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的增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9521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油气分离的增压缸,主要将一油压缸、一气压缸,以及一预压缸进行结合,并将导入预压缸内的压缩空气与预压缸内所储存的液压油区隔开来,以确保液压油的品质及节省更换液压油的成本。当压缩空气进入预压缸之后便会推动预压缸内部的一预压活塞,使预压活塞将储存在预压缸的一储油空间内的液压油推入油压缸的一储油空间内,接着油压缸的一油压活塞会受到液压油的压力而带动一油压活塞杆朝工件作动,最后气压缸的一气压活塞杆可受气体压力作用而伸入油压缸的储油空间内,以增加油压缸的油压活塞杆对工件的出力来达到增压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增压缸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油气分离的增压缸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的现有增压缸10,主要包含有一油压缸12、一纵向连接油压缸12 的气压缸14,以及一侧向连接油压缸12的预压缸16。如图2所示,当从外界输入的压缩空气进入预压缸16的储油空间162之后,预压缸16的储油空间162所储存的液压油会直接承受压缩空气的压力而经由一导油通道18流至油压缸12的储油空间122内,并且将所承受的气体压力转换成对油压缸12的油压活塞124的预压力,此时的油压缸12的油压活塞杆1 会因预压力的作用而逐渐朝工件靠近,接着气压缸14的气压活塞杆142会受到本身所产生的气压作用而伸入油压缸12的储油空间122内,如此便能增加油压缸12的油压活塞杆1 对工件的出力,以达到增压效果。然而在前述增压缸10的整个操作行程当中,预压缸16内所储存的液压油不可避免地与从外界输入的压缩空气接触,若压缩空气所含的水分过高时,极易造成液压油产生乳化现象,为了避免变质后的液压油对内部组件的效率及寿命造成不当的影响,操作人员必须时常更换液压油,进而增加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在前述增压缸10的增压行程结束之后,预压缸16内所储存的液压油的回复压力会慢慢地将从外界输入的压缩空气向外排出, 但是液压油与压缩空气所混合而成的油液很容易在排气过程中同时挥发至外界空气,如此一来,除了会对周遭环境造成空气污染之外,也会对附近操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再者,为了让液压油能够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来产生流动,现有增压缸10只能采用纵向的设置,并不能采用横向或其它方向的设置,导致现有增压缸10在使用上会受到许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的增压缸,其在安装上的限制少, 并可确保液压油的品质及节省更换液压油的成本,同时亦能减少空气污染。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增压缸包含有一油压缸、一气压缸,以及一预压缸,其中该油压缸具有一第一储油空间、一设于该第一储油空间内的油压活塞,以及一连接该油压活塞的油压活塞杆,可受液压油的压力作用而作动;该气压缸连接于该油压缸的一端且具有一气压活塞与一气压活塞杆,该气压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该气压活塞,可受该气压活塞的推动而以其另一端伸入该油压缸的第一储油空间内;该预压缸连接于该油压缸的一侧,并具有一连通该第一储油空间的第二储油空间、一连通该第二储油空间的进气通道、一连通该第二储油空间的排气通道,以及一设于该第二储油空间内且位于该进气通道的出口端的预压活塞,可受空气压力的作用而作动。其中该油压缸具有一密封件及一分隔件,该密封件与该油压活塞之间形成该第一储油空间,该分隔件位于该密封件与该油压活塞之间,用以将该第一储油空间区隔出一储油室及一增压室,该储油室连通该预压缸的第二储油空间,该增压室的体积随该油压活塞的位置变化;该气压缸的气压活塞杆穿经该密封件而位于该储油室内,并可受该气压活塞的推动而伸入该增压室内。其中该油压缸具有一连通该第一储油空间的第一导油通道,该预压缸具有一连通该第二储油空间的第二导油通道,该第一导油通道与该第二导油通道相互连通。其中该预压缸具有一注油管,该注油管的一端连接该预压活塞,另一端穿出该预压缸外且具有一注油孔。本技术顶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增压缸的设置不会受到任何方向的限制,此外, 该预压缸的预压活塞将该进气通道与该第二储油空间加以区隔,使得从该进气通道进入的压缩空气与储存在该第二储油空间内的液压油之间在整个行程当中都不会接触到,可达到确保液压油品质及节省更换液压油成本的目的,并且同时能够避免产生两者因相互混合所形成的油液,以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配合附图列举以下较佳实施例,用以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增压缸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先参阅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增压缸20,包含有一油压缸30、一气压缸40,以及一预压缸50。油压缸30具有一油压缸体31、一油压活塞32、一油压活塞杆33、一密封件34,以及一分隔件35。油压活塞32容设于油压缸体31内,可受液压油的压力作用而作动;油压活塞杆33的顶端连接于油压活塞32,可受油压活塞32的带动而以其底端朝工件60作动;密封件;34设于油压缸体31的顶端且与油压活塞32之间形成用以储存液压油70的一第一储油空间36 ;分隔件35设于密封件34与油压活塞32之间,用以将第一储油空间36区隔出一储油室362及一增压室364,其中的增压室364的体积随油压活塞32的位置产生变化。另外,油压缸体31径向地贯穿出一第一导油通道37与第一储油空间36的储油室362相通。气压缸40具有一气压缸体41、一气压活塞42,以及一气压活塞杆43。气压缸体 41的底端连接于油压缸30的油压缸体31的顶端;气压活塞42容设于气压缸体41内,可受压缩空气的作用而作动;气压活塞杆43的顶端连接于气压活塞42,气压活塞杆43的底端穿过密封件34而位于油压缸30的储油室362内,可受气压活塞42的带动而以其底端伸入油压缸30的增压室364内,如图3所示,以达到增压效果。预压缸50具有一预压缸体51、一预压活塞52,以及一注油管53。预压缸体51连接于油压缸30的一侧且具有用以储存液压油的一第二储油空间54,并径向地贯穿出一第二导油通道55与第二储油空间54,同时亦与油压缸30的第一导油通道34相通,另外,预压缸体51具有一连通第二储油空间M的气道56,用以供外界的压缩空气进入或排出;预压活塞52设于第二储油空间M内且位于气道56的出口端,可受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而向下作动;注油管53的底端连接预压活塞52,注油管53的顶端穿出预压缸50外且具有一注油孔532,用以供操作人员将新的液压油70注入第二储油空间M内,同时兼具排出空气的作用。以上为本技术的增压缸20的详细结构,以下再就本技术的操作流程及特色进行说明。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首先将外界的压缩空气经由预压缸50的气道56注入预压缸50的第二储油空间M内,使得预压缸50的预压活塞52会受到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而经由第二导油通道55与第一导油通道37将液压油70从第二储油空间M推入油压缸30 的第一储油空间36内,此时的液压油70便会对油压缸30的油压活塞32产生一预压力,让油压缸30的油压活塞32带动油压活塞杆33朝工件60作动,待接近工件60时,气压缸40 的气压活塞杆43会受到气压缸40本身所产生的气体压力作用而伸入油压缸30的增压室 364内,以增加油压缸30的油压活塞杆33对工件60的出力来进行加工,当完成对工件60 的加工之后,油压缸30、气压缸40及预压缸50会分别回复到初始位置,以便进行下一次的加工。通过上述设计可知,本技术的增压缸20可依据实际需要采用纵向、横向或其它方向的设置,不论任何方向的设置均不会影响预压活塞52推动液压油70的行程,在安装上相当方便;此外,由于用以供压缩空气通过的气道56与用以储存液压油70的第二储油空间M之间被预压缸50的预压活塞52区隔开来,使得压缩空气与液压油70之间不管在预压行程、增压行程或回复行程当中都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载兆
申请(专利权)人:长拓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