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胜华专利>正文

稻谷及类似颗粒的分离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33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使稻谷或类似颗粒与杂质分离并输送提升的装置,其中至少设有一组与驱动轮和张紧轮配合呈闭合环状且带有编织缝隙的纤维织物型分离传输带,其下方应有与水平夹角大于45°的直线上行区段,进料口位于与此区段相应位置处。进料口与此段分离传输带表面间设有带排杂质活动门的承托结构。分离传输带下行区段中设有与其表面相接触的刮板结构。本装置可有效分离“并肩”杂质,且同时完成分离后稻谷等颗粒的输送提升。(*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可用于使稻谷或表面带有芒刺或纤毛的类似颗粒与所混杂的杂质颗粒分离和输送的装置。稻谷在收贮、加工过程中,将混于其中的砂石等无机杂质和麦、豆、稗等有机杂质颗粒分离除去是保证粮食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一个处理过程。根据这些杂质颗粒与稻谷颗粒间的体积大小、比重、气体动力学等方面性质的差异,目前可分别以使用筛选、风选、比重去石等方式和原理的设备进行清理除杂。但对于与稻谷颗粒同体积,同比重、同颜色的所谓“并肩”杂质,这些方法和设备就很难甚至无法分离去除。另一方面,目前的除杂与除杂后的输送提升是分别进行的,分离除杂设备必须与皮带输送、斗式提升或气力输送等设备相配套,有时甚至需人力参与输送与提升,既占地耗能,又十分不方便。由对稻谷形态颗粒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其颖和棱的表面上带有许多芒针状、钩状的小刺或茸毛。具有类似表面性状结构的颗粒物,如不少植物的果实、子种颗粒还有许多。这些颗粒与许多纤维织物接触后,其表面的茸毛或刺、钩即会与纤维织物的纤维或编织缝隙发生钩挂、缠绕,出现这些颗粒被“粘附”在织物上的现象。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时常可见。据此,实本用新型首先的目的是利用这一现象和特点,为解决上述杂质分离和/或输送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分离和清除稻谷中常见的有机和无机杂质,特别是分离清除“并肩”杂质,并同时完成输送提升的装置。此外,这种装置也可用于具有类似表面性状结构的颗粒与杂质的分离和输送。在本技术装置的机架上,至少应设有一组由带有编织缝隙的纤维织物型闭合环状的分离传输带,并有由驱动装置,如电机带动转动的驱动轮或驱动轴及若干张紧轮或张紧轴与之配合,将此分离传输带张紧并可作循环输送运动。此分离传输带至少在下方应有一与水平夹角大于45°的直线上行区段。待分离杂质的物料进料口设置在与此区段相适应的适当位置处。在进料口与此区段分离传输带间设有以向传输带方向下斜且可与分离传输送带表面相接触的承托结构,并在该接触部位附近设置有排杂活动门。这里所说的承托结构与分离传输带相接触的部位以位于该传输带区段的下方或底端为好。当待分离物料自进料口送入装置经承托结构与此区段分离传输带接触后,稻谷等表面带有芒刺,纤毛的颗粒即会“粘附”在传输带上,此“粘附”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时,即可随传输带的移动被带走。而各种表面光滑的杂质颗粒则因不会“粘附”被留存在承托结构与分离传输带相接触的部位处。根据杂质量的多少,定时或不定时地打开排杂活动门,即可将分离出的杂质颗粒排放走。根据对稻谷等颗粒输送距离和/或高度的要求在闭合环形分离传输带下行区段中的适当部位处以可与传输带外表面相接触的形式设一刮板结构,可十分容易地使“粘附”在传输带上被带走的颗粒刮离传输带,除杂与输送和/或提升过程一次完成。改变分离传输带的宽度,运行速度及设置的组数可适应不同分离输送效率的要求。为防止粉尘飞扬和/或混入新的杂质颗粒,可将在进料口和刮板结构出口间的全部分离和输送部分设置在密闭的防尘机壳或机罩之中。为更方便调节对分离杂质后颗粒的输送距离或输送高度,可将分离传输带及其张紧结构与适当形式的活动架或活动臂结构相配合,如与可沿机座作直线伸缩调节的活动支架,或可绕基座或机架上适当部位处的支撑转轴旋转调节角度方向的支臂等可活动调节的结构配合即可实现。以下用附图所示的实例说明本技术的结构,但不应将其理解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装置的结构原理图2本技术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结构形式例1如图1所示,本例是一种输送距离、高度不可调的稻谷分离输送提升装置。在防尘封闭的机壳8内的机架上并列设置有若干组下部为竖直状态由合成纤维编织所成带有编织缝隙的分离传输带4,每组分离传输带4均为闭合环状,其环圈的底部均设置有可由电机带动旋转的驱动轮轴3,与若干张紧轮轴5相配合,将分离传输带张紧,并在驱动轮轴3带动下可作循环输送运动。其中最好至少有一个张紧轮为可在机架上移动位置而调节分离传输送带张紧程度的可调节形式。在分离传输带下方竖直段的上行方向一侧的机壳体处设置有稻谷进料口1,进料口与最远一组分离传输带4底端间设置有向该传输带底端倾斜的稻谷承托板14,此承托板14的近端由转轴15联在机架上,远端为自由端,并由受开关16控制的排杂门2使其保持在能与该最远一组分离传输带4的底端相接触的位置上,防止稻谷泄漏。在每组分离传输带4顶端向下运行的初始部位处均设有一带刮板的出料斗6,经弹簧7使其上端保持与传输带4的外表面相接触。混有杂质的稻谷自进料口1进入后,在承托板14上与作循环输送移动的分离传输带4接触后,稻谷颗粒“粘附”于传输带并随带上行,到刮板出料斗6处被刮离传输带表面卸出,完成与杂质颗粒分离和提升输送过程。与稻谷分离的杂质逐渐积聚于承托板14远方自由端与最远一组分离传输带底端的接触部位处,定时或不定时地通过开关16带动排杂门2,使承托板14自由端脱离与该部位分离传输带底端的接触,杂质颗粒即可被排放出。例2如图2所示,此例为一种提升输送距离或高度可调节形式的稻谷分离输送装置。与上例结构不同处仅在于机架中设置有一可沿滑槽10作上下调节移动的活动架9,由与滑槽10相配合的定位销11将可活动架9固定于任何所需和允许的高度上。在活动架9的顶端及中间适当部位处设置有若干张紧轮轴5,分离传输带4由机架及活动架上的张紧轮轴共同张紧。机架上设置有与活动架9适当部位处的齿条相配合的调节齿轮12,以方便活动架9高度位置的调节操纵。分离传输带4上行侧的上部周围设有折叠可伸缩形式的活动防尘罩13,以便与活动支架9的上下移动相配合。权利要求1.一种稻谷及类似颗粒的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带有编织缝隙的纤维织物型闭合环状分离传输带(4),由与之相配合的张紧轮或轴(5)和受驱动装置带动转动的驱动轮或轴(3)张紧并可作循环输送运动,至少在此分离传输带的下方应有一与水平夹角大于45°的直线向上行区段,进料口(1)设置在与此区段相适应的位置上,进料口(1)与此区段分离传输带间以向传输带下斜并与传输带表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有承托结构(14),并在所说的该接触部位附近设置有排杂活动门(2),在分离传输带(4)的下行区段适当部位处,以与该分离传输带(4)表面相接触的形式设置有使颗粒脱离传输带的刮板结构(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承托结构(14)与所说分离传输带的底部表面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刮板结构(6)设置在分离传输带(4)下行区段的起始部位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高度距离可以调节的活动架(9),至少在其顶端部设置有用于张紧分离传输带(4)的张紧轮或轴(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动架(9)以滑槽(10)及定位结构(11)与机架联接配合。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分离传输带(4)外设置有防尘封闭机壳罩(8)。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使稻谷或类似颗粒与杂质分离并输送提升的装置,其中至少设有一组与驱动轮和张紧轮配合呈闭合环状且带有编织缝隙的纤维织物型分离传输带,其下方应有与水平夹角大于45°的直线上行区段,进料口位于与此区段相应位置处。进料口与此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谷及类似颗粒的分离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带有编织缝隙的纤维织物型闭合环状分离传输带(4),由与之相配合的张紧轮或轴(5)和受驱动装置带动转动的驱动轮或轴(3)张紧并可作循环输送运动,至少在此分离传输带的下方应有一与水平夹角大于45°的直线向上行区段,进料口(1)设置在与此区段相适应的位置上,进料口(1)与此区段分离传输带间以向传输带下斜并与传输带表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有承托结构(14),并在所说的该接触部位附近设置有排杂活动门(2),在分离传输带(4)的下行区段适当部位处,以与该分离传输带(4)表面相接触的形式设置有使颗粒脱离传输带的刮板结构(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胜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