面温度保持在37°C左右,有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并加强巨噬细胞的作用;去除敷料时不会与伤口发生粘连。现有的医用敷料有以下几种1、植物类敷料主要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一类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温、固定等性能,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广泛应用,如海藻绷带等;2、动物类敷料是以动物的皮骨等组织及衍生物经化学处理后加工而成的敷料, 主要用于治疗烧伤和皮肤移植,如骨胶原纤维、甲壳质纤维等;3、矿物类敷料矿物类敷料中的硅胶敷料是由硅、氧原子靠碳氢键结合起来的聚合物,具有稳定的物化性质,不溶于水,加热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有一定的粘滞性,如硅胶膜敷料等;4、合成敷料有薄膜类敷料、液体类敷料、水解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泡沫类敷料等;5、药物性敷料以普通敷料为载体,加入药物的成分,使其在保护创面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治疗伤口,常用制备方法有浸渍或涂层。在创口的治疗过程中,最常使用浸有药液的棉纱布,敷贴在创口上或嵌入创口中, 起到止血、镇痛、消炎、保持创口潮湿的环境、促使创口愈合等作用。传统的棉纱布吸液量较少,通常只有自身重量的4 5倍。用海藻酸钙纤维做成的医用敷料能与创口渗出液及血液中的钠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能加速毛细血管末端中血块的形成,止血效果特别好;随着吸收钠离子量的增多,海藻酸钙逐渐转换成溶于水的海藻酸钠,在创口表面形成凝胶薄层,从而防止敷料粘连创面,减轻患者疼痛,并且使创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为创面的愈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微循环环境,促使创口及早愈合。海藻酸钙敷料的吸液量可达自身重量的10 20倍。但是海藻酸钙敷料无抗菌能力,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银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已有报导,而纳米银颗粒极其微小,平均直径在2-5nm,有效的表面积大大增加,1毫克的纳米银颗粒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更强的组织渗透性,其杀菌作用大为增强。CN 101732757A公开了一种生物海藻酸钙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ε-聚赖氨酸溶液和海藻酸钠,将海藻酸钠溶于ε-聚赖氨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步骤二,将氯化钙溶于水中制得氯化钙凝固浴;步骤三,将混合溶液在氯化钙凝固浴中采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取含有ε -聚赖氨酸抗菌的生物海藻酸钙抗菌纤维,经过干燥、切断、开松和疏理后制成的无纺布制成品,再将无纺布制成品分切、剪断、包装、灭菌后为生物海藻酸钙抗菌敷料。CN 1935^8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海藻酸钙抗菌敷料。在海藻酸钙的纤维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的量占敷料总量的0.01-1%重量百分比。这种纳米银颗粒可以是将纳米银浆喷涂到海藻酸钙敷料上再干燥而得到的。也可以是将海藻酸钙长纤维浸入银含量为0. 1-5%重量百分比浓度的纳米银浆中,再用丙酮或者乙醇脱水、干燥,切断成为短纤维,再制成海藻酸钙抗菌敷料而得到的。这种纳米银海藻酸钙抗菌敷料由于在海藻酸钙纤维上附着有纳米银颗粒,使它兼具有吸液功能、保湿功能、止血功能和抗菌功能,成为一种极为优良的医用敷料。CN 1473553A涉及利用防集聚技术制备的含防集聚纳米银的抗菌敷料。其包括一种织物和在该织物上沉积的防集聚纳米银复合颗粒,其中该纳米银复合颗粒牢固地附着在织物的纤维元间和纤维上,粒径为1 100纳米左右。该复合颗粒的核心为金属银,表层为氧化银,其中氧化银的量可以占整个银复合颗粒的10 80% (重量百分比)。现有技术采用将银涂布到织物上,这就产生了银与织物表面的粘附性能问题,例如不宜清洗,剪裁时有散落现象,易产生表面涂层与基底织物脱落,分层等现象。同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抗菌性能,使得这种敷料的含银量很高,无形中提高了敷料的制造成本。另外, 现有技术直接喷涂纳米银粉体容易产生纳米银团聚和分布不均勻及易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敷料的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所制备的共混纤维集海藻酸盐与可溶性壳聚糖衍生物或可溶性甲壳素衍生物的优异性能于一体,达到两种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理功效协同增效以及共混纤维吸水率的提高和机械性能的改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海藻酸盐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将可溶性海藻酸盐、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或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混合制得溶液作为纺丝原液;在凝固浴中加入抗菌剂,经湿法纺丝制得海藻酸盐纤维制品,再制得海藻酸盐抗菌敷料。海藻酸盐是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一类多糖类物质,是由α-L-古罗糖醛酸和 β-D-甘露糖醛酸通过a(1,4)糖苷键以3种方式(MM段、GG段和MG段)链接而成的一种无支链的线性嵌段高分子化合物。海藻酸钠是多极性、多羟基高分子化合物,与水有非常强的亲和力,糊化性良好,加水膨化,吸湿性强,持水性好,不溶于有机溶剂。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溶性海藻酸盐为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海藻酸铵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例如海藻酸钠、海藻酸铵、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海藻酸铵等任意组合均可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优选海藻酸钠和/或海藻酸钾,进一步优选海藻酸钠。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溶液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采用湿法或干法纺丝可以制成纤维。1939年,Thor采用溶液纺丝法首次获得甲壳素纤维;壳聚糖的湿法纺丝始于1936 年,Rigby以1. 乙酸为溶剂,2% NaOH溶液为凝固浴,首次制备了壳聚糖纤维。随后有关甲壳素和壳聚糖溶液纺丝的报道日益增多。但是由于甲壳素和壳聚糖难溶于水,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甲壳素由于经过脱乙酰和羧甲基化处理,与纤维素和海藻酸的结构相似,可以直接溶于水,而不需要酸或碱性介质,主要用在医药、日用化工、环保等方面。甲壳素脱乙酰之后可以得到壳聚糖。壳聚糖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可用作止血剂。它还可用于伤口填料物质,具有灭菌、促进伤口愈合、吸收伤口渗出物、不易脱水收缩等作用。壳聚糖能发生水解、烷基化、 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学反应生成壳聚糖的各类衍生物,引入了大的侧基,破坏了其结晶结构,因而其溶解性提高,可溶于水。可溶性海藻酸盐和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或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之间可以与水形成氢键而紧密结合,因而可以将两者共混,并通过湿法纺丝得到共混纤维,以便改善纯纺纤维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不足,如甲壳素纤维的低强度,海藻纤维相对较低的吸湿性等。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为羟乙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 磺酸酯壳聚糖、氰乙基壳聚糖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例如羟乙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磺酸酯壳聚糖/氰乙基壳聚糖、羟乙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等任意组合均可作为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优选羟乙基壳聚糖和/或羧甲基壳聚糖,进一步优选羟乙基壳聚糖。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为羟乙基甲壳素、羧甲基甲壳素、羟丙基甲壳素、 磺酸酯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育强但丽霞孙士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明药堂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