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分析仪器,主要涉及一种移液管。
技术介绍
现有移液管在使用时,需挤压吸耳球,使球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将吸耳球尖端的吸嘴插入移液管上端的内孔中,移液管的下端浸入试剂,再放松球体,由于试管内外压差的作用,试剂即由移液管下端尖口进入管内。需挤出时挤压球体即可。使用这种方法时,如果挤压球体的力度掌握不好,常常会把试剂吸入吸耳球体内,甚至还会由移液管上端溢出流到操作者的手上,由于试剂经常包含一些强酸、强碱的物质,因此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安全性较差。同时,误吸出的试剂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专利97246509.X公开了一种滴定管,在管子上端连接有一条长胶皮管,管内塞有玻璃球,工作时吸耳球通过长胶管的端头吸排气体。这种装置的优点是可通过圆球限制进气量而控制所吸的试剂量,避免了试剂被吸进吸耳球内或流到手上。缺点是胶皮管太长,圆球距滴定管口太远,使得操作动作反应慢、误差大,难以保证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控制吸取试剂的精度、安全性好、结构简单并操作方便的移液管。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液管,包括移液管和套在移液管上端口的胶管,在胶管内设置有圆球,所述胶管的工作长度为0.5~8cm。所述圆球与胶管内孔过盈配合,圆球位于胶管的下端。所述胶管的工作长度为1.5~4cm。所述胶管的工作长度为2~3cm。由于将胶管的工作长度设置为2~3cm,胶管内的圆球位于胶管的下端,靠近移液管口,这样当手捏胶管的圆球部位进行操作时,其动作反应迅速,误差小,吸量精度易于控制且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液管,包括移液管和套在移液管上端口的胶管,在胶管内设置有圆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的工作长度为0.5~8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向阳,冉丹,高峰伟,贺柯,孙灵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