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06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蒸馏装置上使用、用于共沸物分离的相分离器。该相分离器主要由带夹套的分离筒、连有弯管的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及活套法兰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分离筒为柱状容器,外带冷却夹套,两端有凸缘,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为一特种弯管,旋转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可选择共沸物馏分中的重组分或轻组分回流或出料。(*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相分离器,尤其是一种小型蒸馏装置上使用的分离共沸物用的相分离器。蒸馏是化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液态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液态混合物的沸点差别,通过蒸馏将两种或多种混合物分离得到纯净的化合物或某一馏程范围的混合物的方法。所用的设备一般为蒸馏塔。对于两种或多种具有相近沸点的混合物的分离,一般是采用共沸蒸馏或萃取蒸馏来达到,这可根据其比重差对塔顶馏出的共沸物采用相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分离后选择其中不同的组份出料或回流。传统的小型玻璃蒸馏试验装置上不设有这种相分离设备,使得共沸物的分离需要另外增加一套工艺装置处理,这给试验人员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蒸馏装置上使用的相分离器,相分离器直接与回流头相连,可选择性地采取共沸物中的轻组分或重组分回流或出料。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整个相分离器由分离筒、回流相调节管、取出相调节管和活套法兰等组成。其中分离筒外部带有冷却夹套,左侧设有一个进料口,进料口与回流头上的出料管相连,分离筒下端设有一个放料口,分离筒两端为凸缘,可联接活套法兰,一端与回流相调节管联接,另一端与取出相调节管联接。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结构相似,均为两端带凸缘,且直径较大的短管内部联接直径较小,且向外伸出的弯曲细管结构。两个调节管均可轴向转动,转动回流相调节管及取出相调节管可将弯曲细管的开口固定在所需高度。当进行共沸物分离时,蒸馏出的共沸物经回流头上的出料口,进入分离筒内,因其比重不同,使得两种组份在分离筒内上下分层,按工艺要求,可选择重组份或轻组份其中一种由回流相调节管回流到塔内,另一种由取出相调节管出料。过程结束时由放料口将分离器内料液放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整个分离器由分离筒3、回流相调节管1、取出相调节管6、活套法兰5和14构成。其中,分离筒3带有冷却水夹套和冷却水进出口,筒体上设有进料口2、放料口10、凸缘9及12;回流相调节管1和取出相调节管6由弯管4和11、短管7和15、以及凸缘8和13组成,弯管4和11的一端分别与短管7和15的中部相连,另一端为开口。回流相调节管1、取出相调节管6与分离筒3之间分别由活套法兰14及5通过凸缘12、13和8、9相连接。当进行共沸物分离时,先将活套法兰5及14松开,转动件1和件6,按工艺要求选择回流相或取出相,调整弯管4和11开口的位置,使其端部分别向上(或侧上方)和向下(或侧下方),拧紧活套法兰5和14。蒸馏开始后,共沸物馏分经进料管2进入分离筒内,由于比重的不同产生上下分层,这样轻重不同的两种组分即可按工艺要求分离开来,并选择其中一种回流或出料。权利要求1.一种相分离器,由分离筒3、回流相调节管1及取出相调节管6构成,其特征在于分离筒3为柱状容器,外带冷却夹套,两端有凸缘,并分别通过活套法兰5、14与回流相调节管1和取出相调节管6联接;回流相调节管1和取出相调节管6,由两端带凸缘,且直径较大的短管7、15内部连接直径较小且向外伸出的弯管4、11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回流相调节管1及取出相调节管6上的弯管4、11与短管7、15连接后,使短管形成左右不连通的两个腔体,弯管的另一端伸出到法兰凸缘外,并且带有弧形弯曲,且其头部是开口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蒸馏装置上使用、用于共沸物分离的相分离器。该相分离器主要由带夹套的分离筒、连有弯管的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及活套法兰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分离筒为柱状容器,外带冷却夹套,两端有凸缘,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为一特种弯管,旋转回流相调节管和取出相调节管,可选择共沸物馏分中的重组分或轻组分回流或出料。文档编号B01L3/16GK2316024SQ97225838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0日专利技术者彭德强, 谭金梅, 刘杰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分离器,由分离筒3、回流相调节管1及取出相调节管6构成,其特征在于分离筒3为柱状容器,外带冷却夹套,两端有凸缘,并分别通过活套法兰5、14与回流相调节管1和取出相调节管6联接;回流相调节管1和取出相调节管6,由两端带凸缘,且直径较大的短管7、15内部连接直径较小且向外伸出的弯管4、11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强谭金梅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