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31620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包括气体混合风道,气体混合风道进气口与无压尾水廊道内腔相通,其出气口与水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相通;电站地下厂房室内分别通过风道与引风机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与送风机进风口相通;所述送风机送风口与气体混合风道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将外界环境新鲜空气经无压尾水廊道引入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由于廊道水体与岩石等蓄冷体表面构成的天然换热器,与室外高温、高湿空气进行湿热交换减温减湿,大量减少了新风带入地下厂房的空气绝对含湿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风系统节省了机械制冷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因此,实现了节能、绿色环保、不占用场内安装面积和场地之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尤其是涉及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
技术介绍
室内通风、空调系统的主要环节就是探讨采用何种送风气流组织方法及类型的问题,因此该领域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和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周围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愈来愈高;精密科学仪器的生产、航空航天设备元件的应用、电子元器件及纺织生产线等都对温湿环境条件有相当严格的要求;目前,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空气调节系统,对温、湿指标的控制调节皆采取在同一空气调节设备内同时进行调节控制。这就需要对空气调节设备提供加热、加湿、冷却等工质水,通过换热器进行冷热交换对室内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同时采用冷冻水使湿度过高的空气析出凝结水,或采用加湿器向空气中添加水分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上述空气调节方式采用的冷冻水都要消耗大量能源,也需要庞大的设备和安装场地空间。且难以很好地适应室内热湿比的变化、室内空气品质存在不安全隐患。由于温、湿度分控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空调系统所存在的、且自身从原理上不能根治的问题,如1、湿度高而温度不高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在长江流域黄梅季节,由于室外空气温度低湿度高,此时空调器没有达到启动温度,压缩机不运行而风机运行,室内湿度无法处理,同时风机运行不断对室内送入新风,室外的湿空气反而通过新风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湿度达到室外空气湿度;2、夏季制冷时空调同时降温除湿由于室内空调控制是有温度控制的,因此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空调不再制冷,只是风机在运转而达不到降温除湿的效果;3、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间隙运行的除湿量小于稳定运行时的除湿量。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温湿分控技术研究力度开始不断加大,研究成果和论文也时有发布,但未见诸有关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达到节能经济、绿色环保、不占用安装场地之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包括气体混合风道,所述气体混合风道进气口与无压尾水廊道内腔相通,其出气口与水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相通;所述电站地下厂房室内分别通过风道与引风机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与送风机进风口相通;所述送风机送风口与气体混合风道相通。所述气体混合风道出气口与温、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厂房内腔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厂房内腔通过风道与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内腔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内腔分别通过风道与引风机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与送风机进风口相通。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将外界环境新鲜空气经无压尾水廊道引入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由于廊道水体与岩石等蓄冷体表面构成的天然换热器,与室外高温、高湿空气进行湿热交换减温减湿,大量减少了新风带入地下厂房的空气绝对含湿量。考虑到引风的相对湿度大于 90%远远超过地下厂房环境要求的湿度,这时在依据温湿度指标进行计算控制,将一部分地下厂房室内的高温排风与低温、高湿(相对湿度高)冷风在气体混合风道内混合,进行升温降湿处理后送入地下厂房内。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系统运行时以引深埋水电站无压尾水洞的冷空气作为温、湿调节工质,节省了机械制冷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因此,实现了节能、绿色环保、不占用场内安装面积和场地之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包括气体混合风道1,所述气体混合风道1进气口与无压尾水廊道2内腔相通,其出气口与温、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厂房7内腔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厂房7内腔通过风道8 与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9内腔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9内腔分别通过风道3与引风机4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5与送风机6进风口相通。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引风机4作用下,室外高温新鲜空气经由无压尾水廊道2与其内的水体、岩石等蓄冷体面层进行湿热交换减温、减湿,减少了新风大量带入地下厂房7、9内的空气绝对含湿量, 进行湿度控制;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9内的空气一部分在送风机6作用下将其内较高温度的空气送到气体混合风道1内,与进行湿热交换过的新鲜空气混合,进行升温降湿(降相对湿度)处理,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另一部分通过引风机4排出地面至室外。通过分别控制引风机4、送风机6风量的大小,达到控制环境要求的温、湿度指标。权利要求1.一种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混合风道 (1),所述气体混合风道(1)进气口与无压尾水廊道(2)内腔相通,其出气口与水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相通;所述电站地下厂房室内分别通过风道(3)与引风机(4)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5 )与送风机(6 )进风口相通;所述送风机送(6 )送风口与气体混合风道(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风道(1)出气口与温、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厂房(7)内腔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地下厂房(7)内腔通过风道(8)与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9)内腔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要求低的地下厂房(9)内腔分别通过风道(3)与引风机(4)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5)与送风机(6)进风口相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埋水电站地下厂房全通风温、湿分控系统,包括气体混合风道,气体混合风道进气口与无压尾水廊道内腔相通,其出气口与水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相通;电站地下厂房室内分别通过风道与引风机进风口相通、通过风管与送风机进风口相通;所述送风机送风口与气体混合风道相通。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将外界环境新鲜空气经无压尾水廊道引入电站地下厂房室内,由于廊道水体与岩石等蓄冷体表面构成的天然换热器,与室外高温、高湿空气进行湿热交换减温减湿,大量减少了新风带入地下厂房的空气绝对含湿量。本专利技术通风系统节省了机械制冷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因此,实现了节能、绿色环保、不占用场内安装面积和场地之目的。文档编号F24F7/08GK102563797SQ20121001387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专利技术者乔中均, 孙玉涵, 席江, 朱兴旺, 杜建伟, 杨合长, 王文先, 袁杨寒梦, 闫观清 申请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合长朱兴旺袁杨寒梦乔中均孙玉涵王文先席江闫观清杜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