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8582 阅读:4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主要由进线端口、以及依次连接于进线端口的顺丝过线盘、拉直过线盘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可靠,震动低,并能较快较好的完成理线功能,能较好、较快的拉直焊丝盘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丝盘条进线装置,具体是指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技术背景在焊丝生产中,一般采用直径较粗,强度较大的盘条作为原材料,因此在进线位置处的进线装置,要不同于后期的过线装置,对于前期焊丝盘条来说,由于其直径粗,强度大的特点,一般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基座架,以便保证高强度的稳定性能,同时在基座架上设计过线轮组,将焊丝盘条穿入后,即可将焊丝盘条在同一范围内导入,由于焊丝盘条在进入进线装置前,经过运输转移等机械工具的接触后,焊丝盘条会折弯,因此一般现有的焊丝盘条进线装置对焊丝盘条的理线拉直效果较差。为此我们特别需要设计一种针对焊丝盘条的进线装置,该焊丝盘条进线装置需要满足,能平稳的进行理线,能在较小的占地面积小并能将焊丝盘条在同一范围内导入,便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有效控制的进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平稳进线,能快速拉直,占地面积小的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本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主要由进线端口、以及依次连接于进线端口的顺丝过线盘、拉直过线盘构成。所述顺丝过线盘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面上的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所述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的轮轴垂直连接与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的轮心处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的轮心构成的直线垂直穿过进线端所述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的轮直径按照第一过线轮、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的顺序依次增大。所述拉直过线盘包括拉直背板、以及设置在拉直背板面上的第一拉线轮、第二拉线轮、第三拉线轮、第一转线轮、第二转线轮,所述第一拉线轮、第二拉线轮、第三拉线轮的轮轴垂直连接与拉直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一转线轮、第二转线轮的轮轴平行于拉直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一拉线轮、第二拉线轮、第三拉线轮的轮直径按照第一拉线轮、第二拉线轮、第三拉线轮的顺序依次增大。[0011 ] 所述第一转线轮、第二转线轮的轮直径相同。 焊丝盘条从进线端口进入本技术设计的装置,并且焊丝盘条依次从顺丝过线盘、拉直过线盘穿过,并从拉直过线盘穿出,进入下一个过线处理系统。为了焊丝盘条能顺利的被理顺,本技术设计的顺丝过线盘中的第一过线轮、 第二过线轮、第三过线轮、第四过线轮的轮心处于同一直线,且他们的轮直径依次增大,因此焊丝盘条收到的力度逐级变大,形成梯级受力。因此能较快较好的完成理线功能。为了焊丝盘条能顺利的被拉直,本技术设计的拉直过线盘中的第一拉线轮、 第二拉线轮、第三拉线轮的轮直径按照第一拉线轮、第二拉线轮、第三拉线轮的顺序依次增大。同时为了省下占地面积,提高在单位面积的受力,拉直过线盘还设计有第一转线轮、第二转线轮,焊丝盘条在第一转线轮、第二转线轮位置处将绕其轴线转动,因此焊丝盘条收到了不同方向的个股外力,因此焊丝盘条能较好、较快的被拉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可靠,震动低,并能较快较好的完成理线功能,能较好、较快的拉直焊丝盘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进线端口 ;2、顺丝过线盘;3、拉直过线盘;22、第二过线轮;23、第三过线轮;24、第四过线轮;31、第一拉线轮;32、第二拉线轮;34、第三拉线轮; 33、第一转线轮;35、第二转线轮;11、焊丝盘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主要由进线端口 1、以及依次连接于进线端口 1的顺丝过线盘2、拉直过线盘3构成。顺丝过线盘2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面上的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所述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的轮轴垂直连接与背板的平面。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的轮心处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的轮心构成的直线垂直穿过进线端口 1。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的轮直径按照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的顺序依次增大。拉直过线盘3包括拉直背板、以及设置在拉直背板面上的第一拉线轮31、第二拉线轮32、第三拉线轮34、第一转线轮33、第二转线轮35,所述第一拉线轮31、第二拉线轮 32、第三拉线轮34的轮轴垂直连接与拉直背板的平面;所述第一转线轮33、第二转线轮35 的轮轴平行于拉直背板的平面。第一拉线轮31、第二拉线轮32、第三拉线轮34的轮直径按照第一拉线轮31、第二拉线轮32、第三拉线轮34的顺序依次增大。第一转线轮33、第二转线轮35的轮直径相同。焊丝盘条11从进线端口 1进入本技术设计的装置,并且焊丝盘条11依次从顺丝过线盘2、拉直过线盘3穿过,并从拉直过线盘3穿出,进入下一个过线处理系统。为了焊丝盘条11能顺利的被理顺,本技术设计的顺丝过线盘2中的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M的轮心处于同一直线,且他们的轮直径依次增大,因此焊丝盘条11受到的力度逐级变大,形成梯级受力。因此能较快较好的完成理线功能。为了焊丝盘条11能顺利的被拉直,本技术设计的拉直过线盘3中的第一拉线轮31、第二拉线轮32、第三拉线轮34的轮直径按照第一拉线轮31、第二拉线轮32、第三拉线轮34的顺序依次增大。同时为了省下占地面积,提高在单位面积的受力,拉直过线盘3 还设计有第一转线轮33、第二转线轮35,焊丝盘条11在第一转线轮33、第二转线轮35位置处将绕其轴线转动,因此焊丝盘条11收到了不同方向的个股外力,因此焊丝盘条11能较好、较快的被拉直。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焊丝盘条11在顺丝过线盘2的转线坡度,较小焊丝盘条11 在顺丝过线盘2的摩擦力,方便焊线盘条1进行初步理线,并增加理线效果,如图1所示,毛料焊丝11从第一过线轮21下切线位置处穿过,并绕向第二过线轮22和第三过线轮23的上切线位置,最后绕向第四过线轮M的下切线位置。因此焊丝盘条11在顺丝过线盘2形成弓形,其弧度逐级增大。同时为了将焊丝盘条11快速拉直,因此焊丝盘条11从第一拉线轮31的上切线处穿入,后经过第一转线轮33的转线处理,然后焊丝盘条11从第二拉线轮32的上切线穿入, 并从第二拉线轮32的下切线穿出,在经过第三拉线轮34的过线拉直,后再经第二转线轮35 的转线后被拉出。因此第二拉线轮32和第三拉线轮34可使得焊丝盘条11形成S形的过线状态。上切线是指轮子在其轮轴平行水平面时,轮子远离平行地面的切线。下切线是指轮子在其轮轴平行水平面时,轮子靠近平行地面的切线。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进线端口(1 )、以及依次连接于进线端口(1)的顺丝过线盘(2)、拉直过线盘(3)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顺丝过线盘(2)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面上的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 (23)、第四过线轮(24),所述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24)的轮轴垂直连接与背板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轮 (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24)的轮心处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一过线轮(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第四过线轮(24)的轮心构成的直线垂直穿过进线端口(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丝盘条拉直顺丝过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轮 (21)、第二过线轮(22)、第三过线轮(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天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大洋焊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