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滤布及滤袋,属一种除尘过滤布,所述的滤布由经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的经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的编织密度为60至350根每10厘米,所述的经向纱线(11)的纤维结构为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纬向纱线(12)的纤维结构与经向纱线(11)相匹配。通过将玄武岩纤维作为滤布的主要材料,防止滤袋在使用时因高温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骨架发生粘连,采用采用玄武岩纤维为主料加工制成吸排车和双压送车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与同等条件下的其它纤维滤袋相比提高了三倍以上。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批量生产的效率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过滤布,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滤布及滤袋。
技术介绍
玄武岩连续纤维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是以玄武岩矿石为原料,将矿石破碎后加入熔炉中,在1450°C 1500°C熔融后,将均勻的熔融物通过拉丝漏板先拉成粗纤维,然后再将粗纤维由拉丝机拉制成各种规格的连续纤维,并根据后续用途采用不同的浸润剂进行浸润处理,加工形成最终产品。由于该方法几乎不用水,也几乎无空气污染,本身无化学挥发物,因此它一种环境友好协调的纤维制备方法。由于在制备的可完全降解的玄武岩纤维过滤材料中,不仅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了分布广泛的矿物岩石,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与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其它高性能纤维相比,玄武岩纤维不仅力学性能接近碳纤维,而且具有很多优异功能性,如耐高温性能好,可在-260 700°C范围内连续工作;耐酸耐碱,抗紫外线性能强,吸湿性低,有更好的耐环境性能;绝缘性能好,高温过滤性佳,抗辐射等。因此玄武岩纤维被认为是碳纤维的低价替代品,是继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之后的第四大高技术纤维。现在常有的过滤袋有玻璃纤维袋、pps针刺毡除尘滤袋、涤纶针刺毡、丙纶针刺毡、 聚苯硫醚针刺毡、芳纶针刺毡、芳砜纶针刺毡、聚四氟乙烯针刺毡、聚酰亚胺针刺毡及高温复合系列针刺毡等。而能长时间在200°C以上使用的纤维只有P84、聚四氟乙烯(PTFE)及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碳纤维、高硅氧纤维及玄武岩纤维等。多功能气力输送罐车也称为“双压送车”,双压送车充分运用气力输送和过滤分离的技术,具有结构合理、节能高效、运行维护成本低、先进的流化系统和环保等多项优势。双压送车由汽车底盘和上装部分组成,上装部分包括后罐体,物料受料/排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气力吸排车是结合负压气力输送和正压气力输送的原理,集收集、输送、装卸功能为一体,以封闭方式完成各种散料的清理收集和运输。吸排车的作用是抽吸固态散料或积灰,并将物料排入回收料仓或指定地点。其吸料过程就像一个大的工业吸尘器,利用负压产生空气流携带吸抽物料,通过分离、扩容沉降等将物料留在主料罐中,过滤后的空气排出, 保证大气不被污染。排料过程是一个正压输送过程,由压缩空气将罐内物料排到指定回收料仓内。全部工作过程在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没有跑冒、遗撒,是工厂清洁生产的必备设备·吸排车和双压送车广泛应用在电厂、水泥厂、钢铁厂和有色冶金吸收运输粉尘,而且他们的运行环境常常是在高温条件下运行。由于吸尘工艺、炉况以及吸收流量和天气等因数不同造成其温度大幅度波动,使得滤袋在设计温度范围外运行,如钢厂收集烧结粉尘有时的温度能达到600°C。常规的高温滤袋在吸排车和双压送车使用寿命短,且在高温下容易与骨架发生粘连,使得滤袋不易更换,增加检修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耐高温性能好,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滤布及滤袋。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除尘滤布,所述的滤布由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为60至350 根每10厘米,所述的经向纱线的纤维结构为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纬向纱线的纤维结构与经向纱线相匹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纬向纱线的纤维结构为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部分膨化的玄武岩连续纤维和部分未膨化的玄武岩连续纤维混捻纱以及膨化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当中的任意一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100至1500克每平方米。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还经过化学试剂涂覆处理。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化学试剂的配方至少包含3%至30%的聚四氟乙烯乳液、3 %至30 %的硅油、1 %至30 %的石墨,1 %至6 %的表面活性剂、0. 1 %至5 %的偶联剂以及10%至90%的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增强针刺毡滤布,所述的增强针刺毡以上述的除尘滤布作为增强层,其还包括基布层,以及包覆在基布层上方与下方的毡面层,其中基布层与两毡面层合并为一体,增强层固定在其中一毡面层的上方。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基布层是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的基布或玄武岩连续纤维编织而成的基布。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毡面层为玄武岩短纤维加工制成,或者玄武岩短纤维与其它纤维加工制成,且其中其它纤维的含量占毡面层总质量的0.1%至40%。本专利技术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除尘滤袋,所述的除尘滤袋采用上述的除尘滤布,或者上述的增强针刺毡滤布加工制成袋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玄武岩连续纤维作为滤布的主要材料,防止滤袋在使用时因高温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骨架发生粘连,使其在实际使用中有利于清灰和滤袋更换。同时采用玄武岩连续纤维为主料制成的除尘滤布与增强针刺毡滤布,采用它们加工制成吸排车和双压送车除尘滤袋的使用寿命与同等条件下的其它纤维滤袋相比提高了三倍以上。且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批量生产的效率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此种实施方式是要提供一种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除尘滤布,所述的滤布由经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的经向纱线11 与纬向纱线12的编织密度为60至350根每10厘米,具体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其应用场所,将其在前述的编织密度中任意选择,而根据前述的数值范围,可使本专利技术变换为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专利技术人在进行试验时经常应用的几个密度数值分别为60根每10厘米、180根每10厘米,270根每10厘米以及350根每10厘米。根据本专利技术滤布的特性,上述的经向纱线11的纤维结构采用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而对于纬向纱线12的纤维结构可以任意选择,其原则为需与经向纱线11相匹配,而非一定要采用玄武岩纤维。针对上述的纬向纱线12的纤维结构,专利技术人经过实验,提供如下三种比较优选的纬向纱线12纤维结构,即可以为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部分膨化的玄武岩连续纤维和部分未膨化的玄武岩连续纤维混捻纱以及膨化玄武岩连续纤维加捻纱,采用前述的三种纬向纱线12纤维结构可取的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通过纬向纱线12纤维结构的不同,可使本专利技术由此再变换为三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经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编织结构,根据滤布欲使用的场所选择不同的纹理进行二重编织,均能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前述的多种纹路也可使本专利技术变换为多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经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所编织而成的用于吸排车和双压送车的除尘滤布面密度可确定在300至1500克每平方米,通过该连续的数值范围,可根据除尘滤布具体使用的场所,变换为多种实施方式,例如800克每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春,曹柏青,鲜平,杨彦斌,陈中武,屈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