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制备茶籽油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活化稻壳灰和制备技术

技术编号:7518412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制备茶籽油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活化稻壳灰和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出活化稻壳灰:1)将普通稻壳灰于600℃高温下煅烧3小时,冷却至室温;2)用3mol/L的盐酸浸泡2小时,然后水洗至水洗液pH大于6.5;3)在120℃条件下干燥4小时。接着对茶籽净仁或整籽进行调质、压榨、过滤、活化稻壳灰吸附精炼、分离步骤制备茶籽油,全程温度都不高于90℃,不仅实现了制油技术的绿色、环保和低碳,而且由于避免高温作用,油中不会生成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苯并芘等有害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为我国丰富的稻壳灰资源利用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油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制备茶籽油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于该方法的活化稻壳灰及其制备。
技术介绍
茶籽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资源,茶籽油主要成分为油酸,其含量高达75%左右,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一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此外,茶籽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其它抗氧化剂。虽然茶籽是一种具有良好功能的高品质油脂资源,但由于采用传统的高温制油工艺,不仅大大损害了其营养和保健价值,如果生产管理不善还会导致有害物的污染如苯并芘超标。如压榨制油时,为使出油率高,蒸炒温度高达120-130°C,会造成油脂中活性物质的破坏。虽然低温(物料温度不高于900C )压榨技术正逐步为油脂科学家所重视,使压榨过程产生有害物质和损害营养保健价值的机会大为减少,但由于精炼过程中采用高温脱酸、脱臭,不仅工序多、能耗高;还破坏了油脂中的活性物质,产生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如反式酸等,使低温压榨的优点丧失殆尽。为了实现全程低温制备茶籽油,使用吸附精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现有的吸附固体精炼剂多为二氧化硅、活性炭或两者的混合物,因成本高导致应用受到极大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低温制备茶籽油的方法,该方法可使茶籽油生产过程全程实现低温,从而使成品油中营养物质尽可能的不损失,而有害物质尽可能的不产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低温制备茶籽油的活化稻壳灰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对茶籽净仁或整籽进行调质、压榨、过滤、吸附精炼、分离步骤,所述吸附精炼步骤以活化稻壳灰为固体精炼剂,该活化稻壳灰由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得1)将普通稻壳灰于600°C高温下煅烧3小时,冷却至室温;2)用3mol/L的盐酸浸泡2小时,然后水洗至水洗液pH大于6. 5 ;3)在120°C条件下干燥4小时。所述茶籽净仁通过对茶籽进行干燥、破碎、仁壳分离步骤得到。优选地,所述干燥步骤在常压或真空条件下进行,温度不高于90°C,干燥后水分含量为3-12%。所述调质步骤物料温度为30-90°C,水分为8-12%。所述压榨步骤物料温度不高于80°C。所述活化稻壳灰的添加量为毛油重量的0. 5-5%,吸附次数为1-3次,每次吸附时间为10-120分钟,吸附温度不高于90°C。本专利技术的活化稻壳灰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将普通稻壳灰于600°C高温下煅烧3小时,冷却至室温;2)用3mol/L的盐酸浸泡2小时,然后水洗至水洗液pH大于6. 5 ;3)在120°C条件下干燥4小时,即得活化稻壳灰。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普通稻壳灰高温煅烧,可使稻壳灰中未燃烧完全的有机物质完全碳化,用酸浸泡处理则一方面能改善吸附剂的结构,另一方面能使硅羟基活化,增加其对游离脂肪酸的吸附能力。使用活化稻壳灰吸附精炼后,酸价达到国家标准。由于本专利技术从茶籽到最后得到精炼油所有步骤的温度都不高于90°C,不仅以低廉的成本实现了全程制油技术的绿色、环保和低碳,而且由于避免高温作用,油中不会生成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苯并芘等有害物。本专利技术还为我国丰富的稻壳灰资源利用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活化稻壳灰的制备。1)将普通稻壳灰于600°C高温下煅烧3小时,冷却至室温;2)用3mo 1/L的盐酸浸泡2小时,然后水洗至中性;3)在120°C条件下干燥4小时,即得活化稻壳灰。实施例2 称取质量较好的油茶籽^g,在温度为90°C、常压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冷却后进行破碎和仁壳分离;脱壳后获得的净仁调节温度至60°C,水分至10% ;在物料温度不高于80°C的条件下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2.6K0H 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3wt%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4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30°C ;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废吸附剂,再重复吸附1次,即可得到精制茶籽油(酸价为0.6^(0H mg/g);油中反式酸、氯丙醇及苯并芘均未检出。实施例3 称取质量较好的油茶籽证8,在真空度为0. 08MPa,温度为80°C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3%,冷却后进行破碎和仁壳分离;脱壳后获得的净仁调节温度至50°C,水分至9% ;在物料温度低于80°C的条件下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2. 6K0H 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3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50°C ;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废吸附剂,再重复吸附1次,即可得到精制茶籽油(酸价为0.8K0H mg/g);油中反式酸、氯丙醇及苯并芘均未检出。实施例4 称取质量好的油茶籽^g,调节温度至60°C,水分至10% ;在物料温度低于80°C的条件下整籽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1. 3K0H 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3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30°C;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废吸附剂即可得到精制茶籽油(酸价为0.7K0H mg/g);油中反式酸、氯丙醇及苯并芘均未检出。实施例5 称取质量好的油茶籽^g,在温度为80°C、常压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2%,冷却后进行破碎和仁壳分离;脱壳后获得的净仁调节温度至80°C,水分至11% ;在物料温度低于80°C的条件下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1. 3K0H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加入0. 5wt%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10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40°C ;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废吸附剂,再重复吸附2次,即可得到精制茶籽油(酸价为0.6^(0H mg/g);油中反式酸、氯丙醇及苯并芘均未检出。实施例6 称取陈油茶籽^g,调节温度至80°C,水分至9% ;在物料温度低于80°C的条件下整籽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4. 3K0H 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5wt%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12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50°C ;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废吸附剂,再重复吸附1次,即可得到精制茶籽油(酸价为0. 85K0H mg/g);油中反式酸、氯丙醇及苯并芘均未检出。实施例7 称取陈油茶籽^g,在真空度为0. 09MPa,温度为60°C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冷却后进行破碎和仁壳分离;脱壳后获得的净仁调节温度至30°C,水分至10% ;在物料温度低于80°C的条件下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4. 3K0H 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8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30°C ;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废吸附剂,再重复吸附2次,即可得到精制茶籽油(酸价为0.7^(0H mg/g);油中反式酸、氯丙醇及苯并芘均未检出。实施例8 称取陈油茶籽^g,在真空度为0. 06MPa,温度为90°C条件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为4%,冷却后进行破碎和仁壳分离;脱壳后获得的净仁调节温度至50°C,水分至11% ;在物料温度低于80°C的条件下压榨;压榨毛油(酸价为4. IOH mg/g)经过过滤滤去固体杂质;过滤后得到的茶籽毛油中加入3wt%的活化稻壳灰,搅拌吸附50分钟,吸附温度控制在80°C ;吸附工序完成后过滤去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农齐玉堂胡志雄吴永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