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0794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前脚、两平行设置的后脚及车手,其还包括一卡合部、一连动杆及一套管,所述后脚的上端及所述车手的下端通过所述卡合部枢接,所述连动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脚上,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脚上,所述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合件上,所述前脚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卡合部释锁后,对所述车手施加向下的压力,使车手向下枢转,同时后脚组件绕卡合部向上枢转,而前脚组件向上滑动,最终将所述婴儿车架收合,大大简化了婴儿车架的结构,单手操作就能实现车架的收合及打开,使用更加便捷,且收合时车架的体积能收缩到最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婴儿车的车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婴儿车早已广泛应用于有儿童的家庭中,而婴儿车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实用性及携带性需求,在构造上大多设计为可收合的结构,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打开供儿童使用,在不需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为了实现上述可收合的功能,现有婴儿车一般都包括一收合机构,但现有的收合机构,有的结构过于复杂,且收合时无法将婴儿车的体积缩到最小,且收合或者打开时,由于操作的复杂性,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收合后体积较小、且操作简便的婴儿车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合后体积较小、且操作简便的婴儿车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婴儿车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前脚、两平行设置的后脚及车手,其还包括一卡合部、一连动杆及一套管,所述后脚的上端及所述车手的下端通过所述卡合部枢接,所述连动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脚上,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脚上,所述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合部上,所述前脚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上。较佳地,所述套管具有一长槽,一铆钉穿过所述前脚及所述长槽与所述连动杆相互铆接,所述长槽用于限制前脚的伸缩范围。较佳地,所述卡合部包括过渡件、固定件及卡合件,所述后脚通过所述固定件枢接于所述过渡件上,所述卡合件设置于所述过渡件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手的下端,所述卡合件活动地卡合于所述固定件上。较佳地,所述卡合件的前端具有呈台阶状的抵触部,所述固定件上具有与所述抵触部相对应的卡合槽。较佳地,所述套管与所述前脚外还套设有一弹性套筒,弹性套筒可遮盖套管与前脚之间的滑动部位。较佳地,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一滑套及一座管,所述座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过渡件上,所述滑套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座管上,所述滑套的另一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前脚上,前脚在套管上滑动的过程中,滑套沿前脚滑行,且其另一端绕座管枢转。较佳地,所述车手的上端设置有单手收合操作部,使车架收合的操作更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婴儿车架,其包括一卡合部、一连动杆及一套管,后脚的上端及所述车手的下端通过所述卡合部枢接,所述连动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脚上,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脚上,所述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合部上,所述前脚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卡合部释锁后,对所述车手施加向下的压力,使车手向下枢转,同时后脚组件绕卡合部向上枢转,而前脚组件向上滑动,最终将所述婴儿车架收合, 大大简化了婴儿车架的结构,单手操作就能实现车架的收合及打开,使用更加便捷,且收合时车架的体积能收缩到最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婴儿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婴儿车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婴儿车架的卡合部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婴儿车架拆除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婴儿车架拆除套筒与管塞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婴儿车架展开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婴儿车架收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婴儿车架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前脚组件及后脚组件,所述前脚组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前脚10,所述后脚组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后脚20,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车手30、卡合部40、连动杆50、座管60、滑套70及套管80,所述后脚20 的上端、所述车手30的下端之间通过所述卡合部40枢接,所述套管80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合部40上,所述前脚10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80上;所述连动杆5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脚20上的A点,所述连动杆50的另一端藉由铆钉502穿过前脚10及内部套管80的长槽 80A后枢接于所述前脚10上的B点,长槽80A用以限制所述套管80与前脚10之伸缩滑动范围。连动杆50用以驱动所述前脚10滑动而实现所述婴儿车架的收合,缩短收合后的车架的纵长;座管6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卡合部40的内侧的C点,另一端与滑套70的一端枢接于D点。滑套70的另一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前脚10上,在所述前脚10外还套设有一弹性套筒90,弹性套筒90用于遮盖前脚10上的滑动部位,以防灰尘进入;且所述车手30的上端还设置有单手收合操作部310。如图1-图3所示,所述卡合部40包括过渡件410、固定件420及卡合件430,所述过渡件410与所述车手3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后脚20的上端与固定件420固定连接并藉由固定件420与过渡件410枢接。所述卡合件430连接于所述车手30的下端并设置于所述过渡件410内,所述卡合件430的前端具有呈台阶状的抵触部,所述固定件420上具有与所述卡合件430的抵触部相对应的卡合槽,所述卡合件430的抵触部活动地卡合于所述固定件420的卡合槽内。另外,所述过渡件410还与套管80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管80的另一端可伸缩的连接于前脚10上。如图4、图5所示,所述套管80的侧壁开设有长槽80A,所述前脚10通过所述套管80可伸缩的连接于所述过渡件410上。具体地,所述套管8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渡件 410上,所述前脚10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80,一铆钉502穿过所述连动杆50、套管80上的长槽80A后枢接于前脚10上的B点,长槽80A用以限制所述套管80与前脚10之伸缩滑动范围。另外,在所述前脚10的上端还设置有管塞110。所述座管60的两自由端则连接于所述过渡件410的内侧,座管60的另一端向车架的前方延伸,所述滑套70的一端于D点枢接于所述座管60上,所述滑套70的另一端则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前脚10上;车架收合时,连动杆50带动前脚10沿套管80向上滑动以缩短车架的纵长;而套设在所述套管80与所述前脚10外的弹性套筒90,用于遮盖前脚10与套管80上的滑动部位,防止灰尘进入。如图6、图7所示,需收合本技术婴儿车架时,通过所述单手收合操作部310 可使所述卡合部40释锁,然后对车手30施加向下的压力,车手30沿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向下运动,而后脚20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向上运动。连动杆50带动前脚10沿套管80顺着图中箭头方向向上滑动,以收合车架,且前脚10沿套管80向上滑动能有效缩短车架的纵长。前脚10在套管80上向上滑动的同时,滑套70沿前脚10向下滑行,同时其另一端以D 点为轴绕座管60枢转,车架收合后的状态如图7所示。由于本技术的婴儿车架,其包括卡合部40、连动杆50及套管80,所述后脚20 的上端及所述车手30的下端通过所述卡合部40枢接,所述连动杆5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脚20上,所述连动杆50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脚10上,所述套管80固定连接于所述卡合部40,所述前脚10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80上。所述卡合部40释锁后,对所述车手30施加向下的压力,使车手30向下枢转,同时后脚20绕卡合部40向上枢转,而前脚10与套管 80相对滑动缩短距离,最终将所述婴儿车架收合,大大简化了婴儿车架的结构,单手操作就能实现车架的收合及打开,使用更加便捷,且收合时车架的体积能收缩到最小。本技术的婴儿车架结构,并不限于在婴儿车上使用,还可根据需要用于相类似的其他车上,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昌陈韵如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