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防止栽培袋中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8050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5:08
一种能防止栽培袋中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备料、选择菇房、装袋、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接种培养及出菇管理、采收成品菇,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在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操作步骤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备料,包括加工制造防潮盖和取足够量棉花塞备用;按照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中,之后从栽培袋的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之后再从栽培袋的袋口处盖上防潮盖作为防止棉花塞潮湿的防潮湿封盖层;之后将栽培袋中的培养料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最大程度克服在生产栽培管理过程中产生杂菌污染现象,明显提高袋中菌种的成活率(成品率达到100%),且该方法操作容易,加工成本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地讲是一种(或称为利用防潮盖防止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二)、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除了制作优良的菌种,即生产制作无杂菌污染现象的优良菌种外,还要在食用菌生产栽培的各个工艺步骤的管理阶段,即要在食用菌栽培的各个环节作好灭菌消毒工作,现以栽培秀珍菇、杏鲍菇、鲍鱼菇、金针菇、海鲜菇和白灵菇等袋栽食用菌为例,其栽培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方法步骤一是备料,并将各原料即培养料堆积进行第一次发酵(即前发酵);二是选择菇房,并对菇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后备用;三是将备料好的原料按照规定配比量制成的培养料预堆一个晚上;四是按照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中,之后从栽培袋的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并将栽培袋中的培养料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五是接种(即播种)培养,即将接好栽培种的栽培袋放置于菇房的床架上后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培养,待菌丝走透后进行覆土(或不覆土)管理和其他管理;六是采收成品菇即在原基和子实体形成且菌膜未破或孢子未弹射前,采收成品但上述秀珍菇、杏鲍菇、鲍鱼菇、金针菇等袋栽食用菌的生产栽培,由于其工艺步骤较为复杂,常常会因为某一管理环节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产生管理措施不到位或管理方式不科学,都会经常造成菌丝生长缓慢,或使菌丝不粗壮,出菇不整齐,转潮慢等问题,使产量偏低,达不到稳产高产。例如,仅灭菌消毒一项,除了要求先期做好菌种制作过程中的灭菌消毒外,还包括培养料的灭菌消毒、菇房的灭菌消毒等,尤其是在将培养料装袋(装入栽培袋中)之后从栽培袋的袋口处塞入棉花塞,并将栽培袋中的培养料进行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时的操作管理阶段,常发生棉花塞潮湿现象(具体原因是在高温蒸汽灭菌结束后的降温过程中,会在栽培袋的袋口处产生冷凝水,使得棉花塞变潮湿,棉花塞变潮湿又容易引起杂菌污染现象,如容易在接种后长出红色链孢霉,造成菌种全部污染),为解决这个难题, 一般是采用废报纸等材料将棉花塞包起来以预防棉花潮湿而收水,采用这个方法防潮,虽能达到一定防潮效果,但因为存在防潮效果不彻底的麻烦,还是经常容易产生杂菌污染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到食用菌的成活率和成品率,从而亦严重制约产量和影响了生产效益的提高(如以栽培秀珍菇为例,据调查,当前我省的秀珍菇栽培主要以专业户为主的工厂化栽培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由此辐射到全国各地。福建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种植基地,其中罗源县的栽培面积在全国居于首位,拥有生产能力达100万包以上的企业6家,15万包以上企业177家,一年的生产量达1亿袋左右,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50%以上,年创产值4亿元)。鉴于以上原因,需要摸索探讨使用一种在培养料装袋后进行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时能够防止棉花塞发生潮湿现象的发生,以避免出现棉花塞变潮湿容易引起红色链孢霉等杂菌感染现象,从而有利实现袋栽食用菌的高品质丰产栽培方法,也就成了件十分紧迫的任务和具有现实的意义。(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或称为利用防潮盖防止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使得能避免出现棉花塞变潮湿容易引起红色链孢霉等杂菌感染或污染现象,从而有利实现袋栽食用菌的高品质丰产栽培之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能防止栽培袋中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方法,该方法仍包括以下工艺步骤一是备料,选择原料要新鲜;二是选择菇房,并对菇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后备用;三是将备料好的原料按照规定配比量制成的培养料预堆后装袋;四是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即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后从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五是接种(即播种)培养及出菇管理,即将接好栽培种的栽培袋放置于菇房的床架上后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培养,待菌丝走透后进行出菇管理;六是采收成品菇即在子实体形成且菌膜未破或孢子未弹射前,采收成品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在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步骤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备料,包括加工制造防潮塑料盖(采用聚丙烯塑料加工)和取足够量棉花塞备用按照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中后从栽培袋的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之后再从栽培袋的袋口处盖上防潮盖作为防止棉花塞潮湿的防潮湿封盖层(起隔离层作用)之后将栽培袋中的培养料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其上述技术特征可以进一步具体为1、所述的防潮盖应该是制成能够与栽培袋(指用于工厂化栽培用的栽培袋)袋口相应配合或相应配对的规格尺寸(即应该注意根据栽培袋袋口处形状的大小所需来制作塑料防潮盖)。2、所述的防潮盖是制成常规桶状形或倒“U”型的瓶盖式结构。3、在所述栽培袋袋口处附近还套接(外套)有一能与所述防潮盖相配合的塑料套环(短套环),该塑料套环的外径应该与所述桶状形或“倒U”型的防潮盖的内径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聚丙烯塑料加工成的防潮盖,在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在栽培袋袋口顶部盖上防潮盖后直接按压在袋口处的棉花塞上形成封盖层(起隔离层作用),可以彻底防止高温蒸汽灭菌过程结束后棉花塞吸潮现象发生,能避免出现棉花塞变潮湿容易引起红色链孢霉等杂菌感染或污染现象,从而有利实现袋栽食用菌的高品质丰产栽培之效果,而利用这些塑料防潮盖,防潮操作简单,并且塑料防潮盖可以反复多次利用,使用经济,防潮效果佳,总之,本专利技术可最大程度克服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后的生产栽培管理过程中产生杂菌污染现象,明显提高菌种的成活率(达到100% ),且该方法操作容易,加工成本轻,可用于秀珍菇、杏鲍菇、鲍鱼菇、金针菇、海鲜菇和白灵菇等袋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栽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塑料防潮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培养袋的袋口处外套上一套环后再盖上塑料防潮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菌种瓶的瓶口处盖上一塑料防潮盖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 桶状形或倒“U”型塑料防潮盖盖体,2 栽培袋,3 套环,4 栽培袋的袋口处,5 棉花塞,6 培养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能防止栽培袋中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即为利用防潮盖防止棉花塞潮湿的袋栽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方法),该方法仍包括以下工艺步骤一是备料,选择原料要新鲜二是选择菇房,并对菇房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后备用;三是将备料好的原料按照规定配比量制成的培养料预堆后装袋(可预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装袋)四是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即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后从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五是接种(即播种)培养及出菇管理,即将接好栽培种的栽培袋放置于菇房的床架上后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培养,待菌丝走透后进行出菇管理;六是采收成品菇即在子实体形成且菌膜未破或孢子未弹射前,采收成品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在塞棉花塞并将袋中培养料进行灭菌处理步骤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备料,包括加工制造防潮盖(采用聚丙烯塑料加工)和取足够量棉花塞备用;按照常规方法将培养料装入栽培袋中,之后从栽培袋的袋口处再塞入棉花塞;之后再从栽培袋的袋口处盖上防潮盖作为防止棉花塞潮湿的防潮湿封盖层(起隔离层作用);之后将栽培袋中的培养料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其上述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颜振兰王义祥肖淑霞黄志龙李志生张辉范平吴少风王正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