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包括深水井、制冷/热系统和冷热盘管,制冷/热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过滤器、毛细管、第二换热器、高压排气管、低压回流管、四通阀和冷热交换箱,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冷热交换箱内;冷热盘管一端与冷热交换箱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回水管连接;该冷热盘管分布于需要供暖/降温的温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地源热泵充分吸收地热资源为温室制冷或供热,具有高效、节能又环保的优点;同时利用地下井水本身冬暖夏凉的特性,加上地源热泵的进一步制冷或供热,降温效果更快更明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制冷降温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
技术介绍
以前素有靠天吃饭的说法,即环境气候等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特别大,现在人们多采用大棚或温室等减少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在大范围内种植某些农作物。而水稻种子的形成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更加苛刻,为了培育出优良的水稻纯种,需要在几乎恒温恒湿的温室环境中培育,因此需要采取各种降温保暖设施。现有温室降温保暖多采用风冷、热机组,降温效果较差,而且耗电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利用地下冷热源对温室进行降温或保暖,其比较效率提高45%以上,而且节能环保,运行更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包括深水井、制冷/热系统和冷热盘管,制冷/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过滤器、 毛细管、第二换热器、高压排气管和低压回流管,其特征在于制冷/热系统还包括一四通阀和冷热交换箱,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冷热交换箱内;四通阀分别通过管道与高压排气管、低压回流管、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连;冷热交换箱的出水口与冷热盘管连接,进水口与供水管连接,供水管与深水井下的深水泵连接;冷热盘管的另一端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冷热盘管分布于需要供暖/降温的温室内。进一步的,所述深水井内设有隔热板,深水泵设置于隔热板底下,回水管出水口连接一莲蓬头,设置于隔热板上面。进一步的,所述深水泵设有一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包括一三通阀,一端连接从冷热盘管出来的回水管,一端连接回水至冷热交换箱的回水管,另一端连接回水至深水井的回水管,达到循环利用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利用地源热泵充分吸收地热资源为温室制冷或供热,比较效率提高45%以上,且具有节能又环保的优点;同时利用地下井水本身冬暖夏凉的特性,加上该系统进一步制冷或供热,降温或升温效果更快更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状态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热状态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1.深水井;101.深水泵、过滤器;102.隔热板;103.供水管;104.回水管;105.莲蓬头;106.三通阀;2.冷热盘管;301冷热交换箱;302.压缩机;303.第一换热器;304.过滤器;305.毛细管;306.第二换热器;307.高压排气管;308.低压回流管;309 四通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包括深水井1、冷热盘管 2,制冷/热系统包括压缩机302、第一换热器303、过滤器304、毛细管305、第二换热器306、 高压排气管307和低压回流管308,制冷/热系统还包括一四通阀309和冷热交换箱301, 第二换热器306设置于冷热交换箱301内;四通阀309分别通过管道与高压排气管307、低压回流管308、第一换热器303和第二换热器306相连;冷热交换箱301的出水口与冷热盘管2连接,进水口与供水管103连接,供水管103与深水井1下的深水泵101连接;冷热盘管2的另一端与回水管104连接;所述冷热盘管2分布于需要供暖/降温的温室内。如图1为制冷工作状态,此时四通阀309切换为高压排气管307与第一换热器303 连通,第二换热器306通过四通阀309与低压回流管308连通。此时,压缩机302压缩气态制冷剂形成高温高压气体,由高压排气管307经四通阀309流向第一换热器303(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液体经过滤器304之后通过毛细管305成为低压液体,低压液体进入第二换热器306 (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走周围环境热量,即吸走冷热交换箱301内井水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冷热交换箱301内的井水降温为更冷的冷水。之后制冷剂再由四通阀309流经低压回流管308再次进入压缩机302开始下一个循环。而冷热交换箱301内的冷水经出水口流进冷热盘管2,冷热盘管2在温室内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室温度的目的。如图2所示则为制热工作状态,此时,压缩机302压缩气态制冷剂形成高温高压气体,由高压排气管307经四通阀309流向第二换热器306 (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即向冷热交换箱301中的井水释放热量,使之吸热升温成更热的热水;之后制冷剂经毛细管305后成为低压液体,通过过滤器304后进入第一换热器303 (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低压气体,同时吸走周围环境热量,低压气体经四通阀309流向低压回流管308,再次进入压缩机302开始下一个循环。而冷热交换箱 301内的热水则经出水口流进冷热盘管2,冷热盘管2在温室内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达到提高温室温度的目的。上述冷热交换箱301中的井水则由供水管103提供,通过深水井1下的深水泵、过滤器101抽取井水,该深水井1内设有隔热板102,深水泵101设置于隔热板102底下,回水管104与冷热盘管2连接,回收经过冷热盘管2的水,回水管104出水口连接一莲蓬头105, 设置于隔热板102上面。回收水吸收了周围环境热气,其温度将高于深水井1中的水,相对来讲属于温水,密度相对较低,通过莲蓬头105的扩散和隔热板102的缓冲,使得回收的温水不至于冲入深水井1底层,而是浮于深水井1上层,经过冷却之后与深水井1的冷水混合一起,再次循环利用。回水管104还可设置一三通阀106,一端连接从冷热盘管2出来的回水管,一端连接回水至冷热交换箱301的回水管,另一端连接回水至深水井1的回水管。可根据冷热盘管2内水温及制冷制热需要,通过切换三通阀106,将冷热盘管2出来的水回收至冷热交换箱301内直接循环利用,也可将冷热盘管2出来的水回收至深水井1,经冷却之后再次循环利用。如此便可选择最便捷节能的方式循环利用,既节能又环保。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技术做出的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包括深水井、制冷/热系统和冷热盘管,制冷/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过滤器、毛细管、第二换热器、高压排气管和低压回流管,其特征在于制冷/热系统还包括一四通阀和冷热交换箱,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冷热交换箱内;四通阀分别通过管道与高压排气管、低压回流管、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连;冷热交换箱的出水口与冷热盘管连接,进水口与供水管连接,供水管与深水井下的深水泵连接;冷热盘管的另一端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冷热盘管分布于需要供暖/降温的温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井内设有隔热板,深水泵设置于隔热板底下,回水管出水口连接一莲蓬头,设置于隔热板上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泵设有“"过滤器ο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式地源冷水制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庆国,李尚喜,夏爽,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永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