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适用于酒店、学校、部队等大客户生活用热水供应系统,以往的供热系统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热损失大,电器安全隐患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太阳能热水与电加热系统绝热分离,使流程设计、电加热器结构和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化,降低了电器损耗,尽量避免重复加热与散热损失,实现了快速响应与节能降耗的统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技术适用于以太阳能为主,电能为辅加热生活用水的领域。二
技术介绍
大客户(如酒店、学校、部队等)用热水系统,仅靠太阳能供应热水,常因天阴下雨,或者用水量突然增大等原因而使热水温度低于用户要求。为此,必须采用电加热方式予以弥补水温偏低的问题。传统做法是在太阳能集热水箱1上加装几组电热管4,以温控探头3为依据,自动加热提高水温。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因其温控探头3所处位置偏靠电热管4,而远离热水出口 5,既不能准确反映热水出口 5之水温,又使自动调节器频繁开合,增加了电器损耗;其次,直接在太阳能集热水箱1上加温,因其体积大,水量多,加热速度明显滞后;其三、被升温的水量大,若一时用不完,冗余的高温热水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散热损失。三、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直接在太阳能集热水箱1上加装电加热系统,存在着升温响应速度慢,散热损失大,电器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加以解决。本技术不直接在太阳能集热水箱1上进行电加热热水,而是通过单向止逆阀门6,串联一个小电热水箱7,小电热水箱7的容量仅为太阳能集热水箱1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小,如在300升至1000升之间。为降低静压损失,小电热水箱7设计成矮宽型结构,即直径大,高度低的形式。以改善加热对流循环速度。太阳能集热水箱1与小电热水箱7之间串联一单向止逆阀门6,可以避免小电热水箱7的高温热水返流至太阳能集热水箱1内,以降低热扩散损失。将小电热水箱7上的温控探头3提高到与热水出口 5等高的水平位置,以准确反映热水出口 5的温度,满足用户要求,并能减少因温控调节频繁导致的电器损耗。小电热水箱7仍然设置二至三组电热管4,以应对当用户用水量突然增大,而加热水温迟迟未达拟定值,或者因天阴下雨所需加热之水增温幅度校大时,通过温度控制电路实现按时序分步骤将电热管4投入使用。即当水温低于拟定值时,先投入第一组电热管4;延迟十分钟后,水温仍未达拟定值时,再投入第二组电热管4使用;延迟二十分钟后,水温仍未达拟定值时,再把第三组电热管4投入使用。当水温达到拟定值时,关闭第二、第三组电热管4,延迟五分钟后,水温仍高于拟定值时,再关闭第一组电热管4。如此可实现快速加热,即热即用的目的。四附图说明图1 传统设计简图图2:本技术方案简图1、太阳能集热水箱2、液位平衡兼散气管3、温控探头4、电热管5、热水出口6、单向止逆阀门7、小电热水箱8、水箱支架9、控制电路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当太阳能集热水箱1容积为1立方米时,小电热水箱7的容积取300升,按大直径,矮宽结构制作。用水箱支架8将小电热水箱7支撑到太阳能集热水箱1/2或2/3的高度,用管道将太阳能集热水箱1上的热水出口 5与小电热水箱7上的进水口连通,并在其间串联一单向止逆阀门6 ;将小电热水箱7上的温控探头3、电热管4用电导线与控制电路9和电源接通;再将小电热水箱7上的热水出口 5与用户的用热水系统连通,即可投入使用。实施例二 当太阳能集热水箱1容积等于或大于10立方米时,小电热水箱7的容积取1000升,按大直径,矮宽结构制作,并按实施例一的方式连接后即可投入使用。权利要求1.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由若干太阳能真空管汇集而成的集热水箱(1)、单向止逆阀门(6)、小电加热水箱(7)、电加热管⑷、温控探头(3)、控制电路(9),通过管道、阀门、以及电导线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小电加热水箱(7)通过自动温控电热系统起辅助加热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小电加热水箱(7)上的温控探头C3)所处位置应与热水出口( 的水平面位置相接近,或者持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小电加热水箱(7)宜为短宽结构,有效容量在300升至1000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水箱⑴与小电加热水箱⑵由管道连通,在其通路上串联一单向止逆阀门(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小电加热水箱(7)上设有二至三组电热管G),依据温控探头C3)所测信号,自动投入使用或者自动停止使用。专利摘要省电速热自控辅助加热系统适用于酒店、学校、部队等大客户生活用热水供应系统,以往的供热系统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热损失大,电器安全隐患多的问题。本技术将太阳能热水与电加热系统绝热分离,使流程设计、电加热器结构和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化,降低了电器损耗,尽量避免重复加热与散热损失,实现了快速响应与节能降耗的统一。文档编号F24J2/40GK202328818SQ201120178270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庆育 申请人:张庆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育,
申请(专利权)人:张庆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