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343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输电线路维护领域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所述作业平台从下到上依次为杆上抱箍平台、绝缘间隔和绝缘平台;其中所述杆上抱箍平台是固定在电线杆上的;通过所述杆上抱箍平台绝缘横梁、绝缘支撑杆和电线杆之间形成的三角支撑架构,对绝缘间隔和绝缘平台形成支撑,所述绝缘平台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约束端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相互卡接,将操作人员的重力转移到基础平台上,保持了绝缘平台重心的稳定。其技术效果是其能将带电操作人员抬升到指定的高度进行杆上带电作业,保证所述带电作业平台重心的稳定和绝缘,同时保证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维护领域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电力负荷需求持续大幅增长,同时用户对电力的质量和停电时间、次数和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带电施工作业,以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确保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目前,能快速到达事故地点的带电施工作业工具主要是IOkV绝缘斗臂车,但由于事故地点的不确定,有时会出现IOkV绝缘斗臂车不能到达带电作业工作地点的情况。即使能到达带电作业工作地点,也往往阻塞交通、引起社会不良反响。同时IOkV绝缘斗臂车价格昂贵,配备数量有限,不能长期占用。另外在开展杆上带电作业时,由于IO-IlOkV电力线路上的脚钉杆、电缆登杆及在杆上存在较多的横旦和引线,因此在对IO-IlOkV电力线路的中央导线进行带电缺陷处理和修补等情况下,无法安装带电作业平台,影响了带电作业的开展。另外一方面,在穿越带电的IO-IlOkV电力线路时用毛竹搭建越线架不仅有危险、且工作量大、不绝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该杆上带电作业平台可以固定在电线杆上,使带电操作人员对输电线路进行杆上带电操作。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所述杆上带电作业平台从下到上依次为杆上抱箍平台、绝缘间隔和绝缘平台;其中所述杆上抱箍平台是固定在电线杆上的;所述杆上抱箍平台包括第一箱式抱箍、钳位夹具、绝缘横梁、第二箱式抱箍和绝缘支撑杆,所述第一箱式抱箍和第二箱式抱箍在竖直方向上是同轴设置的、水平设置的所述绝缘横梁的第一端通过钳位夹具与第一箱式抱箍的顶部固定,所述绝缘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箱式抱箍的顶部固定,所述绝缘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横梁的底面连接,使电线杆、绝缘横梁和绝缘支撑杆形成三角支撑结构;所述绝缘平台设置与所述绝缘间隔顶面上,所述绝缘平台包括基础平台,绝缘踏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绝缘踏板和第一支撑板在所述基础平台水平横向两侧是成对设置的;所述绝缘踏板通过旋转轴枢接在所述基础平台水平横向两侧的顶端;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通过支撑轴枢接在所述基础平台水平横向两侧的底端,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踏板活动连接;所述基础平台具有中部镂空结构,所述中部镂空结构的底面上设置中心支撑轴, 所述中心支撑轴位于所述底面的水平横向的中部,且所述中心支撑轴平行于所述支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平台还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点枢接在所述中心支撑轴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是沿所述中心支撑轴轴向排列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分为约束端和自由端,所述绝缘平台合拢,所述第二支撑板保持水平,所述绝缘平台展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约束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与所述基础平台中部镂空结构的底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平台的绝缘踏板上设置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导轨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通过移动轴与所述导轨槽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平台的绝缘踏板的顶面上设置中心支撑孔。进一步的,所述杆上带电作业平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杆上抱箍平台的绝缘横梁的顶面和所述绝缘间隔的底面之间的微调升降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间隔为普通绝缘间隔或者雨天绝缘间隔。进一步的,所述杆上抱箍平台上,所述绝缘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横梁的底面连接的位置是可调的。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技术方案,即通过杆上抱箍平台的三角支撑架构,对绝缘间隔和绝缘平台形成支撑,绝缘平台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约束与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相互卡接,将操作人员的重力转移到基础平台上,保持了绝缘平台重心的稳定。其技术效果是其能将带电操作人员抬升到指定的高度进行杆上带电作业,同时保证所述带电作业平台重心的稳定和绝缘,保证带电作业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杆上抱箍平台4通过钳位夹具将所述赶上抱箍平台4固定电线杆上,防止所述赶上抱箍平台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加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绝缘平台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绝缘平台合拢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绝缘平台安装围栏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绝缘平台受力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雨天绝缘间隔上的绝缘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微调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杆上抱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为了能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所述杆上带电作业平台从上到下依次为绝缘平台1、绝缘间隔2、微调升降机构3和杆上抱箍平台4 ;其中所述杆上抱箍平台4固定在电线杆上,而所述微调升降机构3非必要零部件。所述微调升降机构3、绝缘间隔2都是现有技术,所述绝缘平台1显示的是其侧视图。请参阅图加和图2b,本专利技术的一组多功能构件组成杆上带电作业平台的绝缘平台1,包括基础平台11,绝缘踏板12、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其中所述绝缘踏板 12、第一支撑板13在所述基础平台11水平横向两侧是成对设置的;所述绝缘踏板12通过旋转轴15枢接在所述基础平台11水平横向两侧的顶端;所述第一支撑板13的第一端通过支撑轴16枢接在所述基础平台11水平横向两侧的底端,所述第一支撑板13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踏板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3的第二端与所述绝缘踏板12活动连接之间的活动连接是可以这样实现的所述绝缘踏板12上设置与所述旋转轴15垂直的导轨槽18 ;所述第一支撑板 13的第二端通过移动轴19与所述导轨槽18活动连接,即所述移动轴19能在所述导轨槽 18内沿所述导轨槽18的轴向滑动。所述绝缘平台1合拢,移动轴19滑向所述导轨槽18上靠近所述旋转轴15的一侧; 所述绝缘平台1展开,移动轴19滑向导轨槽18上远离所述旋转轴15的一侧。所述基础平台11具有中部镂空结构,所述中部镂空结构的底面设置中心支撑轴 17,所述中心支撑轴17位于所述底面的水平横向的中部,且所述中心支撑轴17平行于所述支撑轴16 ;所述绝缘平台1的第二支撑板14也是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14的中点枢接在所述中心支撑轴17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14是沿所述中心支撑轴17的轴向排列的;所述第二支撑板14分为约束端和自由端,所述绝缘平台1合拢,所述第二支撑板 14保持水平;所述绝缘平台1展开,所述第二支撑板14的约束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3的第一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4的自由端与所述基础平台11的中部镂空结构的底面接触。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一支撑板13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板14约束端的卡接以及第二支撑板14的自由端与基础平台11的中部镂空结构的底面的接触,能将所述施加在绝缘踏板12上的人的重力传递到基础平台11上,保证所述绝缘平台1重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明王顺年宗明卢慧清孙雁陈海昆蓝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置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