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953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出秸秆运送装置,能够减少排出秸秆的停滞而顺畅地向后方运送。上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使植株根运送部(80)的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运送终端部面向配置于脱粒装置的后侧的排出秸秆切割机(96)的上方,并且使穗尖运送部(60)的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部面向配置在排出秸秆运送装置(50)的下侧的吸引排尘风扇(90)的上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设于联合收割机(combine)等的脱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如下结构设置具有植株根侧运送装置和穗尖侧运送装置且从送料链接收脱粒后的排出秸秆并继续向后方运送的排出秸秆运送装置,并从运送终端侧驱动该排出秸秆运送装置(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55827号公报然而,现有的从运送终端侧驱动的排出秸秆运送装置的穗尖侧运送装置的全长较长,在脱粒装置的后部需要配置该排出秸秆运送装置的较大空间,滚筒室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难以在滚筒室设置特长的脱粒滚筒,存在着脱离效率降低的可能性。此外,穗尖侧运送装置的终端部面向到排出秸秆处理装置的排出秸秆切割机的上侧。因此,尤其是存在着排出秸秆的穗尖缠在穗尖侧运送装置的终端部,从而无法高效地向排出秸秆切割机供给排出秸秆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课题在于消除上述问题点。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技术如下所述。S卩,第一方面的技术为一种脱粒装置,其中,在具有脱粒滚筒(1 的滚筒室(10)的下方设有摆动筛选装置(21),在所述滚筒室(10)的左右一侧设有禾秆运送用的送料链(18),并且,设有从该送料链(18)的运送终端部接收脱粒后的排出秆并继续向脱粒装置的外部运送的排出秸秆运送装置(50),在该排出秸秆运送装置(50)的下侧设有吸引所述摆动筛选装置上的尘埃的吸引排尘风扇(90),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秸秆运送装置(50)具备植株根运送装置(81)和穗尖运送装置(61),所述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运送终端部面向配置于脱粒装置的后侧的排出秸秆切割机(96)的上方,所述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部面向所述吸引排尘风扇(90)的上方。第二方面记载的技术为,根据第一方面记载的脱粒装置,所述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部配置于所述吸引排尘风扇(90)的旋转轴(90A)的前侧上方。第三方面记载的技术为,根据第二方面记载的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设有壳体(91),所述壳体(91)包括覆盖所述吸引排尘风扇(90)的前侧并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91A)和覆盖吸引排尘风扇(90)的上侧的上表面(91B),所述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部配置于倾斜面(91A)的后侧上方的部位。第四方面记载的技术为,根据第三方面记载的脱粒装置,所述壳体(91)的上表面(91B)为水平的、或者平缓地向后下方倾斜。第五方面记载的技术为,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脱粒装置,所述穗尖运送装置(61)设置成相对于覆盖吸引排尘风扇(90)的前侧的倾斜面(91A)平缓地向后上方倾斜。第六方面记载的技术为,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脱粒装置,设于所述穗尖运送装置(61)的后部并驱动该穗尖运送装置(61)的穗尖驱动轴(63A)与设于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中间部并驱动该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植株根驱动轴(83A)相连结。第七方面记载的技术为,根据第六方面记载的脱粒装置,所述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起始端侧的部位构成为以设置于该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侧的穗尖驱动轴(63A)为中心上下转动自如。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面记载的技术,能够防止排出秸秆的穗尖缠在穗尖侧运送装置的终端部而以运送姿势混乱的状态投入排出秸秆切割机(96)的情况。根据第二方面记载的技术,在第一方面记载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将排出秸秆运送装置(50)的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部配置于吸引排尘风扇(90)的旋转轴(90A)的前侧上方的部位,该吸引排尘风扇(90)配置于排出秸秆运送装置(50)的下侧,因此,能够将脱粒装置的整体高度抑制得较低。根据第三方面记载的技术,在第二方面记载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将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终端部配置于倾斜面(91A)的后侧上方的部位,因此,能够防止排出秸秆的穗尖与倾斜面(91A)的干涉,能够将穗尖可靠地运送到倾斜面(91A)的后方。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技术,在第三方面记载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将壳体(91)的上表面(91B)设置成水平、或者平缓地向后下方倾斜,因此,能够高效地将由穗尖运送部(60)运送的禾秆的穗尖运送到排出秸秆切割机(96)的上方,能够防止运送时的停滞。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技术,在第四方面记载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将穗尖运送装置(61)设置成相对于倾斜面(91A)平缓地向后上方倾斜的姿势,因此,能够顺畅地从送料链(18)接收排出秸秆,并且能够防止排出秸秆的运送姿势混乱。根据第六方面记载的技术,在第二方面记载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设于穗尖运送装置(61)的后部并驱动该穗尖运送装置(61)的穗尖驱动轴(63A)与跟该穗尖驱动轴(63A)同轴且设于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中间部并驱动该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植株根驱动轴(83A)相连结,并一体地驱动,从而能够减少运送时产生的排出秸秆缠在驱动轴(63A、83A)的情况,能够使穗尖运送装置(61)和植株根运送装置(81)的安装结构变得简易,还能够削减制造成本。根据第七方面记载的技术,在第二方面记载的技术的效果的基础上,将穗尖运送装置(61)的运送起始端侧的部位构成为以设置于运送终端侧的穗尖驱动轴(63A)为中心上下转动自如,因此,能够与脱粒后的排出秸秆的量对应地、简易地改变穗尖运送部(60)的倾斜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图4是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4图5是联合收割机的纵剖视图。图6是排出秸秆运送装置的放大左侧视图。图7是联合收割机的横剖视图。图8是排出秸秆运送装置的放大俯视图。图9的(a)是穗尖运送装置的左侧视图,(b)是植株根运送装置的左侧视图。图10是排出秸秆运送装置的后视图。标号说明3 脱粒装置;10 滚筒室;12 脱粒滚筒;13 脱粒滚筒轴;15:禾秆供给口;16:喂入口;17:排出秸杆口;18:送料链;20 筛选室;21 摆动筛选装置;25 扇车;28 一次流槽;29 二次流槽;32 排尘处理筒;42 二次处理筒;50 排出秸杆运送装置;60 穗尖运送部;61 穗尖运送装置;62 前部从动链轮;63 后部驱动链轮;63A 穗尖驱动轴(驱动轴);72 传动装置(齿轮箱);72A 输入轴;72B 输出轴;73 第一连结轴;74 第二连结轴;75:第一穗尖引导杆;78:第二穗尖引导杆;80 植株根运送部;81 植株根运送装置;82 前部从动链轮;83:中间部驱动链轮;83A 植株根驱动轴(驱动轴);84 后部从动链轮;88:植株根夹持引导杆;90:吸引排尘风扇;90A :旋转轴(轴);91:壳体;9IA 倾斜面;9IB 上表面;95 排出秸秆处理装置;96 排出秸秆切割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权宜地示出方向并说明,然而并不由这些说明限定结构。就联合收割机而言,如图1 图4所示,在联合收割机的机体架1的下侧设有具有用于在土壤面行驶的左右一对履带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架1的上方左侧设有进行脱粒和筛选的脱粒装置3,在脱粒装置3的前侧设有收获田地的禾秆的收割装置4。利用收割装置4收割的禾秆由供给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宽树里路久幸竹内贤一朗水岛淳上加郁朗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