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0476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4:22
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属于藻类繁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附着基预处理,采苗池准备,种藻准备、采苗、幼苗培育、海区投放和海上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在人工鱼礁、石块或水泥构件上种植鼠尾藻,通过分阶段附着强化训练,使其能够牢固结合在这些材料表面上,然后在适当时机投放到海水中,鼠尾藻可以年复一年地在这些附着基上生出新的枝条,解决了因人为破坏造成的鼠尾藻资源枯竭和为维持海区藻类资源而年复一年的繁育的问题,在环境修复和资源恢复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时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藻类繁殖
,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 (Mert. )0. Kuntze]是我国沿海潮间带常见的海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鼠尾藻的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兴起,作为海参优质饵料的鼠尾藻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大批量采集使得本就有限的鼠尾藻野生资源在最初的几年就已濒临枯竭,现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鼠尾藻野生资源的快速枯竭除了需求增长过快和资源较少两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多年生的鼠尾藻的自然增殖极为有限和缓慢,而采集过程中很容易连假根拔起,导致整株(假根)损毁,无法产生新的营养枝条。经过观察,采集野生鼠尾藻的过程会造成约10 25%的藻株被“连根拔起”,年复一年的累积后果十分严重。近些年来,为了应对市场需要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我国初步掌握了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供需矛盾,减轻对野生资源的过度依赖提供了希望。但是却无法解决野生资源的枯竭状态和资源恢复工作。这是因为现有的工艺技术只能使用软性材料制作的附着基,比如棕绳、织带乃至竹片等编织的苗帘。这种苗帘柔软易操作,适合海上养殖,但是不能够长期使用,多半只能使用数月,因此与之相关的工艺和技术无法用于在海滩和海洋牧场恢复鼠尾藻资源。由于鼠尾藻的盘状假根只能在受精卵开始萌发的时候一次附着成功,无法二次移植。附着以后的盘状假根每年从柄部分生出新的营养枝条,来年春夏长大成熟后溃烂败落, 这时候新一茬的营养枝已经达到数厘米长。盘状假根不能移植后再次附着,决定了鼠尾藻多年连续分生枝条的优势也没法利用,因此需要一种直接种植到石块和水泥构件上的方法,以期达到一次种殖,长期生产和资源恢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利用鼠尾藻的繁殖特性,直接在人工鱼礁、石块或水泥构件等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使其能够牢固结合在这些材料表面上,然后在适当时机投放到海水中,鼠尾藻可以年复一年地在这些附着基上生出新的枝条,解决了为维持海区藻类资源而年复一年的繁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附着基预处理,采苗池准备,种藻准备、采苗、幼苗培育、海区投放和海上管理;所述的附着基预处理为外径不大于1米的硬质附着基,使用前经2d以上的淡水或海水浸泡,并去除附着基表面有附着物;所述的采苗池准备,采苗池位于棚状车间内,采苗车间要求空气通透,光照、温度适宜,室内光线可达到室外自然光的40 50%,通过加挂黑编织网帘来调节光照;将采苗用的水泥池用5 1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并冲洗干净,池底摆放处理好的附着基;所述的种藻准备,选择发育健壮、侧枝多、具有较多成熟生殖托且发育饱满、色泽为浅黄褐色的鼠尾藻藻体作为种藻;使用前进行阴干刺激,阴干刺激的方法是,将种藻放在空气流通较好的阴凉处摊开静置50 70min,脱水率控制在50% 60% ;阴干好的种藻先经过清洗、清理敌害生物和附着生物;所述的采苗,将阴干刺激后的种藻,均勻铺放在水体中的附着基上方,光照强度为 3000 40001x,水温22士2°C,2 3d后就会有足够多的受精卵沉降在附着基表面上,移出种藻,保持原有条件不变2d后转入幼苗培育阶段;所述的幼苗培育,采苗结束后,经过2d的附苗期,放低水位,用水流冲洗附着基表面,将表面上的沉积物和零散藻枝冲洗干净,整个幼苗培育期持续4周以上,时间越长,幼苗越大,越有利于后期管理和成活;期间保持水质更新,水温22士2°C、光照4500 60001x, 并做好日常清理;幼苗培育期要着重进行附着力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附苗期结束第1、2周,使用小型潜水泵供水,进水不另加压力,直接使用软管冲洗附苗的附着基表面,最高压力不超过IMpa,每两天1次;第二阶段附苗期结束第3、4周,使用高压水枪冲洗附着基表面和幼苗,每天1次; 根据幼苗耐冲击力情况,由低到高调节压力,最高压力不超过2Mpa ;第三阶段附苗期结束第5周至下海前,使用高压水枪冲洗附着基表面和幼苗,每天1次;根据幼苗发育和耐冲击力情况,由低到高调节压力,最高压力不超过3Mpa ;所述的海区投放和海上管理为,幼苗在室内培育到5mm高以上时,择机下海投放; 投放的时间选在早晨或者傍晚,分批操作,下海操作时间不超过air,保持幼苗湿润;下海后3个月内每周1 2次以高压水枪冲洗清理表面沉积物,减轻固着型动植物对幼苗的干扰,直至幼苗长到1.2cm高以上。进一步,所述的硬质附着基为石头、海洋牧场的人工渔礁或水泥构件。进一步,所述的种藻在阴干刺激后的清洗为用尿素与海水按0. 0.2%的质量体积比混合后,浸泡冲洗所述种藻5 10分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鼠尾藻的繁殖特性,直接在人工鱼礁、石块或水泥构件上种植鼠尾藻,使其能够牢固结合在这些材料表面上,然后在适当时机投放到海水中,鼠尾藻可以年复一年地在这些附着基上生出新的枝条,解决了因人为破坏造成的鼠尾藻资源枯竭和为维持海区藻类资源而年复一年的繁育的问题,在环境修复和资源恢复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本专利技术在硬质附着基表面“直接种植”鼠尾藻,在幼苗培育后期分阶段进行附着力强化训练,这样“种植”的鼠尾藻通过盘状假根牢牢固着在附着基上,每年生发新的营养枝条,达到一次采苗“种植”,多年连续生长的目的。有利于在海岸潮间带或海洋牧场浅水区域增殖鼠尾藻。解决了无法在石块、水泥块等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难题。本专利技术在采苗期控制光照强度为3000 40001x,培育期4500 60001x,既能保证幼苗发育,又能有效遏制杂乱藻类的附着干扰。附图说明图1种殖成功的石块图2石块上的鼠尾藻幼苗(微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附着基预处理,采苗池准备,种藻准备、采苗、幼苗培育、海区投放和海上管理;1、附着基及预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石块作为附着基(如图1),在使用前经2d的海水浸泡。如果石块上有较多生物附着物,则可在浸泡处理前或两次浸泡中间,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去除表面附着物。生物附着物用化学方法处理用有效氯3mg/L消毒剂水溶液浸泡证;非生物性附着物是用物理方法(电动工具)清理的。上述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过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并用海水浸泡和冲洗2 3次,确保附着基没有残留的消毒剂。2、采苗池准备采苗池用的是位于棚状车间内的水泥池,车间要保持空气通畅,车间顶棚有间隔地去掉部分材料,拆掉的面积约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加上四周窗户敞开,有利于空气流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这样的顶棚条件下,室内光线可达到室外自然光的40 50%,使得在中午晴朗天气中,水泥池口水平面的光照强度最强达到6000Ix左右的光照强度,通过加挂黑色编织网帘来进一步细调光照。采苗期适当低光照(40001x),培育期略高(4500 60001x)。水泥池要经过清扫、冲洗后,再用海水浸泡2d以上,新建的池子要先用淡水浸泡2 次,每次5d以上。使用前要使用5mg/L高锰酸钾消毒,最后用海水冲洗干净备用。采苗池准备好以后。再将处理好的石块密集摆放于采苗池底,加入海水,使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附着基预处理,采苗池准备,种藻准备、采苗、幼苗培育、海区投放和海上管理;所述的附着基预处理为外径不大于1米的硬质附着基,使用前经2d以上的淡水或海水浸泡,并去除附着基表面有附着物;所述的采苗池准备,采苗池位于棚状车间内,采苗车间要求空气通透,光照、温度适宜, 室内光线可达到室外自然光的40 50%,通过加挂黑编织网帘来调节光照;将采苗用的水泥池用5 1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并冲洗干净,池底摆放处理好的附着基;所述的种藻准备,选择发育健壮、侧枝多、具有较多成熟生殖托且发育饱满、色泽为浅黄褐色的鼠尾藻藻体作为种藻;使用前进行阴干刺激,阴干刺激的方法是,将种藻放在空气流通较好的阴凉处摊开静置50 70min,脱水率控制在50% 60% ;阴干好的种藻先经过清洗、清理敌害生物和附着生物;所述的采苗,将阴干刺激后的种藻,均勻铺放在水体中的附着基上方,光照强度为 3000 40001x,水温22士2°C,2 3d后就会有足够多的受精卵沉降在附着基表面上,移出种藻,保持原有条件2d不变,即转入幼苗培育阶段;所述的幼苗培育,采苗结束后,经过2d的附苗期,放低水位,用水流冲洗附着基表面, 将表面上的沉积物和零散藻枝冲洗干净,整个幼苗培育期持续4周以上,时间越长,幼苗越大,越有利于后期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修涛王飞久汪文俊刘福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