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75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随着空气污浊程度的变化而改变集尘效果的空气净化装置。在绝缘性筒状框体10的外侧设有由第1离子化电极1、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和积尘纸16构成的第1集尘部。在筒状框体10的内侧设有由第2离子化电极2、比第1集尘电极表面积大的第2集尘电极4和风扇6构成的第2集尘部。只有当由烟传感器8检测出空气的污浊程度高时才驱动风扇6,提高集尘能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尘埃离子化后进行集尘的空气净化装置。已知的空气净化装置有离子式或静电式或电子式的,这种装置是在离子化电极和集尘电极之间发生电晕放电,使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即微细粉尘(例如灰尘、细菌、病毒、壁虱屎、花粉等)离子化,该离子化了的尘埃受库伦力作用而向集尘电极移动,并被吸附在配置在集尘电极前面的集尘纸上。另外还知道有一种这样构成的电集尘装置,即利用风扇强制空气流动,将过滤器配置在该空气通道上,同时配置集尘电极。可是,前者即不具有风扇的现有的静电式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存在不能迅速地将烟草的烟雾等除去的缺点。而后者即具有风扇的电集尘装置能容易地除去较大的粒子,但由于风量较大,容易使微细粉尘通过集尘电极,存在难以将其充分地除去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获得与环境的变化相应的集尘能力的空气净化装置。达到上述目的用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它备有具有第1离子化电极和第1集尘电极的第1集尘部;具有第2离子化电极、其表面积比上述第1集尘电极的表面积大的第2集尘电极、构成与上述第1集尘部中的第1空气通道不同的第2空气通道用的空气通道形成构件、以及在上述第2空气通道中强制地产生空气流用的风扇的第2集尘部;以及至少有选择地驱动上述风扇用的选择驱动装置。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最好这样构成选择驱动装置,即当空气的污浊程度高时,驱动全部第2集尘部。另外,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最好设置第3集尘电极。另外,所说的净化装置能设置对于第1及第2空气通道中配置的第1及第2集尘电极为公用的离子化电极。另外,在以上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中,当空气的污浊程度高时,最好也驱动风扇。另外,最好设置第三集尘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中,除了第1集尘电极以外,设有比它的表面积大的第2集尘电极,并利用风扇形成作用于第2集尘电极上的空气流。第2集尘电极有较大的面积,因此以离子风产生的离子化尘埃流为基础的吸附效果低。可是,由于利用风扇强制地形成离子化尘埃流,所以能发挥高的集尘性能。因此,当由于烟草的烟雾等造成的空气的污浊程度高时,如果驱动风扇,就能利用第2集尘电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空气净化。当空气中的污浊少时,即使用第1集尘电极进行集尘也没有影响,所以停止驱动风扇,能防止风扇产生的噪音。另外,在如上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如果设置传感器,则能自动地驱动风扇。另外,如果使第1及第2集尘电极公用离子化电极,则结构变得简单。另外,如果设置第3集尘电极,则能良好地进行离子的生成,而且能良好地产生离子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局部剖切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相当于沿图1中的A-A线部分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相当于沿图1中的B-B线部分的剖面图。图5是图1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电路图。图6是第2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电路图。图7是第3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局部剖切的正视图。图8是第4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局部剖切的正视图。图9是第5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局部剖切的正视图。第1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图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由第1及第2离子化电极1、2;第1、第2及第3集尘电极3、4、5;风扇6;电动机7;烟传感器8;活性碳过滤器9;绝缘性筒状框体10;绝缘性底座11和带狭缝的盖12构成。第1离子化电极1是被施加负电压的阴极,呈环状,有产生电晕放电用的多个针状突出部1a,包围着框体10配置,并固定在这里。另外,当然也可以将第1离子化电极1配置在底座11上。第2离子化电极2呈环状、配置在框体10的内侧,被支撑在底座11上。该第2离子化电极2也是被施加负电压的阴极,有产生电晕放电用的多个针状突出部2a。作为被施加正电压的阳极的第1集尘电极3是一种呈带状的金属板,围绕在筒状框体10的外周表面上,并固定在这里。为了提高集尘性能,在该第1集尘电极3上设有许多小孔13。作为被施加正电压的阳极的第2集尘电极4,省略了其厚度简略地如图3所示,为了使其表面积大于第1集尘电极3的表面积,用铝板将其制成峰窝状。因此在第2集尘电极4中有许多空气通道14,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呈六角形。第2集尘电极4配置在筒状框体10的内侧,且用固定架15固定在它上面。第3集尘电极5位于第1离子化电极1和第1集尘电极3之间,被固定在筒状框体10的外周表面上。该第3集尘电极5围绕着筒状框体10呈环状形成,比第1及第2集尘电极3、4的电压低或接地。作为有柔软性的集尘用薄板即由擦碗巾或纸巾构成的集尘纸16环绕在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上,保持构件17将其固定。风扇6伴随电动机7配置在筒状框体10内的第2集尘电极4和活性碳过滤器9的上方,用安装构件7a将其支撑在框体10上。驱动该风扇6的电动机7应答安装在框体10的烟传感器8的表示空气的污浊程度高的输出信号而旋转。盖12是使外观好看、保护内部及使空气流稳定用的构件,在其侧面及上面有许多确保空气流用的开口即狭缝18,它能装卸自如地支撑在底座11上。该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在作为空气通道形成构件的筒状框体10的外侧有用箭头19表示的第1空气通道,在内侧有用箭头20表示的第2空气通道。由沿筒状框体10的外侧的第1空气通道配置的第1离子化电极1和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实际上独立地形成第1集尘部,由沿筒状框体10的内侧的第2空气通道配置的第2离子化电极2、第2集尘电极4和风扇6实际上独立地形成第2集尘部。另外,为了形成第2空气通道20,在筒状框体10的下部设有多个开口21。图5表示图1中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电路。电源电路22配置在底座11内,其中包括升压整流电路,经常将例如-6kV加在第1及第2离子化电极1、2上,将+6kV加在第1集尘电极3上,将+9kV加在第2集尘电极4上,将0V加在第3集尘电极5上。使风扇6旋转用的电动机7通过开关23连接在电源端子24上。由例如晶体管构成的开关23的控制端连接在烟传感器8上,应答烟传感器8的表示烟量(空气中的污浊)达到规定量以上的输出信号而导通。当烟传感器8的输出信号表示烟量未达到规定量以上时即呈低污浊状态时,开关23截止,不驱动风扇6。因此,在用箭头20表示的第2空气通道中几乎不产生从下向上的空气流。在该低污浊状态时,正常电压加在第1及第2离子化电极1、2和第1、第2及第3集尘电极3、4、5上。因此,由第1离子化电极1和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构成第1集尘部正常工作,在起阴极作用的第1离子化电极1和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大量的电子从第1离子化电极1逸出后奔向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由于该电晕放电而逸出的电子将空气的分子(特别是氧分子)变成负离子。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例如灰尘、细菌、病毒、壁虱屎、花粉等)从负离子取得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粒子即负离子化的尘埃。以第1离子化电极1为基准,由于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具有高电位,所以呈带正电的状态,负离子化的尘埃和集尘电极3、5上的正电荷之间受库伦力作用,负离子化的尘埃向集尘电极3、5移动,被吸附在集尘纸16上。另外,在直流电场中产生单一极性离子向特定方向移动的现象即离子风。因此,产生从第1离子化电极1向第1及第3集尘电极3、5移动的离子风。即产生从下侧向上侧的离子风。另外,配置在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备有:具有第1离子化电极和第1集尘电极的第1集尘部;具有第2离子化电极、其表面积比所述第1集尘电极的表面积大的第2集尘电极、构成与所述第1集尘部中的第1空气通道不同的第2空气通道用的空气通道形成构件、以及在所述第2 空气通道中强制地产生空气流用的风扇的第2集尘部;以及至少有选择地驱动所述风扇用的选择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尾川彦稻田宏之高梨庆太下田照夫
申请(专利权)人:蒂雅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