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快速实现控制模式转换的遥控发射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464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快速实现控制模式转换的遥控发射机,其包括:手柄,该手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两个悬臂;机壳,该机壳处于两个悬臂之间,机壳的左右两侧通过转轴与悬臂连接;电路板,该电路板设于机壳的空腔内,并集成安装控制电路;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该第一、二摇杆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伸出至机壳外部,第一、二摇杆与所述转轴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控制模式的转换,适用于在野外任何场合进行,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型遥控发射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快速实现控制模式转换的遥控发射机
技术介绍
车、船、飞机等模型都需要用遥控发射机进行遥控指挥,现有先进的遥控发射机一般采用比例式遥控方式,其区别于以往开关式遥控方式,当操纵者以不同的速度或幅度拨动发射机的操纵杆,受控模型接收到比例信号后,相应的控制舵机或变速器做相同速度或幅度的运动。换言之,模型的动作完全与发射机操纵杆的动作成比例,是目前较好的模型控制方式。比例式遥控大多都采用了双摇杆实施控制,操纵者通过左右手分别操纵两个摇杆, 每个摇杆可具有2个比例控制通道(即控制2个变量工作),两个摇杆可以控制4个比例控制通道。由于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不同,四个比例控制通道在摇杆上的组合方式有不同模式选择,其主流经约定俗成为模式1和模式2两大类型,使用者使用某一模式形成习惯后很难改变。以控制对象是模型飞机为例,模式1中,控制模型动力大小的控制通道安排在右手摇杆上下方向,模型升降舵升降的控制通道安排在左手摇杆的上下方向;模式2中,控制模型动力大小的控制通道安排在左手摇杆上下方向,模型升降舵升降控制通道安排在右手摇杆的上下方向。其余的两个控制通道,副翼操纵和方向舵操纵控制通道分别安排在右手摇杆和左手摇杆的左右运动方向,这一点两种模式相同。控制动力(油门)的控制通道需要用带阻尼的随遇位置摇杆或最小动力极限位置为初始位置的摇杆,控制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控制通道需要用带弹力回中的摇杆,这类似于真飞机的飞行操纵杆的形式,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操纵杆会中,飞机保持原有的中立姿态不向某一方向偏转。也就是说左右两边的摇杆是不同种类,不能互换的,不能靠增加一个转换开关进行简单的电路切换,就能实现模式1 和模式2转换的。而遥控发射机在出厂时只能选择一种模式来安装,当遥控发射机销售到使用者手中时,经常遇到发射机与自己操纵习惯不符的情况,这时使用者只有用工具打开发射机后盖,将两侧摇杆对调来解决问题。此过程很繁琐,需要一定的操作经验才能完成, 且不便于在野外飞行现场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无需使用工具,即能快速实现控制模式转换的遥控发射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能快速实现控制模式转换的遥控发射机,其包括手柄,该手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两个悬臂;机壳,该机壳处于两个悬臂之间,机壳的左右两侧通过转轴与悬臂连接;电路板,该电路板设于机壳的空腔内,并集成安装控制电路;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该第一、二摇杆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伸出至机壳外部,第一、二摇杆与所述转轴平行;。上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分别具有上下控制通道和左右控制通道;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一微动开关;所述转轴与悬臂连为一体,转轴端部设有凸轮,该凸轮位于微动开关的侧边,在机壳与悬臂旋转处于一个平面时凸轮触发微动开关。上述控制电路连接一显示屏。上述机壳另外的两侧之间设有镂空的滑道,滑道内设有提手,该提手沿滑道移动并可分别由滑道两端伸出。上述手柄中安置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控制模式的转换,适用于在野外任何场合进行,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处于模式1位置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由模式1位置侧旋45度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由模式1位置侧旋90度且提手处于左侧的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由模式1位置侧旋90度且提手处于右侧的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由模式1位置侧旋135度的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处于模式2位置的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变换摇杆控制通道变量方向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快速实现控制模式转换的遥控发射机,其包括手柄,该手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两个悬臂;机壳,该机壳处于两个悬臂之间,机壳的左右两侧通过转轴与悬臂连接;电路板,该电路板设于机壳的空腔内,并集成安装控制电路;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该第一、二摇杆安装在电路板上并伸出至机壳外部,第一、二摇杆与所述转轴平行;。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有一可翻转的机壳,翻转后使先前位于发射机一侧的摇杆翻转到另一侧,从而完成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位置的对调。图1至图6示出了较佳实施例由模式1位置转换至模式2位置的渐变图,其中图 1展示的是模式1位置。手柄1位于下方,供人把持,其左右是悬臂2。机壳3处于两个悬臂之间,并通过转轴与悬臂连接,所述转轴可以与悬臂制成一体,机壳3两侧上开设相应的孔;转轴亦可与机壳3制成一体,悬臂上开设相应的孔。第一摇杆4和第二摇杆5分别供人右手和左手操作。第一摇杆4可采用一向回中一向随遇型,或者一向回中一向极限型,第二摇杆5可采用双向回中型。当需要由模式1转换为模式2时,只需将图1中的机壳3逆时针转动,图2展示的是机壳3转动侧旋45度的外观图,继续转动180度后会形成如6所示的状态,至此第一摇杆4和第二摇杆5实现了位置对调,实现了模式1到模式2的转换。如要将模式2转换为模式1时,只需逆向操作即可。按上述方式旋转机壳3操作后,第一摇杆4和第二摇杆5是实现了左右位置的对调,但还需要使摇杆控制通道的变量具有正确方向性。参看图7示出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分别具有上下控制通道和左右控制通道;每个控制通道都对于有一个 AD转换电路,用以将摇杆操作的比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控制电路采用具有多个AD转换端口的单片机,将AD转换电路都集成进单片机芯片内。第一摇杆上下控制通道接单片机芯片内第一 AD转换电路、第一摇杆左右控制通道接第二 AD转换电路、第二摇杆上下控制通道接第三AD转换电路、第二摇杆左右控制通道接第四AD转换电路。控制电路连接一微动开关;转轴与悬臂连为一体,转轴端部设有凸轮,该凸轮位于微动开关Kl的侧边,在机壳与悬臂旋转处于一个平面时凸轮触发微动开关。控制电路连接一用以显示模型动作参数的显示屏。以航模飞机为例,模式1时,凸轮不压迫K1,K1常开触点断开,控制电路内置管理软件,按照软件设定的次序经运算排序对应地发出正向控制指令信号。第一摇杆上下控制通道的比例信号经第一 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正向控制油门;第一摇杆左右控制通道的比例信号经第二 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正向控制副翼;第二摇杆上下控制通道的比例信号经第三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正向控制升降舵;第二摇杆左右控制通道的比例信号经第四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正向控制方向舵;控制电路控制显示屏正向地显示信息。模式2时,凸轮压迫Kl,Kl常开触点接通,控制电路得到反向控制指令,逐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AD转换电路发出反向的控制指令,同时控制电路控制显示屏反向地显示信息。如此完成各摇杆功能变量的方向切换,操作者可以如常地操控模型。为方便使用者抓提发射机,较佳实施例还设置了提手6。机壳在不连接悬臂的另外两侧之间设有镂空的滑道,滑道内设有提手6,该提手6沿滑道移动并可分别由滑道两端伸出。在要切换控制模型时,如图3所示将机壳侧翻至水平位置,将提手6由左侧推至右侧伸出,形成图4状态。如继续旋转就形成了图5状态(即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崇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特航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