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炼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392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可作为单独的试制熔炼炉使用、又可通过外接传统的大容量熔炼炉以适应400kg/h以下铸挤连续生产的熔炼炉,包括:具有保温层的炉体和炉体上的保温盖,炉体的内腔设置有加热室、暂存室、底部相通的缓冲室和保温室、连通暂存室和缓冲室的输送过道,输送过道的入口即暂存室的出料口中设置有穿出保温盖的插拔式塞棒,加热室与暂存室通过出料口相连,出料口中设置有出料闸门,保温室的底部开设有浇注口,浇注口中设置有穿出保温盖的塞棒,保温盖中设置有加热装置;暂存室的外侧设置有外进料口,外进料口中设置有进料闸门。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铝合金的铸挤试制和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熔化、精炼、保温和浇铸的熔炼炉
技术介绍
用于铝合金浇铸生产用的熔炼炉,其加热通常采用重油、柴油、煤气、电加热等方式,其中的电加热又包括电热丝、硅碳棒等方式。业内技术人员都知道,对于熔炼炉而言, 其容量越小越难控制熔体的质量和熔体的连续浇铸流量。因此,传统的熔炼炉,其结构都比较简单,通常只设置有加热室,由传统的熔炼炉构成的熔炉生产线,只能适应800kg/h以上铝合金导电杆的铸挤连续生产。因此,传统的熔炼炉,其容量通常都较大(一般在0.8 10 吨之间),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不能适应400kg/h以下铸挤连续生产;而且,传统的熔炼炉也不能作为单独的试制熔炼炉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以作为单独的试制熔炼炉使用、又可通过外接传统的大容量熔炼炉以适应400kg/h以下铸挤连续生产的熔炼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熔炼炉,包括具有保温层的炉体以及设置在炉体上的保温盖,所述炉体的内腔通过耐火墙板设置有加热室、暂存室、底部相通的缓冲室和保温室、连通暂存室和缓冲室的输送过道,输送过道的入口即暂存室的出料口中设置有穿出保温盖的插拔式塞棒,加热室与暂存室之间的耐火墙板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中设置有插拔式的出料闸门,所述保温室的底部开设有浇注口,浇注口中设置有穿出保温盖的插拔式塞棒,保温盖中设置有与加热室、暂存室、缓冲室和保温室相对应的加热装置;所述暂存室的外侧设置有外进料口,外进料口中设置有插拔式的进料闸门。所述的加热室和暂存室的底部高度相当,所述缓冲室和保温室的底部高度相当, 并且,加热室和暂存室的底部高于缓冲室和保温室的底部;所述的输送过道包括开设在暂存室底部的竖直段和连通竖直段和缓冲室的水平段。所述的缓冲室位于输送过道的出口下方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的过滤板为泡沫陶瓷过滤板。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若干根穿设在保温盖中的加热棒。所述的熔炼炉还包括有精炼除气除渣装置,其结构包括旋转驱动装置以及由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的穿设在位于所述加热室上方的保温盖中的中空的转子,转子的底部伸入加热室中、并设置有喷射头,喷射头上开设有与转子内孔相通的喷射孔,转子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的塞棒为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质的塞棒。所述的耐火墙板由浇注料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熔炼炉的内腔由于设置了底部相通的缓冲室和保温室,通过其暂存室上的外进料口与熔炉生产线的输出管路相连,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浇注量,从而适应400kg/h的铝合金导电杆等产品的铸挤生产线的连续生产;本专利技术所述熔炼炉自带的加热室,其容量通常设定为IOOKg左右,使得该熔炼炉可作为单独的试制熔炼炉使用。另外,暂存室的底部通过输送过道与缓冲室相通,使得暂存室与缓冲室的落差不会太大,不会产生飞溅现象,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浇注量;为加热室配套的精炼除气除渣装置,可以将氮气或者氩气作为载体把精炼剂按一定的流量稳定地通过转子喷射到金属液体中,通过受控旋转的转子,使得精炼剂和惰性气体同时压入金属液中并打散,气体和精炼剂都被均勻搅拌熔融到金属液中,精炼剂促进捕获氧化物,气体促进捕获有害气体,实现精炼之目的;设置在缓冲室位于输送过道的出口处的过滤板,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控制了浇制质量,也进一步控制了浇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熔炼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2中1、炉体,2、保温层,3、过滤板,4、前保温盖,6、右保温盖,7、加热室, 8、暂存室,9、缓冲室,10、保温室,11、塞棒,12、石墨转子,13、旋转接头,14、进气口,15、喷射头,16、从动带轮,17、出料闸门,18、外进料口,19、进料闸门,20、耐火墙板,21、塞棒,22、输送过道的竖直段,23、输送过道的水平段,24、连通过道,25、硅碳加热棒,27、浇注管,28、浇注机。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熔炼炉,包括具有保温层2的炉体1,炉体1的内腔通过由浇注料构成的耐火墙板20设置有加热室7、暂存室8、底部通过连通过道M相通的缓冲室 9和保温室10、以及连通暂存室8和缓冲室9的输送过道,加热室7和暂存室8的底部的高度相当,缓冲室9和保温室10的底部高度相当,并且,加热室7和暂存室8的底部高于缓冲室9和保温室10的底部,所述的输送过道包括开设在暂存室8底部的竖直段22和连通竖直段22和缓冲室9的水平段23 ;炉体1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前保温盖4、后保温盖和右保温盖6,前保温盖4、后保温盖和右保温盖6具有与炉体1相同的保温层2,前保温盖4位于加热室7的上方,后保温盖位于暂存室8和缓冲室9的上方,右保温盖6位于保温室10的上方,这样分开设置保温盖,大大方便了对上述各个室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输送过道竖直段 22的入口即暂存室8的出料口中设置有穿出后保温盖的插拔式塞棒11,加热室7与暂存室 8之间的耐火墙板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中设置有插拔式的出料闸门17,所述保温室10 的底部开设有浇注口,浇注口中设置有穿出右保温盖6的插拔式塞棒21,前保温盖4中设置有与加热室7相对应的硅碳加热棒25,后保温盖中设置有与暂存室8和缓冲室9相对应的硅碳加热棒25,右保温盖6中设置有与保温室10相对应的硅碳加热棒25 ;所述暂存室8 的外侧设置有外进料口 18,外进料口 18中设置有插拔式的进料闸门19 ;所述的缓冲室9位于输送过道水平段23的出口下方设置有60ppi泡沫陶瓷材质的过滤板3 ;在熔炼炉的炉体 1外还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图中未画出,通常包括有电机、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以及传动带)以及穿设在位于所述加热室7上方的前保温盖4中的石墨转子12,石墨转子12的底部伸入加热室7中、并设置有喷射头15,喷射头15上开设有与石墨转子12内孔相通的喷射孔,石墨转子12的顶端通过旋转接头13设置有进气口 14,石墨转子12在前保温盖4与旋转接头13之间设置有与旋转驱动装置相配合的从动带轮16,从动带轮16通过传动带与主动带轮相连,为了避免拆卸石墨转子12,还将前保温盖4分成前后两段,将石墨转子12穿设在后段上。本实施例中,塞棒11和21均为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质的塞棒。实际应用时,所述的炉体1搁置在浇注机观上,并且,开设在保温室10底部的浇注口通过浇注管27与浇注机28相连。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关上进料闸门19即将进料闸门19插入到外进料口 18中,这时就可作为单独的试制熔炼炉使用;而将外进料口 18接通熔炉生产线的输出管路,关上出料闸门17,就成了铸挤生产线,然后,打开进料闸门19就可以进行连续生产了。权利要求1.一种熔炼炉,包括具有保温层的炉体以及设置在炉体上的保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内腔通过耐火墙板设置有加热室、暂存室、底部相通的缓冲室和保温室、连通暂存室和缓冲室的输送过道,输送过道的入口即暂存室的出料口中设置有穿出保温盖的插拔式塞棒,加热室与暂存室之间的耐火墙板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中设置有插拔式的出料闸门,所述保温室的底部开设有浇注口,浇注口中设置有穿出保温盖的插拔式塞棒,保温盖中设置有与加热室、暂存室、缓冲室和保温室相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刚奚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盛天金属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